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海飛
冬陽是軍校學(xué)員隊一名普通學(xué)員,他的年齡正好與我的軍齡相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總是一臉笑呵呵的樣子。他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一座山里,出生那天正好是寒冬臘月,陽光明媚,所以他父親為他取名冬陽。
冬陽是前年從地方高中超湖南一本分數(shù)線十分的成績考上軍校的,對一個山里的孩子來說相當不易。
冬陽出生在大山里,山里就兩戶人家,另外一戶也很少回家,他一直在老家上學(xué),從來沒有離開過他所在的縣,留給他最多的記憶可能就是大山,最難忘的就是喊山了。正因為他生在長在大山里,辛苦的生活鍛造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使他的意志變得比鋼鐵還堅硬。
靠山吃山。他家?guī)状际寝r(nóng)民,住在山里、耕在山上,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有爺爺、奶奶,爸爸常年外出打工,掙點錢補足家用,母親體弱多病,除了照顧長輩還要照顧一個上初中多病的弟弟。他非常體諒父母的艱辛,在生活上艱苦樸素,每個月的津貼,除了買點生活必須品,一年還能攢一萬多,然后寄回家補貼家用和弟弟上學(xué)。他在軍校學(xué)習生活,感覺很滿足,不愁吃不愁穿,由剛上軍校時的迷茫,到現(xiàn)在積極上進,他的一點一滴都在變化著,奮斗目標也變得更加明確。
第一次與他談心,他顯得有些靦腆,臉上依然笑呵呵的,雖然說話沒有那么“高大上”,但一言一語,流露著對國防事業(yè)的熱愛、對軍校學(xué)習的珍惜、對同窗戰(zhàn)友的關(guān)切。我能夠感覺到,他的情意是真誠的,就像大山里的農(nóng)民對大山一樣摯愛。談話中,我了解到他有點不善于溝通,或者說他的視野不怎么開闊,他對大山外的新事物顯得陌生。我對他講,每到一個地方,多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當兵會去很多地方,每到一處都要做有心人,只要用心去感悟或用行動去探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也能拓展自己的視野,而不能總是留戀過去,把大山當作自己的一片天,那是父輩的天或是自己童年的天,現(xiàn)在你的天地很寬廣,除了山之外還有其他的“山”,需要你更多的攀登和追求。
從那以后,他好像開朗很多,近一年沒有外出的他,周末向班長請了假,利用半天時間到鎮(zhèn)江大市口轉(zhuǎn)了轉(zhuǎn),歸隊后非常開心,感覺收獲不小。他的班長過后來找我,說冬陽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近期更愿意與同學(xué)舍友聊天,也愿意與社會接觸,還第一次請假外出,玩得挺爽,不論學(xué)習還是訓(xùn)練,進步明顯。
有一個周末,冬陽和家里人打了一個多小時電話,情緒有些不對頭,他同宿舍學(xué)員告訴我,說冬陽心情不是太好,家里好像有什么事。我把他叫到辦公室,面對面坐下來,問他最近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他說他父親在一個油漆廠里打工,有可能廠要倒閉,他母親擔心一年工錢拿不到,家里就靠這個錢來維持生活,他母親一直與他談這個事、發(fā)牢騷,冬陽也有些六神無主,就在電話里聊這事??吹贸鰜?,他也挺擔心,受家人影響顯得有點浮躁。我對他講要做好家人思想疏導(dǎo)工作,多與家人講講國家法律對農(nóng)民工拖欠工資的保護政策,另外工廠還在那里,賣了廠也少不了工資,自己一定要穩(wěn)住心神,與家人溝通外,把主要精力要放在學(xué)習上。他似乎聽進去了,當天又與家人聯(lián)系,迅速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過了兩周,他興高采烈地跑到我辦公室,告訴我他父親工資拿到了,一家人都很高興。我也替冬陽高興,他愛著大山,更愛著山里的親人。
我思忖著,冬陽有自己很多的人生路要走,除了山,他應(yīng)該還有江河湖海,還有平陸坦路。他終于邁出了大山第一步,在熱火朝天的訓(xùn)練場上他能仰望星空,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教室里他能踏實學(xué)習,在川流不息的街道邊他能尋覓智慧,他學(xué)會了站在大山頂?shù)慕嵌热ニ伎紗栴}、登高遠眺。遠離山就是為了實現(xiàn)在山上立下的誓言,無論艱難險阻,他一定能埋頭苦干、勤奮好學(xué),挺胸勇敢向前走。
放寒假前的一天晚上十一點多,冬陽一個人在俱樂部看書學(xué)習,我了解到毛主席故居就在他老家,幾十里的路程。他除了上軍校沒出過遠門,也沒有去過毛主席故居,他一直生活在山里,讀中學(xué)一直在學(xué)校學(xué)習,也是學(xué)校和家兩點一線。我對他說,你能否代表我們隊官兵去瞻仰一下毛主席,到毛主席故居看一看,多了解毛主席的奮斗史,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他又憨憨地笑了笑,毫不猶豫答道:“保證完成任務(wù)?!逼鋵嵨沂窍M喑鋈プ咦?,看看大干世界,使自己的羽翼變得更加豐滿、信念變得更加堅定。
冬陽非常了解山的本性,認定能為山付出多少,一定會得到山相同或更多的饋贈。冬陽從山里走來,他有山一樣的純樸、山一樣的包容、山一樣的雄偉,山再怎么高也高不過冬陽的腳,我相信冬陽永遠比山高、永遠比山美,以前是,現(xiàn)在也是,將來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