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站2016年8月15日刊發(fā)了一張照片,定格了這樣一幕:中國跳水名將秦凱與何姿深情相擁,一旁,冠軍施廷懋與意大利的銅牌得主“勾肩搭背”,樂成一團。誠摯的誓言、幸福的眼淚、祝福的笑容……這些生動的表情,讓國外媒體敏銳地捕捉到了變化:“中國運動員更放得開了!”
放得開的背后是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運動員們?nèi)匀幌颉案吒旄鼜姟鄙斐鲭p臂,這是奧運精神希望抵達的目標。但是,成績卻不再是唯一的意義。跳水池畔的求婚記錄下兩個年輕人因運動而結(jié)緣,帆船運動員徐莉佳用英文寫下自傳講述“金牌莉莉”的故事……體育突破了“爭金奪銀”的邊界,為運動員們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開放的心態(tài)彰顯社會的進步
在本次奧運會上我們看到,中國網(wǎng)友們?yōu)殡y民代表團鼓掌,會被41歲的“七朝元老”丘索維金娜感動,也會為“飛人”博爾特和“飛魚”菲爾普斯叫好……“愛情的味道飄蕩在奧運跳水場館”,當世界各大媒體將鏡頭對準這一對幸福的中國選手時,身為中國人,我們沒有理由不為他們衷心祝福。人們開始關注成績背后的體育精神,學會享受運動帶來的純粹快樂,也走進了一個更為開放的“奧運世界”。我們完全可以說,運動場上的種種表現(xiàn),是更多中國人心態(tài)開放的縮影。
“放得開”的背后是“開放”
回望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體育印刻著中國人走向世界的渴望。同樣是在美國洛杉磯,1932年劉長春只身參賽徒留孤單背影,1984年許海峰射落金牌舉國狂歡;同樣是申辦奧運會,一張照片定格下1993年宣布結(jié)果時中國代表團失落的表情,一張照片定格下2001年申奧成功時北京街頭相向而行的兩輛車里人們喜悅地擊掌。漸漸地,我們學會了用體育與世界對話、學會了用運動與世界交流,也在一次次的參與中,收獲了日漸開放的心態(tài)。正因此,有人視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國人開放意識向著更高水平邁進的一次盛會,中國為世界奉獻了一場無與倫比的盛會,用金牌榜第一的成績證明了競技體育的水平。這次的里約,是中國體育主動開放自我的一次大表現(xiàn),更希望我們能“開放懷抱”,更好地迎接世界的擁抱!
主動溝通才能贏得更多尊重
溝通不光局限于語言,動作也是一種語言形式。在奧運跳水場館,秦凱向何姿的求婚,顯然還具有“國際意義”,也可以看作是中國新一代與世界的一次強大溝通。事實證明,這個行為贏得了世界的理解和肯定。奧運的宗旨,就在于以體育在國家之間、人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過去,我們用體育展示了一個強大的中國拼搏的姿態(tài);今天,我們正向世界講述著一個開放的中國、一種包容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