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作文的結構即作文內容的組合構造,是作文思路的外化。如果把作文的立意比作靈魂,把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結構無疑就是作文的骨架,過渡語句就是這骨架的關節(jié)了。一篇作文,只有具備了健美的骨骼,靈活自如的關節(jié),血肉才會有所依附,靈魂才會有所寄托,作文才會有閱讀的價值。所以,中考作文如能精心布局,創(chuàng)新框架結構,就容易以熠熠光輝吸引評卷老師的雙眸,從而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
閱讀考場佳作,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藏著健壯的‘筋骨”——勻稱合理、分布科學、富有美感的結構;而得分較低的考場作文,其“筋骨”大都有下列“病灶”——敘述雜亂,頭緒紛繁;詳略失當,輕重倒置;前無伏筆,后失照應;生轉硬接,隨意跳脫;平鋪直敘,“波瀾不驚”。怎樣打造、優(yōu)化文章健壯的“筋骨”呢?
一、線索清晰,首尾照應。2015年江西卷命題作文《丟》,一位考生敘寫了“我”去小餐館吃面條,想用假幣消費后又自責的故事。作文以一張假幣為線索,形成“消費假幣”“假幣來歷”“心碎假幣”“撕碎假幣”“議論假幣”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特別是在“心碎假幣”部分,作者圍繞“我一定得把這假幣花出去”的念想與“老板娘”的熱情誠意、辛苦勞作構成的矛盾,展開細致的心理描摹,讓線索的延伸富有變化又真實可信;作文首有所“呼”——一句簡明的“人不能丟了誠信”開篇,尾有所“應”——“經(jīng)歷這件事后,我明白了假幣應該‘丟,但誠信萬萬不能‘丟”,全文形成脈絡清晰,首尾圓合的嚴謹結構。
線索大體上有以下四種類型。1.以物為線索,作為線索的“物”可實可虛;2.以事為線索,例如《社戲》以社戲為線索;3.以人為線索,例如《我的老師》以蔡蕓芝老師為線索,敘寫她與學生一起生活的多個片斷,凸顯“真愛”“和諧”主題;4.以情為線索,2016年河南卷題為“我的青春里有______”,有位考生別出心裁地補題“無情”,敘寫“爸爸”在三件事上(學游泳;登山;步行至奶奶家)對“我”的“嚴厲”甚至“殘酷”,把這三個場面連接貫穿起來的就是“看似無情卻有情”這條線索。另外,時間、空間等也能成為寫人記事作文的線索??忌仨氃鰪娋€索意識,發(fā)揮線索與所寫內容的相關作用,讓線索與情節(jié)展開、發(fā)表議論、抒發(fā)感情等緊密聯(lián)系,或拓展,或鋪墊,或照應,或點睛,為此,有時可以讓用作線索的文字反復出現(xiàn),以提高線索與情節(jié)的相關度;如果寫“二三事”一類的文章,不要以多取勝,所選之“事”一定要與已經(jīng)確定的線索吻合。
三、精心裁剪,詳略得當。具體方法是:敘述文中能凸顯主題的事件要集中筆墨詳寫,作為插敘、背景交代和次要描寫的文字要控制篇幅,抒情議論文字不超過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議論文中運用例證法,一般應概述事例,敘述一個例證,一般不超過全文篇幅的四分之一。
2016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卷文題“從來沒有這樣 ”,有位考生補題“快樂”,巧妙地把自己比作“一棵小小的蘆葦”“一朵小小的野菊”“一條小小的魚”。作者沒有平均用墨,而是詳寫野菊享受大自然的愉悅和“既不因秋寒而枯萎,也不因孤獨而選擇春天”的品質,由自然屬性進入社會意義,揭示“我活著,我快樂”的獨特內涵,而這正是文旨的閃光之處。這樣,略寫的“蘆葦”、“魚”成為襯筆,讓敘寫野菊的文字成為演繹主題的主體,體現(xiàn)出謀篇的豐富性與合理性。如果不善控制詳略,必然患“結構畸形癥”。
2016年山東萊蕪卷文題“堅持的力量”,有位考生寫議論文,設兩個分論點——“堅持是心靈的花朵”“堅持是困難的克星”,第一個分論點輕輕帶過,第二個分論點以莫言為例,也許作者素材庫中積累的莫言故事很多,所以下筆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不管與立論關系大不大,洋洋灑灑寫了400多字,導致作文進入“文體不明”的誤區(qū)。為了控制好詳略,立提綱是有效的方法。
2016年江蘇揚州卷文題“留香”,有位考生落筆前列出如下結構提綱,科學安排行文的疏密節(jié)奏:
1.簡說“留香”,點“人生如茶”(總,80字)
2.分寫“人生如茶”(詳,500字)
(1)人生如茶,浮沉不定。(視覺感受)
(2)——,芳香四溢。(嗅覺)
(3)——,超凡脫俗。(味覺)
3.照應,提升:品茶—“自省”—“留香”(100字)
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的寫作提綱,很實用??偡挚偨Y構、主體部分層次和切入角度、詳略安排、字數(shù)控制、首尾聯(lián)系、結尾提升立意等都做了安排,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人生難免浮沉進退,貴在留下濃香醇美”這一富有詩意和哲理的立意。主體部分2與3略去重復用字,或用代號表示,以節(jié)約時間,可見考生的機智。
四、用小標題,力求“搶眼”。2016年寧夏卷文題“我品嘗了 的滋味”,有位考生補題“讀書”,敘述“我”在書中尋找莊子淡定自若、荊軻義無反顧和杜甫胸懷天下的精神經(jīng)歷,采用的三個小標題分別是“濮水樂”“易水寒”“茅屋暖”,都是三字主謂結構,精練而整飭,使作文脈絡清晰可見。2015年山東濟南卷“那聲音,常在我心田”,有篇考場作文以三個小標題“晨之曲”“午之曲”“夜之曲”構架成文,將三個時段媽媽的腳步聲喻為動人的樂曲,貫串自然,文勢流暢。2015年廣東卷文題“特別的 ”,有位考生以“同桌”補題,兩個小標題如題目一樣特別——“幸?不幸?”“冤家?戰(zhàn)友?”很有視覺沖擊力。
五、照應緊密,過渡自然。這里的照應除了上述首尾照應外,還包括題文照應、圖文照應(如看圖作文),所供材料與作文照應等。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在作文中宜出現(xiàn)三次以上,給閱卷老師以強刺激;過渡的方法有用自然段過渡、用開頭語句過渡等。2015年江蘇南通一位考生寫《一次相逢一份暖》,敘述“我”與舊橋下一棵小桑樹的三次“相遇”,文中用“那年初春”“已是暮春”“又是一年初春”等詞句作為照應和過渡,“相逢”出現(xiàn)5次,“溫暖”“暖意”“暖人”“暖風”等詞語出現(xiàn)6次,使文勢暢達,立意“共享生命的溫暖”得以凸顯。
六、不落窠臼,以新取勝。2015年黑龍江哈爾濱卷文題“不成曲調也是歌”,有篇考場作文的結構別出心裁,作者讓代表音符的阿拉伯數(shù)字做小標題——“1(do)”“2(re)”“3(mi)”“4(fa)”“5(sol)”“6(la)7(si)”,把全文分成6個連貫的片段,片段開頭分別以“早自習前”“離上課不到一分鐘”“課間”“放學回家”“星期一”“青春的音符無休止地跳躍……”與之呼應,描述校園生活或家庭生活的生動畫面,最后以一句“我們唱的歌也許沒有曲調,但歌聲卻從心底發(fā)出,最嘹亮”收尾,跳動的行文節(jié)奏與學子的朝氣勃發(fā)相適應。2016年廣西南寧卷要求從“數(shù)字3”“河流”“梯子”“夏天”“逗號”中取其一為話題自由作文,有位考生擬題“好習慣:助你成功的梯子”,化實為虛,將“好習慣”作為比喻的本體,采用“國旗下講話”的演講體式,運用引證法、事實論證法和對比論證法逐層說理,形成嚴謹?shù)摹皩舆M式”結構,內容與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
追溯
鮑勃·迪倫與中國淵源:
作品曾是國內學生的英語讀物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通過英語教材有聲讀物《答案在風中飄揚》,廣大中國學生可算是接觸到了鮑勃·迪倫。這首歌,最后普及到大街小巷,汪峰將此專輯命名為《信仰在風中飄揚》。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是鮑勃·迪倫的鐵桿樂迷,他曾說:“鮑勃·迪倫令人尊敬的不僅是他的低調,還有他一直在堅持做演出,以及從他的第一首歌到現(xiàn)在這中間一脈相承的音樂形式,都給了我們深遠的影響。”鄭鈞則認為鮑勃·迪倫對于喜歡搖滾樂的人來說就像神一樣:“搖滾樂從貓王開始,但鮑勃·迪倫卻是真正賦予它靈魂的人?!备邥运蓪λ沧鸪缬屑樱骸磅U勃·迪倫對我來說不僅具有音樂意義,更多的是文化意義,用‘教父兩個字都不足以概括他的地位,他的歌是我心中的大愛?!?/p>
2011年4月,鮑勃·迪倫在中國舉行了首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巡演,等待已久的樂迷和包括崔健、汪峰等在內的各位樂壇大腕紛紛前往朝圣。鮑勃·迪倫全程下來只唱不說,連一句招呼都沒打,但仍讓眾人聽得無比投入無比激動。
在得知偶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著名樂評人王小峰表示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說這應該是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對鮑勃·迪倫這么多年來在散文、歌詞等方面貢獻的一次認定,“這些評委在上世紀60年代都是年輕人,很有可能也受過他的影響”。曾以名為《信仰在風中飄揚》的專輯來向偶像名曲致敬的汪峰則發(fā)表微博稱:“我的神,諾貝爾只是時間問題。再過幾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詩句依然會在風中飄揚……”
適用話題:時代符號 文化傳承 精神力量
運用點撥:鮑勃·迪倫作為一名歌者,是無數(shù)音樂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中國著名的音樂人都對其充分肯定,“教父”“神”“偶像”是他們對鮑勃·迪倫的稱謂,鮑勃·迪倫的歌還作為中國學生的英語教材,在大街小巷廣為傳唱;這個在音樂方面造詣極高的人,卻在文學領域也成功跨界,并贏得了文學領域的最高殊榮。鮑勃·迪倫作為一代勵志人物,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時代符號,在寫作關于“時代符號”“文化傳承”“精神力量”等作文時,可用此素材作為論據(jù),給人以啟迪、引領和鼓舞。
現(xiàn)象
諾貝爾文學獎再掀讀書熱
(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鮑勃·迪倫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一公布,瞬間在朋友圈里被刷屏。
近年,隨著諾貝爾文學獎頒布后,我國總會掀起一波讀書熱,商家們早已習以為常。但是也是真的是爆冷奪魁,鮑勃·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剛出沒多久,多家網(wǎng)站相關書籍就已上升至銷售榜首甚至已售罄,目前只可接受預定。
2012年我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公布后,“莫言熱”迅速席卷全國。書店緊急備貨卻仍然供不應求,莫言的作品在各大網(wǎng)絡書城遭到熱捧,甚至被一搶而空,一時間“洛陽紙貴”。莫言本人卻很淡定,他說:“我就希望大家把對我的熱愛變成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熱情,把對我的作品的關注普及到中國當代文學上,把對我個人的關注普及到所有的作家身上。”在“莫言熱”慢慢退燒之后,人們開始趨于理性地去思考讀書這件事。根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成年國民紙質與電子圖書人均閱讀量有所提升,綜合閱讀量增至7.78本。
適用話題:理性看待讀書 名人熱與讀書熱 正視文學創(chuàng)作
運用點撥:當今社會商業(yè)化氣息太為濃厚,很多作家太趨于名利,很多書商只注重噱頭,很多讀者往往被虛浮的躁動氣息裹挾,也是只關注“讀了誰的書,是不是名著”等,忽視了讀書本身的意義,從而出現(xiàn)了以“莫言熱”為代表的“偽讀書熱”。本素材中作家莫言對于“莫言熱引起的讀書熱”現(xiàn)象理性的態(tài)度以及言論可直接作為“名人熱與讀書熱”“理性看待讀書”“正視文學創(chuàng)作”等話題的議論文中,作為開頭引出論點,或直接作為論據(jù)使用,使作文有理有據(jù),充滿新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