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張旭雯
家里的洗發(fā)水沒有了。我一臉嫌棄地對著媽媽前幾天從壁柜上拿下來從韓國買的人參洗發(fā)水?!拔蚁霌Q一個用,這個藥味太大。”“那你自己上去拿。”媽媽白了我一眼。
于是我抬起手便從壁柜頂上又拿了一瓶別的牌子的?!斑@個可以用吧?”誰知媽媽看到了瞪大了眼睛,驚詫地問:“你怎么拿下來的?!”我愣了一下,調(diào)侃道:“哦,我懂了,你太矮了是吧……”
是啊,如今,挺直了身板,我已比媽媽高出了一個頭。對于我來說,從壁柜上取東西只需要把手伸長就行了,可媽媽卻需要站在椅子上才能拿得到。
十六年的時間,我從一個在襁褓中哭泣的嬰兒長成一個大人,而媽媽,時間也在她身上刻下了痕跡。她眼角額頭的皺紋,肚子上下垂的贅肉,逐漸慢下來的步伐,無一不在昭告著——那個曾經(jīng)在我心中無所不能的媽媽,隨著我的一天天長大,正在老去。
前一段的感恩節(jié),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段名為“媽媽說什么都是真的”的視頻。我強忍著涌到眼眶的淚水,不讓它落下。視頻中的BGM是金池唱的,句句歌詞觸動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記憶,“不要在房子里打傘,會長不高的”“多吃魚,會變聰明的”“多穿點,等感到冷就來不及了”……這些不正是我小的時候媽媽常說的話嗎?如今回想起來,竟讓我無語凝噎,唯有淚千行。
讀到《賦得永久的悔》時,我的內(nèi)心說不上震撼,但也絕對不平靜。我沒有想到,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有“大家”之稱的季羨林先生,永生的,最大的悔,竟然是離開家鄉(xiāng),離開母親。這令我想了很多。連季羨林先生在世時都會去后悔的事,我們又是否做過呢?而我們又是否為此后悔過呢?
我在那一瞬間突然感覺到——媽媽已經(jīng)不再年輕了,她不再是那個我所熟悉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媽媽了。她也有不懂的,也有不會的。
至少,讓我在離開她身邊前,再少做幾件讓她不開心的事,也少做幾件會讓自己后悔的事。
至少,讓我的悔,不再是終生的永久的悔。
【指導教師:惠軍明】
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斷,一個高三學子與媽媽分離在即時的所感所悟在字里行間生動地呈現(xiàn)了出來。文章創(chuàng)設情境,將我與媽媽一個成長一個老去的復雜情感表現(xiàn)了出來,寓情于事,因事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