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任廷會
溪山輝映黨旗紅
—— 貴州大學抓黨建重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任廷會
貴州大學師生與黨同心,不忘初心,用實實在在的育人成果,助力脫貧攻堅、產業(yè)發(fā)展、社會進步。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
2016年12月9日,在貴州大學召開的省委常委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指出,全省各類高校要努力走出一條有貴州特色的“雙一流”建設之路,要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統(tǒng)籌抓好黨的建設、思想政治等各項工作。
博學篤行,貴州大學不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抓住“雙一流”建設重大機遇,牢固樹立“貴州大學姓貴州”的辦學理念,為服務貴州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打開貴州大學微信公眾號,點擊溪山電臺“黨建FM”,伴著舒緩的輕音樂,“黨員朋友、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由貴州大學黨委組織部制作的‘貴州大學黨建欄目’,本期節(jié)目的內容是學習《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意見》?!?/p>
2017年3月28日,中央辦公廳公開發(fā)布《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意見》。貴州大學黨委第一時間召開中心組學習會議,認真學習領會相關指示精神,同時在溪山電臺上推送文件精神,讓全校師生黨員隨時聽、隨時學。
這是貴州大學積極推行“黨建+”模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個范例。在溪山電臺上,學校推送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分58集播出,已有2.6萬人次收聽。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我們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師生思想文化素質,創(chuàng)新‘黨建+’模式,激發(fā)學?;盍Α!辟F州大學黨委書記陳堅表示。
貴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黨建+”三輪驅動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效果顯著。以“黨建+學科”“黨建+‘三風’”“黨建+團建”為抓手,圍繞學科建設要求設置基層黨組織,建立教師、博士、碩士縱向黨支部,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模式。
同時,土木工程學院還調動學生黨總支、學生支部和入黨積極分子成立學生應急服務中心、學生實踐發(fā)展中心等學生社團,開設微信公眾平臺,為全院學生全天候提供服務。
“是應急服務中心的師兄師姐們讓我有繼續(xù)學習的機會?!蓖聊竟こ虒W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的王同學深夜突發(fā)急性心肌炎,應急服務中心的同學及時把他送到醫(yī)院治療,還幫他墊付了醫(yī)療費。
談及應急服務中心在學生日常應急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同學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從包容、接納身邊的每一位同學做起?!?/p>
“在行動中鍛煉自我,在行動中學會擔當?!薄?/p>
黨建帶團建,團建服務黨建。貴州大學團委副書記龍汶評價道:“學生社團是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學生身心發(fā)展、拓展興趣的主要陣地,也是學校開展黨建工作的第二課堂?!?/p>
“班級建設情況重點介紹班風、學風方面的突出特點。”
“黨員先進事跡一定要真實客觀,包括科研和獲獎情況?!?/p>
4月13日,記者走進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輔導員崔永霞正在指導學院各班團支部書記填寫“黨員示范班級”申請表。
“這是很簡單的培訓,以小培訓抓大落實。”崔永霞說,貴州大學每年定期開展“黨員學習標兵”“黨員示范班級”等評比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标悎哉f,貴州大學有2500多名教師是黨員,占教師總數的58.8%,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抓實黨員教育培訓尤為重要。
黨員教育培訓,是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特別是黨員教育管理的基礎和根本。2014年以來,貴州大學共舉辦各類黨員培訓班130多次,參加人數約26000人次。
2015年,貴州大學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啟動了發(fā)展對象集中培訓工作,深入推進黨旗領航、陣地教育等活動,把思政工作融入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結合師生黨員不同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組織教師黨員到甕安紅色革命根據地、息烽集中營等地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通過開展“七個一”活動、紅色影視展播等活動,讓師生黨員進一步學習黨史黨章黨規(guī)。
為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創(chuàng)新干部教育培訓模式,貴州大學與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共同建立了“貴州大學干部在線培訓中心”網絡培訓平臺,為全校341位處級領導干部開設了“高校干部專業(yè)素養(yǎng)和崗位能力提升”以及“從嚴治黨依法治?!睂n}網絡培訓班,推動干部在職學習、自主學習。
為做好入黨教育培訓工作,2016年初,由陳堅任主編組織編寫了兩本黨員培訓教程?!栋l(fā)展對象與新黨員培訓教程》被中央黨校出版社列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入黨培訓示范教材”。在第三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中,《新編高校黨課教程》獲得“優(yōu)秀教材”稱號,是貴州省委組織部推薦上報的19本教材中唯一獲獎的作品。
扶貧先扶智,教育要先行?!霸诜e極服務和參與貴州大扶貧戰(zhàn)略行動中,學校提出了‘貼合貴州、結合特色、整合資源’三結合原則,傾力扶智、扶業(yè)、扶貧?!标悎越榻B,貴州大學在農業(yè)方面的學科和院系,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陽春四月,春光正好。走進赫章縣水塘堡鄉(xiāng)核桃良種基地,漫山遍野的核桃樹綠意盎然。
“科研成果要生長在大地上,就得找到農民愿意參與的路徑,讓貧困戶收獲更多的發(fā)展果實?!辟F州大學農學院核桃專家潘學軍表示。
“潘學軍教授的十余年堅守,讓‘小核桃’在赫章發(fā)展成了‘大產業(yè)’。”赫章縣核桃產業(yè)發(fā)展局副局長彭劍說,赫章很多村民依托種植核桃產業(yè)修了房、買了車、成了家。2006年以來,赫章縣核桃種植面積由14萬畝變成166萬畝,產值由3億元變成15億元,核桃種植戶戶均增收超過5000元。
在貴州大學,像潘學軍這樣把學術成果寫在田間地頭的專家教授還有很多。
為了打造“一縣一特”試點項目工程,貴州大學食科系專家金毅教授常年在外奔波:在大方縣積極推廣豆豉油辣椒,幫助當地村民帶來5500多萬元銷售收入;在晴隆縣推廣薏仁種植,惠及兩萬多農戶,實現(xiàn)1.74億元收益。
生命科學學院張明生教授,在赫章、施秉、赤水幫助當地群眾建成藥材生產基地,實現(xiàn)產值2.8億元,解決了一萬多人的就業(yè)問題。
近年來,貴州大學瞄準扶貧幫困短板,強化技術培訓,選送優(yōu)秀共產黨員幫扶貧困地區(qū),輸送畢業(yè)生扎根基層。僅2016年,學校就派駐200多名教師黨員到脫貧攻堅一線,擔任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農業(yè)輔導員、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為當地精準扶貧助一臂之力。
教育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貴州大學設置了貧困地區(qū)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在專項計劃中開展“訂單式”培養(yǎng),在輸送人才的同時,還積極幫助貧困鄉(xiāng)鎮(zhèn)解決教育基礎設施問題,努力補齊教育短板。
為有效助推校農結合,貴州大學把食堂的菜籃子對準省內各地貧困戶的菜園子,堅持在精準扶貧中扶出“深度”、扶出“溫度”、扶出“特色”。
(責任編輯/喻 丹)
貴州大學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圖為貴州大學黨委書記陳堅(左)與農科院核桃專家潘學軍(右)探討核桃新品種培育技術。(陳 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