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
【摘要】戲劇演員要有觀察力、感受力、記憶力、幻想力和想象力,以及表演過程的速度節(jié)奏感、音樂感、自我控制的舞臺經驗等。戲劇表演的個人修養(yǎng)決定著個人表演的專業(yè)水平和未來發(fā)展。
【關鍵詞】戲劇演員呢 角色 自我塑造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55-01
一、演員對角色的認知
演員所做的工作通常會被稱之為藝術,而藝術所做的就是塑造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人格。劇本是演員對角色創(chuàng)造的依據。首先,在創(chuàng)造之前我們要接觸和了解劇本中的任務的性格和特點,從角色的外在進入角色的內心生活,在不斷的剖析和尋找角色與自我的異同點的同時,逐漸的將自我的生活情感融入到角色的生活情感中去,從熟悉角色到融入角色著其中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和探索。
1.抓住角色的時代背景
每個角色的時代背景不同,都需要我們去了解。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了解特定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人的性格都會具有相對較為穩(wěn)定化習慣化的行為方式,這是在社會活動的不斷實踐中形成的。所以,當我們去塑造人物性格時是離不開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情景的,所有的作品以及人物都是一個時代的映證,都會銘刻上時代的烙印。
2.分析角色的性格特點
演員的人物性格是要靠劇本中的行動與沖突中尋找的,必須在矛盾中才能表現出來。在具體的事件上有鮮明的特點就更容易表現,環(huán)境沖突越多,越艱難,其矛盾的破壞力就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物的性格主體就能夠表現的越加的厚重和堅強。
二、認真研讀劇本,從角色中剖析對真實自我的認識
對于劇本中角色的表演應先進行詳細的自我認識,塑造角色的關鍵就在于自我能否在短時間內完全轉表到角色上去,在了解了真實的自我后,再分析角色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及個性才能知道自我是否能夠完全融人到角色中去,這些形象的塑造包括語言、動作、體貌特征、聲音,另外還有一些其他音響效果對當時環(huán)境的襯托等等,對于能夠充分掌握角色內心世界的戲劇表演者來說,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表達力、感受力、理解力能夠更好的幫助自我實現對角色的轉變,這些當然是在閱歷豐富的表演者來說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而在有些演員中對于角色的塑造天生就有一種感覺,融人速度非常的快,再加上對自我的發(fā)揮把握程度好,那么對于角色的塑造也可能接近與完美。
這就比如一場演唱會,為了塑造良好的舞臺效果和音響效果,樂隊必須在演出開始前就將自己的小提琴、架子鼓、薩克斯等演藝器具進行正音,只有這樣才能配合好演唱者完成高質量的演出。而在沒有實現的矯正前,戲劇表演中的表演者就要充分準備自我與角色之間的融合,盡量能夠達到自我與角色之間的全面覆蓋。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理解角色的個性與自我形象塑造的關系,而這也是演員在舞臺表演前應該做到的必要準備。
三、自我與角色的統(tǒng)一性
演員表演創(chuàng)作不像其它藝術創(chuàng)作,他有一個重要的特征是“三位一體”,演員的創(chuàng)作材料就是自己,是以自身為創(chuàng)作的工具。包括自己的外在和內心的情感。同時,演員的創(chuàng)作成果也是自己。這也就決定了演員的特殊性,那就是即是為了所要表現的人物而存在的,又是為了自我而存在的。
四、做到神形合一
演員在情感表達時要有深刻的內心體驗,因為表演過程中如果只是去表現角色情感的外部狀態(tài),那么所表達出來的角色并沒有賦予人的靈魂。此外,還要通過外部表現形式來表達情感。因為外部動作比內心情感更能讓人直觀的感受到、感染到、震撼到。
如蘇珊·朗格在她的《情感與形式》書中還提出:“藝術就是將人類情感呈現出來供人觀賞,是把人類情感轉變?yōu)榭梢娀蚩陕牭男问降囊环N符號手段?!绷趾橥┙淌谝苍谒摹侗硌菟囆g教程——演員學習手冊》中說:“表演藝術的核心問題就是演員通過表演藝術創(chuàng)造角色性格,而表演藝術中的性格形象是通過一系列動作(包括外部形體、內部心理、及語言動作)逐步展露的?!碑斎?,在表達情感時還需要注意表達形式的準確、鮮明,因為任何情感都需要形象的表現力去展現和傳遞。
五、表演要沿著形體動作尋找細小的真實和瞬間的信念
由于演員自身的生活體驗、藝術修養(yǎng)、創(chuàng)作技巧以及對角色把握程度的不同,對表演產生的真實感和信念也會不同。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的心中就會有一千個林黛玉”,同樣“一千個演員來表演也會演出一千個不一樣的林黛玉”。歌德曾認為莎士比亞所創(chuàng)造的哈姆雷特是“一個美麗、純潔、高貴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沒有堅強的精力使他稱為英雄,卻在一個重擔下毀滅了?!碑斎?,也是由于這種不同,才給了觀眾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體驗,顯示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巨大張力和魅力。信念和真實感總是連在一起的,信念越強越容易相信所要表現的一切,就能很快入戲,很容易找到真實的感覺。演員有了真實感,創(chuàng)造角色就會如魚得水,創(chuàng)造出的角色觀眾接受了,反饋回來的認可又增強了演員的信念,更加激發(fā)演員的表演。信念要依靠直接和間接的生活感受,要依靠對假定空間的構造,要依靠藝術的想象,還要依靠形體動作的技法和鞏固。演員應該沿著形體動作尋找細小的真實和瞬間的信念,由此積累,形成巨大的真實和持續(xù)的信念。
再從這一刻出發(fā),推動著創(chuàng)作的整個過程活躍起來,直到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展現在觀眾面前。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演員能夠創(chuàng)造出大家共同期待的,表演藝術營造的真實世界。
總而言之,作為戲劇表演者,在舞臺上的最終目標則是運用自身的全部去表現、塑造好一個劇本中的角色。使這個角色通過表演者的扮演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就像歷史再現一樣,將觀眾完全帶到當時的環(huán)境情景中,完全投人的去欣賞表演。因此,作為每個戲劇表演演員,應重視自我與角色關系的塑造,能夠從容的在角色中找到自我,在自我中找到角色。
參考文獻:
[1]王劍春.論戲劇演員在表演中形體行動的自我意識[J].藝術教育,2015,03:187-188.
[2]劉建福.淺談戲劇演員二度創(chuàng)作中的自我塑造[J].戲劇之家,2015,08:41.
[3]于瑩.劇本演讀的體現與交流及視聽效應[D].吉林藝術學院,2015.
[4]祝明杰.別樣的“表演”—動畫表演基礎研究[D].上海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