史延芹為“87版”《紅樓夢》設計了2700多套服飾,卻因此犧牲了家庭
史延芹(口述)
本刊記者 龔新葉(采訪整理)
1987年春節(jié),籌拍兩年、拍攝三年,邀請周汝昌、王蒙、沈從文等紅學名家參與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紅樓夢》開始試播,馬上引起全國轟動。
所謂“人靠衣裝”,劇中人物的精美服裝也起了錦上添花的效果,數(shù)千套形色各異的服飾,做工極為考究。在這項浩大工程中,史延芹功不可沒。作為該劇首席服裝設計師,她親手設計了《紅樓夢》劇中的2700多套服裝,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奴仆婢女,無一重樣。僅林黛玉一角就單獨設計超過40套。
如今,古稀之年的史延芹在蘇州定居。雖然是北方人,但長久在江南水鄉(xiāng)工作、生活,吳儂軟語和弄堂河池更讓她覺得親切熟悉。蘇州是史延芹夢想起步的地方,也是她與《紅樓夢》結緣的地方。在春風吹拂的太湖邊上,鶯鶯燕燕,花花柳柳,史延芹向《環(huán)球人物》記者講述起自己與《紅樓夢》的往事。
名字就跟《紅樓夢》有緣
其實在做《紅樓夢》的服裝設計之前,我心里沒譜,害怕搞砸了。于是就找到上海的戴敦邦先生請教,他是專門畫《紅樓夢》連環(huán)畫的人。他聽到我的擔心后笑道:“要有信心,你肯定能做好。你的名字就跟《紅樓夢》有關系:史,史湘云;芹,曹雪芹。這名字就跟《紅樓夢》有緣?!?/p>
我被《紅樓夢》劇組選上,周圍的人也很驚訝,北京那么多大設計師不用,偏偏選了我這個山東話劇團來的。這大概就是緣分。
我祖籍是山東青州,小時候家里有本《石頭記》。平日里掃地、擦桌子的時候,我就老聽姨媽和我媽講里面的故事,比如說“晴雯這個性格太強了,說話老帶刺,不然不會吃虧”“襲人愛溜須拍馬”“王熙鳳怎么這么狠心”之類的,我姨媽能把《葬花吟》一字不差地唱出來。久而久之,我也就把書里的每個人物和情節(jié)都記清楚了。
那年在廣州拍攝電視劇《南拳王》,我閑著就跟人聊《紅樓夢》,劇組的人都知道我喜歡。有一天,副導演跟我說,北京在籌拍《紅樓夢》電視劇,導演是中央電視臺的王扶林,報紙上已經(jīng)登出來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很想去參與,但原計劃還要回山東拍攝電視劇《水滸傳》。湊巧的是,《水滸傳》的一個副導演認識王扶林,看到我這么喜歡《紅樓夢》,就給了我中央電視臺的地址,鼓勵我去試試。我立刻回家挑了一部分設計作品,包括電影《精變》的,興高采烈地去了,也沒想北京有多大,找不找得到人。
等到了中央電視臺一問,王扶林不在臺里,而是在天寧寺那邊住著。我又跑到天寧寺,敲開門一看,只見一個矮小的老頭兒,有點駝背,正在寫東西,就是王扶林。他問我有什么事,我說:“這里是不是在拍《紅樓夢》?”他說對。我就毛遂自薦,說自己想做服裝設計。沒等他讓我進門,就趕緊把背著的畫夾取下來,把設計圖擺了一地。王扶林看完不動聲色地問:“這都是你畫的?”我說是。他嘆了口氣說:“班子已經(jīng)組建起來了,不缺人?!焙髞砦也胖?,那些設計師都是從中央藝術團體來的,有北京人藝的、中央歌舞團的、中國京劇院的,等等。
王扶林的意思是我來晚了,想讓我知難而退。我再三請求留下,他看我很誠心,就請我在家里吃了頓飯。當時他的桌子上全是稿紙,他用胳膊掃到旁邊,騰出空間,從冰箱里拿出一個瓷罐,說:“我煮面去?!泵嬷蠛煤?,他從瓷罐里舀出兩勺炸醬,將就著吃。吃完后,王扶林給我寫了個地址,讓我去找負責舞美的制片主任蔡世福,看能不能協(xié)調一下。我就跑到東城。那時候沒出租車,只能背著我的全部行李和畫夾轉公共汽車。
蔡世福知道我的來意后也嘆了口氣,說已經(jīng)開始做了,名額也定好了。就在這時候,突然打進來一個電話。蔡世福接完電話立刻給我寫了個地址,讓我去找服裝設計組組長。后來我才知道,那個電話是王扶林打的,他讓蔡世福去電影資料館調《精變》的資料,確認電影里的服飾是不是我設計的。《精變》講的是《聊齋志異》里的一段,我給狐貍精小翠設計的是唐朝抹胸,脖子和肩胛骨那兒光溜溜的,在當時非常大膽,但王扶林很喜歡。
不過,到了設計組組長那里事情就不好辦了,說工作都開始了,我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我就求他讓我留下,干雜活也行,只要能待在劇組里。前前后后去了他家好幾趟,終于留下來了。
“48個小人物”成唯一的機會
劇組里的人都是上邊下來的,只有我一個人是下邊上來的,資歷擺在那兒,重要的活兒跟我沒關系。一開始,我做的是服裝監(jiān)制,就是圖紙設計好之后,我去工廠盯著制作。后來劇組要在蘇州拍一段“十里長街”的情節(jié),有很多人物:和尚、道士、說書人、雜耍藝人、妓女……服裝都要貼合身份,但并沒有涉及主要人物。
那些大牌設計師不愿意設計小人物的服裝,覺得大材小用,于是就把整條街人物的設計工作都推給了我,一共48張,半個月交圖。說實話,任務量很重,但這是我唯一的機會,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我每天1.2元生活補助。劇組在香山,但房子不夠住,我就被分到陶然亭公園去住。那兒有一溜兒小平房,是廁所改的,沒有暖氣,還透風。當時正值冬天,很冷,我穿著棉褲還渾身發(fā)抖。房間里只有一張床,我又添了一張桌子,就在上面畫圖紙。餓了就跑出去買一張餅,5分錢。那餅有油有鹽,吃著很香,還能吃飽。我就一邊吃,一邊看資料,一邊畫,直到眼睛睜不開,我就睡一會兒,起來接著畫。
工作很辛苦,但也有樂趣。我喜歡設計有特色的東西,就把蘇州的條子布、格子布和粗布等都用上了。水鄉(xiāng)人物適合清雅風格,我把小櫻花、小香囊也加了進去,還有小背心、十字挑花的腰裙,非常有意思。最后審核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設計圖擺在地上。我先拿出一些主要人物的設計圖,結果一位攝影師看完后說顏色太鮮艷、太純,不適合電視攝影,就放到了一邊,又問:“十里長街的呢?”我心驚膽戰(zhàn)地把圖紙擺了出來。編劇周嶺看完后問我:“你畫的?”我說是。他又問我是什么地方來的,因為沒人認識我。后來在場的人都說好,我的設計圖也就通過了。
1987版《紅樓夢》沒有投資,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拍的,所以經(jīng)費很緊張。不久,原服裝設計組提出每張圖紙300元的高價,劇組負擔不起,就跟他們解約了。王扶林覺得我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吃苦,就跟央視副臺長戴林峰建議,讓我一個人來做服裝設計。這是我做夢都沒想到的,滿心歡喜地答應了。
第一次正式拍攝是在四川拍“王熙鳳弄權鐵檻寺”。她有財有勢,要有貴婦人的樣子,我給她設計了一套黑色緙絲大皮襖,用的都是真狐皮。拍這場戲時,我還在北京趕圖紙,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說王扶林和攝制組特別滿意,我激動得不行。王熙鳳是鄧婕飾演的,那身裝束她現(xiàn)在還擺放在家里,這是對我最好的肯定。那通電話給了我很大信心,讓我堅定了要把《紅樓夢》的服裝設計做完、做好的決心。這就是我跟《紅樓夢》的開始。
家庭和事業(yè),我選擇了后者
無論是從藝術生涯上還是從個人生活上,1987版《紅樓夢》都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進劇組的時候是1983年底,電視劇1987年開播。我在劇組待了3年多,拼命工作,精力全放在了《紅樓夢》里,基本上管不了家。這點我很愧疚,在家庭和事業(yè)上,我選擇了后者。我不想耽誤丈夫,最后跟他商量,選擇了和平分手。之前我們有些存款,還有房子和家具,都留給了他。我自己用不著,因為幾乎整年不回家,吃住都在劇組。最后離開家時,我只帶了一臺照相機,因為要用它拍劇照和資料。
離婚后,我徹底沒了牽掛,心無旁騖地投身服飾研究。1991年,中國服飾研究設計中心把我從山東話劇團調到了北京,負責籌建中國服飾藝術博物館。第一項工作就是辦一場中國歷代服飾展演活動。
在我看來,服裝設計不是會畫個畫,再縫成樣子就行的,設計師還要知道服裝的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現(xiàn)在一些做影視服裝的,連原著都不看,歷史也不查證,為了錢粗制濫造、胡編瞎說,不是誤導觀眾嗎?抗戰(zhàn)片的服裝有幾個是真實的?女演員畫著濃妝,穿漂亮的絲質旗袍,在當時那種環(huán)境里根本不可能,就是有錢人也不會。在戰(zhàn)亂的時候,人們不會穿鮮艷衣服,中國有這個傳統(tǒng)。
為了讓服飾最大程度符合歷史,我跑了9省18市的博物館,考察了仰韶文化、江陵楚墓和長沙漢墓等,獲得了新知。比如唐代有種人,叫“服妖”,實際上就是現(xiàn)在的模特,專門穿漂亮、前衛(wèi)的衣服,貴族們吃飯的時候就請過來觀看,相當于走秀。魏晉南北朝的時間很短,但服飾很摩登,造型很怪,女性上身的衣服很緊、很貼身,下身卻是寬大的裙子,梳的發(fā)型也很大,像烏鴉的翅膀,叫鴉鬢。
我要感謝馮其庸先生。我在《紅樓夢》劇組的時候認識了他,他見我樸實好學,便寫了一封介紹信給我。憑借此信,我得以去各大博物館參觀珍貴文物,很多不對外開放的地下藏品我都見到了。在南京博物院的地下三層,有一套明代服飾,為了防止風化,放在玻璃柜里。太美了,我趴在玻璃柜上,臉貼在上面看。那個地方很臟,也很潮濕,館員們都戴著口罩,叫我別趴在那兒。我不管那么多,掏出尺子就開始量。因為藏品不讓畫圖,出了博物館我就趕緊跑回去,憑借記憶畫下來。有些東西不看到實物就是不行,比如那套明代服飾的尺寸就跟書上的不同。
1994年,我把近3年的理論研究付諸實踐,設計了750套服飾,把中國幾千年的服飾文化按歷史順序搬到了當年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名為《昨日的輝煌》。這樣系統(tǒng)完整的服裝展,在國內服裝史上是第一次。很多名人都來了,國際知名設計師皮爾·卡丹看完后給我寫了一句話:“看了今天的中國歷代服飾表演,很興奮,我更加熱愛中國了。”能讓外國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新的了解,我覺得努力沒有白費。
一個人生活也挺好
2000年,我被調回山東,在省歌舞劇院工作。剛出山東的時候為的是《紅樓夢》,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17年。到現(xiàn)在又過了17年,《紅樓夢》劇組的老人兒慢慢都不在了。人上了年紀就圖個清靜,喜歡過閑云野鶴的生活,2004年,我辦了退休手續(xù)。
蘇州和鎮(zhèn)江是中國影視服裝基地,30多年來我一直和這里的工廠打交道,有了感情,加上平時還接一些閑活兒,不免還要來這里,于是索性就在蘇州住下了,馬路對面就是每天工作的工廠。
開始的四五年,我一直住在郊區(qū)一個工廠的招待所里。荒郊野外的,晚上工人都坐班車回市里了,整個廠除了我,就剩傳達室的一個老頭兒,他又睡得早。那么大個廠區(qū),一個聊天的人都沒有,挺嚇人的。加上附近沒吃的沒玩的,路燈也沒有。我一個人生活慣了,本以為自己受得了,結果還是覺得太無聊了,于是搬了出來,租了棟小別墅。它有個大院子,可以讓貓撒野。我喜歡貓,養(yǎng)了好幾只,天天跟它們在一起,感覺有了伴兒,就不孤單了。王扶林曾經(jīng)幾次想給我介紹對象,我都沒同意。一個人生活也挺好,抬起腳就走。我也不用靠誰來養(yǎng)活,自己掙錢自己花。
今年是1987版《紅樓夢》播出30周年,可惜曉旭(林黛玉飾演者陳曉旭)不在了。我跟王扶林、歐陽奮強這些主創(chuàng)人員都還保持著聯(lián)系,感情很好。他們有的人已經(jīng)開始養(yǎng)老了,我的腦子里卻還有些想法,也還有些體力,想在服裝設計上再做點事情。近段時間正在和導演錢雁秋籌備新版《神探狄仁杰》的拍攝工作,昨天還跟他就服飾問題爭執(zhí)不下。他想把我歷代服飾展演中的鴉鬢用上,我覺得不合適,明天再跟他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