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錫
【考場真題】
題目:_______變了
要求: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橫線上可填人、物、景等;2.寫出變的過程及原因,呈現(xiàn)前后對比。
【考題解讀】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文章的選材范圍非常廣,既可以是人、事,也可以是景、物。題目的中心詞是“變”,習作中就應該展現(xiàn)出人或物前前后后的狀態(tài)(特別是后期的情況),在前后對比中表現(xiàn)其“變化”。
那么,我們怎樣在對比描寫中表現(xiàn)人或物的特點呢?
【指點迷津】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把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這樣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鮮明突出的印象。運用對比描寫突出特點,你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行為對比。行為受思想支配,對人物的行為進行對比描寫,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個性特征、思想狀態(tài)。例如《鄉(xiāng)下的春花》寫暑假回鄉(xiāng)下結識的新朋友,就將“我”和春花的行動進行對比:對待一碗餿了的飯,“我”端起就要倒掉,而春花卻奪過飯碗向雞棚走去;對待胖墩借扁擔,“我”有點舍不得,怕挑斷了,春花卻毫不猶豫地借給他。通過動作對比,充分反映春花勤儉節(jié)約、樂于助人的品質。
二、語言對比。古人說,“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話語反映了他的心理。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對比描寫,人物的性格、思想就會更加鮮明。比如《無賴》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這蘋果多少錢一斤?”一個甕聲甕氣的男音。
“兩塊?!崩夏棠绦τ鼗卮稹?/p>
“甜嗎?”
“不甜不要錢!”
“好?!蹦凶右艘恢痪幙棿f,“那就來十斤不甜的吧!”
“???你——”老奶奶雙眼瞪得老大,繼而變成一種憤怒!
例段描寫了老奶奶由“笑盈盈”到“憤怒”的語言變化,對比鮮明,同時襯托了男子的無賴。
三、神態(tài)對比。神態(tài)是一個人的性格、情緒等在外表上的表現(xiàn)。性格樂觀的人,臉上總有笑容;性格軟弱的人,臉上常有陰云……不同的神態(tài)放在一起,人物的個性差異便會顯現(xiàn)出來。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遇到不同的事情,神態(tài)也有不同。如《父愛》中寫:年幼的“我”和姐姐整天闖禍,使得原本急躁的父親“更加暴躁”,“噴火的目光恨不得把我們盯熔化”;而現(xiàn)在,當“我”捧回長跑冠軍、三好學生獎狀時,父親“露出滿意的笑容”,還“沾沾自喜”地當著親戚夸獎。人物神態(tài)前后對比鮮明,“父愛”形象瞬時高大起來。
四、狀態(tài)對比。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形狀、顏色、氣味等狀態(tài);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環(huán)境,也有著不同的狀態(tài)。對比著描寫事物的不同狀態(tài),能準確地反映事物的變化及特點。如《小船前進了》,開始寫小船浮在水面一動不動,再寫將一小片肥皂粘在船尾,然后寫小船筆直地朝前方緩緩駛去。通過小船從不動到動的對比描寫,反映出肥皂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細節(jié)對比。細節(jié)最能傳神。在細節(jié)上進行對比描寫,往往能一滴水見海洋。例如《我是“裙子控”》采用正反對比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不穿裙子”和“穿上裙子”時的不同心理——不穿裙子時覺得自己是一只“灰溜溜的小老鼠”,“最怕英語老師”;穿上裙子后,就有“世界第一美女閃亮登場”的感覺,“才敢去英語老師辦公室交作業(yè)”。這樣,通過心理細節(jié)的對比描寫,突出了對裙子的酷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