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山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fēng)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凝空流欲遍,潤物凈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边@是唐朝詩人戴察筆下的“寒露”之夜:梧桐舉著露珠,露珠舉著月色,月色舉著秋風(fēng),秋風(fēng)舉著涼意,涼意舉著清光,清光舉著安詳……寒露把深秋舉到我們面前,我們盡可快樂地驅(qū)逐蒼涼,享受深秋的豐厚。如果沒有蒼涼和悲傷與之平衡,“快樂”和“豐厚”這兩個詞將失去意義。我們與其站在陽光下享受撫慰,倒不如先在月夜里發(fā)光。
寒露的寒不是嚴寒。較之秋分時節(jié),寒露氣溫漸低,漸有寒意?!端貑枴ちo大論》寫道:“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薄俺粤酥仃栵垼灰妴我聺h。”雖然說的是寒露確實有涼意,但寒露不是小寒的潛伏者,為風(fēng)雪飄舞鋪墊;更不是大寒的代言者,為冰天雪地奠基;它只是秋天深處的守衛(wèi)者,全然不顧露水柔美的嬌嗔,不顧秋風(fēng)低沉的歌吟,用心在做屬于自己的秋事:寒露時節(jié)人人忙,種小麥、摘棉花、打豆場。寒露不喜張揚、不好搶眼,低調(diào)而樸實。殊不知,頭昂得太高,躬鞠得太深,都會看不清方向。寒露只是潛心做好酉月的收尾工作,耐心開啟寒風(fēng)習(xí)習(xí)的戌月。
寒露的寒不是寒磣。在24個節(jié)氣中,寒露并不寒磣,雖然并不擁有秋分的飽滿和均衡,但還是懷揣足夠的涼意和蒼茫。倘若不回頭看看遍地鋪滿金黃色的莊稼,我們很容易被飄零的枯黃落葉所迷惑,寒露的風(fēng)只是快捷地吹走人們的傲慢和偏見,寒露的心還是一心向著陽光的。
寒露一點也不含糊,該收的盡情收:“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p>
寒露一點也不懈怠,該種的盡快種:“小麥點在寒露口,點一碗,收三斗。”人生有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好在適度。大自然何嘗不是如此呢?適時搶收、搶管、搶種,把值得做的事做到極致,其實,值得驕傲的事都是難做的事。
寒露的寒不是寒心?!昂畼錀f,露露水中花。淺井泛皎月,靜秋知天涯?!焙兑彩菬嵝哪c的,在靜秋里把皎月提供給天涯有情人。只要播種、耕耘過,經(jīng)歷過汗水的洗禮,就有收獲的秋在恭候。成功者往往以簡單的情緒挑戰(zhàn)艱難的任務(wù),失敗者以復(fù)雜的情緒面對簡單的任務(wù)。
要在浪漫的春造就播種的本能,在熾熱的夏練就真實的本領(lǐng),強大就會在寒露圍繞你。殊不知,強大是一種后天的本領(lǐng),示弱卻是先天的本能。千萬不要練就一身本領(lǐng),卻忘記上天賜予的本能。成熟人士更懂得示弱,就像成熟的稻穗都懂得彎腰。耐心點,堅強點,總有一天,你的汗水總會結(jié)晶,你的示弱及你的承受過的疼痛會成為你的助力。我不愛旅游,再美的風(fēng)景,也不比不過寒露的露珠,遍地俯拾皆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