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大鵬
大盤和個股大幅下跌完成自身的運行軌跡,有沒有利多都會漲,而且上漲的基礎非常扎實。
投資者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選擇股票的方法很多,但要學會在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牛市、熊市都有機會贏利。絕大多數(shù)中小投資者買賣股票都是靠感覺,靠道聽途說,追熱點,這些買賣股票的方法最終實現(xiàn)盈利的可能并不是很大,也許在大牛市中能賺到一些錢,但到了下跌階段還用這些方法虧損甚至嚴重虧損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有些投資者學了一種方法以后就認為可以在股市里面賺很多錢,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但卻需要有一個前提,因為某些方法只能在某一個特定的階段使用才有效。很多投資者都知道筆者獨創(chuàng)的時間通道理論和形態(tài)理論判斷大盤的走勢準確率很高,但時間通道理論和形態(tài)理論在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也會有不同的條件。所以,投資者學會一種判斷市場的方法對投資者會有幫助,但一定弄清楚這種方法的原理,因為有時看上去K線形態(tài)很像的兩只股票最后的走勢卻截然不同,甚至可能是相反的走勢。
筆者給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簡單但很實用的方法,簡單點說就是主力準備短線拉高個股前一個短線的機會,投資者可以通過一些市場特征在主力啟動個股之前悄悄潛伏。一般情況下,只要把符合相應條件的股票尋找到并按照條件建倉,一到三個交易日完成買入到賣出的全過程。正常情況下使用這種方法,每一次的短線操作都有5-10個點的收益。這種方法筆者稱為“狙擊短線牛股”。
跟蹤持續(xù)下跌到時間周期的個股
我們先來談談時間周期,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時間周期理論主要有兩種:江恩時間周期和斐波那契時間周期。
這里我們主要使用的是斐波那契時間周期。斐波那契時間周期是以一組數(shù)列:1、2、3、5、8、13、21、34、55、89……也是從一波趨勢的底部或頂部開始,在這組數(shù)的時間點附近,大概率出現(xiàn)反轉(zhuǎn)或者回調(diào)結(jié)束繼續(xù)趨勢等情況。
筆者經(jīng)過20多年實踐和學習,對大盤和個股的時間周期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很多時候有一定比例的個股走勢是按照自己獨立的運行周期來完成,這樣的個股往往不太會受大盤小級別漲跌影響,我行我素是這類個股的典型特征。
一般情況下,我們跟蹤持續(xù)下跌到時間周期個股中的周期,是指斐波那契時間周期,比如說某只個股出現(xiàn)高點時持續(xù)下跌21個交易日、34個交易日甚至是55個交易日,在這個下跌過程中,股票基本是沒有出現(xiàn)一次級別較大的反彈。如果股票下跌過程中出現(xiàn)級別較大的反彈,那么這種情況就不能算持續(xù)下跌。和大家解釋一下級別較大的反彈是如何界定的:假設某只個股從高點下跌到一個階段性低點,下跌過程中出現(xiàn)反彈的幅度只要不大于反彈前最后一段下跌的幅度的三分之一,就可以認為這樣的反彈級別不夠大。如果下跌過程中的反彈幅度只有前一段下跌幅度的20%以內(nèi),那就可以認為個股下跌幅度可以忽略不計,股價下跌到某個時間周期出現(xiàn)的反彈機會就非常大。
有的時候個股下跌的周期并不能完全與斐波那契時間周期吻合,比如說有時候個股下跌的時間比斐波那契時間周期少了一天,也有的時候會多了一天,這種情況在實際交易過程中是時常發(fā)生的,因為完整的時間周期是包括上漲和下跌兩個階段,有的時候個股出現(xiàn)高點的時間比上升周期多了一天,那么股票下跌時下跌的周期就可能會少一天;相反,股價上升的時間周期未到就開始下跌,其下跌的時間可能就會超過正常的下跌周期。
當我們跟蹤的個股持續(xù)下跌,接近時間周期時,我們就要密切關注這些個股的走勢,只要符合聚集短線牛股的條件,就要隨時準備進場。
中線下跌是股價上漲的基礎
筆者經(jīng)常會說的一句話是指數(shù)大幅下跌對投資者來說是最大的利多,可能很多投資者很難深刻的理解這句話。筆者認為,大盤和個股大幅下跌完成自身的運行軌跡,有沒有利多都會漲,而且上漲的基礎非常扎實。而多數(shù)的投資者往往會認為利多指的是降息、降準,停發(fā)新股、降低印花稅等消息,筆者也認為這些消息是利多,但這些消息不能夠改變大盤和個股運行的自身趨勢,指數(shù)和個股上漲的基礎也不扎實。因此,這些消息只會影響大盤和個股短線的運行軌跡,而不會真正改變大盤和個股的運行軌跡。
我們來舉個例子,2008年9月18日晚,國家出臺了單邊征收印花稅、匯金增持銀行股、國資委支持央企回購股票三個特大利好消息,次日,上證指數(shù)跳空172點開盤,大盤接近漲停,指數(shù)稍作回落就穩(wěn)定在2075點。上證指數(shù)走到2075點時除了一兩只莊股外,基本所有個股都是漲停報收。9月20日上證指數(shù)繼續(xù)大漲7.77%,4個交易日后大盤上漲到2333點。從消息公布當天收盤到5個交易日后的高點,大盤上漲了23%。當幾乎所有投資者都在興奮地認為新一輪牛市已經(jīng)開始的時候,大盤開始了大幅下挫,之后的18個交易日,大盤從2333點跌到了1664點,這個階段很多股票出現(xiàn)了50%左右的跌幅。這樣例子告訴我們再大的利好也很難改變大盤自身的運行軌跡,只要大盤下跌形態(tài)沒有走完,大盤受利多消息影響短暫反彈后還會繼續(xù)下跌。因此,我們中小投資者應該對利多消息對指數(shù)的影響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不要特別看重利多消息,而應該更多的學習大盤和個股自身的運行軌跡。
投資者看懂了上面的例子后,應該學會在大盤和個股出現(xiàn)中線下跌后再尋找買入機會,而不能盲目的、沒有依據(jù)的頻繁操作,只要這樣才能有機會在股市中賺到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