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老師:
我的父親因車禍不幸離世,之后我一直陷在悲傷的情緒之中。我雖然努力調(diào)整心態(tài),但悲觀的情緒還是對女兒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她開始變得很怕我。
現(xiàn)在,女兒更愿意跟她爸待在一起,有時候甚至都不讓我碰一下,這讓我很絕望。我特別希望孩子能跟我親近一點,這樣我心里就沒那么痛苦了。請問,我該怎么辦?
北京 佩 蘭
佩蘭:
父親意外去世,這確實是件非常不幸的事,我能理解你的悲傷。但如果我說你現(xiàn)在表現(xiàn)出的過度悲傷其實是自私的,可能你會吃驚吧!
你父親的離去讓你變成半個孤兒,給你帶來了很深的痛苦。但你好像還在做一件“雪上加霜”的事,讓自己因此從一個“溫暖媽媽”變成一個“冷漠媽媽”,在孩子的身上復(fù)制你的痛苦和不幸,讓孩子也變成半個孤兒。你作為成年人,失去爸爸很痛苦;孩子那么幼小,失去媽媽的愛又是怎樣一種感受?你放縱著自己的悲傷情緒,沉浸在失去父愛的悲傷里,卻不去顧及另一個小生命正在經(jīng)歷母愛缺失的痛苦。這不是自私么?
孩子在本能地尋找愛、尋找溫暖,當(dāng)媽媽全身散發(fā)著陰冷的負能量時,她遠離媽媽趨向更加溫暖的爸爸,這是多么正常的現(xiàn)象。你不但不能溫暖女兒,卻反過來想讓女兒“溫暖”你,那樣“我心里就沒那么苦了”。這又是你自私的表現(xiàn)。
當(dāng)有不幸的事情發(fā)生時,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把傷害降到最低,而不是不管不顧地掙扎,使傷口繼續(xù)擴大,殃及無辜。也許你以為,沉浸在對已故親人的悲傷中是對他的祭奠和懷念,但請你從父親的角度想想:他愿意女兒放下他,繼續(xù)正常的生活,還是讓女兒每天活在憂傷痛苦中?作為孩子的姥爺,他若真的在天有靈,他愿意看到你更好地善待他的外孫女,還是希望因為他的離世使你冷淡孩子?
從父親的意外去世里,你更應(yīng)該學(xué)會“珍惜”。你也許后悔在父親活著時,沒有好好陪他吃幾次飯,沒有用心陪他聊聊天……你一定有很多想補償給父親的,那么把這些補償給你的母親、你的丈夫、你的孩子吧。珍惜當(dāng)下,在活著的人身上寄托對逝者的思念,這才是你應(yīng)該從父親意外去世中學(xué)到的東西。
生命是用來追求幸福和快樂的,不是用來背負痛苦和憂傷的。正因為人生無常,身體隨時會離去,它才時刻提醒活著的人們,不要辜負當(dāng)下美好的時光。趁我們還活著,應(yīng)該盡情去追求夢想和快樂。對親人最好的祭奠是讓自己活得更好。
尹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