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元宵節(jié)過后,A股市場傳來明星演員趙薇領銜董事長的龍薇傳媒并購萬家文化落敗的消息,上交所一封又一封問詢函如一柄柄利劍,逼得龍薇傳媒現(xiàn)出空手套白狼的廬山真面目,迅速擠掉了股市30.6億元泡沫,讓沸騰的股市歸于平靜。龍薇并購萬家文化的大戲還沒有開場就匆匆收場,給資本市場留下了發(fā)人深省的警示。
首先,股市嚴格監(jiān)管很有必要。注冊資本只有200萬元的龍薇傳媒欲并購萬家集團持有的1.85億股萬家文化股份,占其總股本的29.135%,交易總價高達30.6億元,在玩蛇吞象的魔術。30.6億元的收購,趙薇只拿出6000萬元現(xiàn)金,撐起了50倍的資本杠桿。在“去杠桿”的宏觀調控大勢下,這樣的高杠桿收購理所當然地要被監(jiān)管部門否決掉。中國的股市為什么總是陰晴不定、反復無常?就是這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高杠桿并購案激起五光十色的泡沫,讓股民亂了方寸。
我國股市監(jiān)管對并購的杠桿沒有量化的標準,隨意性很大,龍薇傳媒高杠桿收購萬家文化其實是在鉆法律的空子。可以想像,如果沒有上交所等監(jiān)管機構連珠炮式的17問,沒有萬家文化擠牙膏式的信息披露,龍薇傳媒并購萬家文化卷起的泡沫不知要坑害多少股民。事實上,萬家文化在龍薇傳媒收購的行情刺激下,從利好到利空,從漲停到跌停,股價像過山車一樣,股民們經歷了驚魂一幕,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已經被套牢,割肉清倉者更是欲哭無淚。因此,必須加大監(jiān)管力度,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其次,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其實是上演一幕雙簧戲。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只是一種財務投資,雖說要成為萬家文化的控股股東,但最終目的還是瞧準時機退出脫身,撈一把就走。在龍薇傳媒的信息披露中說得很明白,其沒有和上市公司合作開展影視傳媒領域重大項目的計劃。這幾年趙薇從演藝明星搖身一變?yōu)椤芭姘头铺亍保澈笥性S多鮮為人知的包裝術。而萬家文化的第一大股東萬家集團也是想賣掉手中持有的29.135%萬家文化股權,套現(xiàn)走人。說白了,萬家文化只是一只“殼”,從來沒有什么靠譜的主營業(yè)務。萬家文化這幾年一直在趕時髦炒概念,不斷變身轉型,每一次轉型方向均為當時資本市場火熱的題材,諸如房地產、酒店、礦業(yè)、動漫電競等行當,跨界轉型讓人眼花繚亂。此次,萬家文化又碰到龍薇傳媒這樣的“金主”,喜不自禁,配合默契。但最終還是在監(jiān)管的穿透之下,被剝去“皇帝的新裝”。再次,利益受損者永遠是中小投資者。中國的股市,中小投資者一直是犧牲者。中國大多數(shù)投資者總是跟著感覺走,隨著大流走,追著概念走,無法識別股市的虛假虛榮而上鉤入套。在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的開臺鑼鼓聲中,萬家文化1月12日復牌后,連續(xù)兩個交易日漲停,截至1月17日,萬家文化4個交易日累計上漲30%。而自1月18日起,萬家文化股價開始震蕩下跌,截至2月16日收盤,萬家文化11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3%。而中國的股市又是一直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當萬家文化的股價從1月17日的23.94元跌到一個月后的17.15元,有多少萬家文化的股票窩在中小投資者手中成為“燙手的山芋”?
巴菲特的投資成功秘訣“價值投資,長線持有”,有多少人能把握得住呢?說是“保本第一,賺錢第二”,可是風云變幻的股市讓多少人急功近利、記住保本呢?追高殺跌,忽視股市風險,保本功夫全無,這些人就算有幸與巴菲特共進午餐也全無發(fā)財?shù)臋C會。有鑒于此,必須對那些令人頭暈目炫的并購案進行嚴格監(jiān)管?!豆痉ā吩緦Πú①徳趦鹊耐顿Y額有“不得超過凈資產的50%”的限制,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取消了,只是籠統(tǒng)地規(guī)定“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yè)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沒有投資杠桿比例的限制,一些“野蠻人”玩起了借雞生蛋的把戲,就像龍薇傳媒一樣,自己出很少一部分錢,借銀行、銀必信公司等第三方的錢來操作,畫了很大一塊餡餅等著廣大中小投資者爭先恐后買萬家文化的股票。高杠桿操作之下,股市風險勢必要傳遞到第三方投資者,而最終買單的還是廣大中小投資者。
同時,必須下狠心清理股市殼資源。殼公司雖說人老珠黃,力衰不舉,但仍有幾分“姿色”。這個“姿色”就是上市公司的“名分”,這個魅力就是上市公司的招牌。對于很多中國企業(yè)來說,上市依然是夢寐以求的事,是獲得階段性成功的標志,是步入巔峰的加冕。在官員的政績簿上,在公司老總的年終總結中,企業(yè)上市無疑是引以為傲的一筆。有了殼公司這樣的金字招牌,只要保住“殼”,坐擁天價的殼資源,不愁沒有買家,不愁沒有投資者。要從根本上驅除股市殼資源,別讓殼公司在股市招搖撞騙,禍害投資者,使股市回歸價值投資的理念,使得股市天空清朗,必須加強股市監(jiān)管,抓住殼公司的蛛絲馬跡,跟蹤調查。其中一個最管用的辦法,就是加強對上市公司實體企業(yè)的監(jiān)管。上市公司包裝再華麗、再炫目,企業(yè)的窘迫總會露出尾巴,虛弱的實體企業(yè)掩蓋不了浮腫的臉。此外,要加強對股民的風險引導。此次,監(jiān)管部門做了一件大好事,及時制止了一樁高杠桿并案。17封問詢函其實也是給廣大股民的風險提示。但是,還是有許多股民在碰運氣的心理驅使下冒險一搏,總認為他們不會是那個倒霉的接盤者,賭一把也許會賺得盆滿缽盈,眼看著萬家文化將被龍薇傳媒這個頂著明星光環(huán)的“金主”收入囊中,不買萬家文化的股票就會錯失發(fā)財?shù)臋C會。在這種投機心態(tài)綁架下,自斟自飲了賠本的苦酒。還是要記住那句老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