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題目盡管對考生來說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識點均源于課內(nèi),考生應(yīng)善于把考題與課本聯(lián)系起來,利用課內(nèi)學(xué)過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來解釋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的實詞,實現(xiàn)由課內(nèi)到課外的遷移。
此外,成語相當(dāng)一部分來源于古詩文,因而有很多詞語的文言意義在成語中得到了保留。課本中積累的文言實詞畢竟有限,成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充文言實詞積累的不足。在解釋文言實詞時,我們可以借助成語來推斷其含義。
【同步突擊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學(xué)能屬文,美須眉,善談?wù)???⑾暮钔愔孕职灾悠拗?。舉上計吏,州四辟從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親多告絕,祜獨安其室,恩禮有加焉。
②帝將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南夏,甚得江漢之心,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余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①令吳罷守。于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余頃,大獲其利。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以下,侍衛(wèi)不過十?dāng)?shù)人,而頗以漁畋廢政。嘗欲夜出,軍司徐胤執(zhí)綮當(dāng)營門曰:“將軍都督萬里,安可輕脫!將軍之安危,亦國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祜改容謝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吳將鄧香掠夏口,祜募生縛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渦游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于是吳人翁然悅服。稱為“羊岱”,不之名也。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常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
④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令有歸載者,祜黯然不應(yīng),遂告諸子曰:“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識吾此意?!?/p>
(節(jié)選自《晉書·羊祜傳》)
[注]①詭計:奇計。
1.寫出下列黑體詞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學(xué)能屬文( )
(2)祜獨安其室( )
2.為下列句中黑體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1)皆計所侵,送絹嘗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襲
(2)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 )
A.結(jié)交 B.連接
C.往來 D.溝通
3.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