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科爾沁,蒙語意為“弓箭手”,在元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管轄的游牧區(qū)之一,位于內(nèi)蒙古東部,綿亙400余公里,面積約4.23 萬平方公里??茽柷卟菰髋c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風(fēng)景優(yōu)美,資源豐富。
科爾沁草原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漢旗與通遼市的開魯縣、通遼市和科爾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庫倫旗轄區(qū)。
草原風(fēng)光美麗神奇??茽柷卟菰瓪v史上水草豐美,是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然牧場,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活動頻繁,科爾沁草原南部遼河兩岸已成為萬頃良田,“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那詩情畫意般的場景,已演變?yōu)闅v史。然而,在科爾沁草原北部通遼市扎魯特旗和霍林河市境內(nèi)仍然有一處保留得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她北依大興安嶺,西連錫林郭勒草原,地貌特征既有淺山丘陵,蔬林草地,又有沖積平原,更有山地平臺,無數(shù)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宛如玉帶游動其間,每年夏季牧民從村落遷徙到小河兩岸,立包為營,放養(yǎng)牛羊,當?shù)啬撩癜堰@里稱之為“夏營地”。七、八月份是草原攝影最佳時節(jié),藍天白云,碧草綠茵,潺潺流水,座座氈房和漫散的牛羊構(gòu)成一幅彩繪的畫卷,特別是水豐草茂的平川,牧民更是相擁而至,蒙古包接連不斷。
丹楓秋葉多姿多彩。通遼有兩個自然保護區(qū),即位于科左后旗境內(nèi)的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位于扎魯特旗境內(nèi)的特金罕山自然保護區(qū),大青溝是科爾沁沙地的又一特殊地貌構(gòu)成的自然奇觀,溝深約100米,寬200~300米,長24公里,總面積8300平方公里,溝底溝上和V型斷面上生長各種植物700余種,堪稱天然植物寶庫,其溝深林密的原始生態(tài)保存十分完好,是避暑觀光的旅游勝地。扎魯特旗境內(nèi)的“特金罕山自然保護區(qū)”的“蒙古櫟”白樺林和罕山秋色也是一個亮點,蒙古櫟是生長在科爾沁的一個獨特樹種,它與楓樹一樣霜期來臨色彩斑斕,特別在山地草原,錯落有致,畫面富有層次感。罕山秋天的美麗還在于它地貌的多樣化。既有大興安嶺秋林色彩的厚澤,又有壩上清遠之神采,特別是九月下旬,幾十萬牲畜大遷徙。
春花雪域絢麗圣潔。塞外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草原五月,當萬物復(fù)蘇,樹木吐綠,草原依然是滿目枯黃,然而扎魯特境內(nèi)有兩大亮點,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盎然春意。一是山杏花,扎魯特旗是著名的山杏基地,全旗山杏面積達百萬畝,每到4月下旬至5月初,片片杏花綻放在漫山遍野,真有“春來十里杏花紅”的意境。二是罕山杜鵑,它是興安杜鵑的一個種類,生長在扎魯特旗罕山,此處山陡林密,生態(tài)原始。每年五月山坡北側(cè)漫山杜鵑競相開放,白樺林間紅團似錦,如火如荼,場面瑰麗壯美。她無疑為科爾沁草彌補了春的遺憾。科爾沁的冬天亦是動人,特別是扎魯特旗阿拉坦大壩以北至霍林郭勒市境內(nèi);大雪來臨,銀裝素裹,玉境瓊山,成為圣潔的世界,大雪覆蓋的大地,仍有牧羊人趕逐羊群放牧的場景,偶爾也能見到冬季未遷走的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