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大多是虛癥,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該如何進補?全國名老中醫(yī)周樂年教授提醒,老年人,特別是慢病老人,往往是幾種虛癥結合在一起,要分清癥型再進補。
一位糖尿病將近十年的患者,自述非常怕熱、口干舌燥而且后半夜總想喝水,這不就是我們熟悉的陰虛火旺嘛。但周老經過仔細辨證指出,患者不僅有陰虛還有乏力自汗等氣虛表現(xiàn),屬于氣陰兩虛,如果單純按照陰虛調補,療效會大打折扣。針對氣陰兩虛,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之外,可以用西洋參5~7片泡茶,頻頻飲用后嚼服。周老自己也用這種辦法調養(yǎng),74歲了仍然每周出診兩天,精氣神非常好。
陰陽兩虛和單純陽虛,又是一組容易混淆的證型,常見于慢性胃病的患者,調補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針對單純陽虛的患者,可以吃熱性食物如辣椒、桂皮等祛寒;但針對陰虛火旺,周老推薦了自己常用的醋泡姜配枸杞,制作方法為:
1.鮮姜切片,注意不要太厚,要切得均勻。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個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陳醋,注意要沒過生姜。
3.把疊好的保鮮膜包裹在罐子口上,蓋蓋密封,放到冰箱里一周后食用。
4.陰陽兩虛的老年人可以每天早上吃3~5片,配枸杞15顆直接嚼服。單純陰虛或者有內熱的患者禁用。
(摘自北京衛(wèi)視養(yǎng)生堂 文/佚名)
特殊人群健走有學問
走路誰還不會呢,很多人認為健走無非就是甩開步子、走得快點。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快步走的確很簡單,但要想達到“健”的效果,可不是誰都能做到。
本身有些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就拿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前還是要適量進食,出門最好帶些糖塊,防止中途發(fā)生低血糖。同時,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經病變,對傷痛不敏感,健走后要仔細檢查雙足,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須及時就診。
本身有骨關節(jié)疾病的患者,是不是就不能健走了呢,這樣的運動強度關節(jié)受得了嗎?越是骨關節(jié)有疾病的人,越要有一定量的肌肉去保護、支撐骨骼,以達到一個更好的整體狀態(tài)。當然,骨關節(jié)疾病的患者健走時更應注意膝蓋與腳踝的保護,根據(jù)情況使用健走杖等輔助工具,并且一旦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暫停健走或運動計劃。
如果你是高血壓人群,那健走時更是得時刻注意身體情況,如果感到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停止運動。若健走后出現(xiàn)頭暈、胸悶、氣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癥狀,說明運動量可能過大;若減少運動量后,仍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停止運動。
(摘自《科學健走騰沖宣言》文/吳雨婷)
幾點睡才叫美容覺
一般所說的“美容覺”的時間是晚上的10點至次日凌晨2點,因為這段時間是新陳代謝進行最多的時間,也是調整身體最好的時間。但如果沒有困意,強迫睡眠,也達不到所謂的“美容”效果。
睡不夠對身體來說無疑是一種壓力,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物質。皮質醇會分解皮膚里的膠原蛋白,而膠原蛋白能讓皮膚光澤有彈性,如果分解過多,就會臉色暗沉、憔悴。
別再因為自己過了某個時間點沒睡而心有不安,如果睡眠質量好,天天都睡美容覺。
(摘自《健康時報》文/唐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