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子路問孔子:“您和我,誰比較適合帶兵打仗?”孔子指著自己答:“我適合。”子路反問道:“您不是常說我很勇敢嗎?”孔子說:“可我不僅勇敢,還勇于不敢呀!”孔子的“勇于不敢”,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良心、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線。
南北朝時期,北齊有段時間由奸臣和士開獨攬朝政。此人沉迷于聲色犬馬,眾官員便投其所好,趁機為自己的子弟們謀求一官半職。在這樣的風(fēng)氣之下,使得許多無才無德的官宦子弟得以在京城當(dāng)官,但也有一個叫崔劼的大臣例外,他把兩個兒子都派往外地任職。崔劼的弟弟憤怒地質(zhì)問他:“你的兩個兒子如此杰出,為何不謀求讓他們在中央擔(dān)任要職,卻要派往遙遠(yuǎn)的外地?”崔劼平靜地說:“當(dāng)今的京城魚龍混雜,我的兩個兒子都是單純求實之人,我可不敢把他們留在京城,即使留在京城恐怕也難有作為。倒不如讓他們離開,到條件不好但很清靜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華?!?/p>
幾年后,和士開倒臺并被誅殺,那些無才無德的官宦子弟有的被革職,有的被法辦。但崔劼的兩個兒子由于在外政績卓著,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崔劼“不敢”將兒子留在京城謀求權(quán)勢,體現(xiàn)了一種堅守本心、本色的處世原則,這種原則看似“糊涂”,但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兩個兒子終得以重用??磥?,不敢違背做人原則,是成就人生的大智慧?!兜赖陆?jīng)》第七十三章曰:“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意思是:一個人無所顧忌,則充滿兇險,有所顧忌,則穩(wěn)妥靈活。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