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
2017年3月13日,馮小剛在微博上自曝其新作《芳華》劇照,為了打造戰(zhàn)爭新視覺,劇中一個6分鐘的長鏡頭就耗資700萬元。然而,與他在電影投資中的大手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生活中的他一切從簡從“懶”,在飲食上還很擰巴:不愛珍饈佳肴,鐘情醬油拌飯;聚餐時別人大吃海鮮,他卻滿足于一盤西紅柿炒雞蛋。“家務(wù)事非大丈夫所為”也一度是他的口頭禪。但在妻子徐帆的調(diào)教下,近年來馮導(dǎo)性情大變,不僅用“熟悉的味道”讓妻子感動落淚,還修煉成了廚藝驚人的“溫情煮夫”——
身為著名導(dǎo)演,馮小剛的生活中自然離不開“高大上”的飯局,為了接近他,繼而促成一些合作,有時做東的人會不惜血本。在祖國的各大菜系中,最奢華生猛的當(dāng)數(shù)粵菜,經(jīng)常被奉為上賓的馮小剛,參與最多的也是粵菜飯局,但每一次赴宴,他都如臨大敵。
馮小剛笑稱:“在中國的幾大菜系里,粵菜被公認(rèn)是最鋪張的,一人喝一盅湯就比叫滿滿一桌子川菜貴,刀刀見血,做東的人不帶上個萬兒八千,看菜譜的時候就得把第一頁翻過去,直接從第二頁開始。正因如此,也就凸現(xiàn)出宴客的體面。”
吃粵菜的一大特點(diǎn)是,來賓要在開飯之前先圍著籠子、魚缸等一通端詳,分別指出自己心儀的活物,接著就有一批生猛海鮮英勇就義。提及各種“處決”方式,馮導(dǎo)直皺眉頭:“十分殘忍!以蝦為例,一般下場有以下幾種:趕上喜歡白灼的,算它們走運(yùn);但大多數(shù)會被扔到燒紅了的石頭上煎熬,美其名曰‘桑拿蝦;更有慘無人道的,活著用酒麻翻,生吞活咽,席間常能聽到‘絲絲的叫聲,那是活蝦發(fā)出的呻吟?!睂Υ?,馮小剛感到觸目驚心,于是漸漸怕了粵菜。
凡屬這類飯局,他能推則推,實(shí)在盛情難卻,就先在家里吃飽了再去赴宴。席間馮小剛也是能躲就躲,躲閃不過,又不想讓別人掃興,就象征性地夾兩筷子放到自己面前的盤子里跟著瞎比畫,別人一讓他吃菜他就端酒杯,掩護(hù)自己蒙混過關(guān);或是拿話搪塞,人家一勸菜,他就講笑話侃段子,分散別人的注意力。弄得馮導(dǎo)每次赴宴之前,必須搜腸刮肚一番,說姚明現(xiàn)在值多少錢,說好萊塢的各種逸事,連傳謠帶造謠,凡是能引開別人注意力的手段全都施展出來。想想也是,一個平時連肉都不怎么吃的人,你還讓他吃活物,情何以堪!
但也不免碰上細(xì)心之人,一眼就識破了馮小剛的伎倆,出于好心一再追問他:鮑魚不吃,吃魚翅嗎?魚翅不吃,吃蟹嗎?蟹不吃,吃蝦嗎?蝦不吃,吃乳豬嗎?吃牛柳嗎……
這種情況時有發(fā)生,逢此情景,馮小剛只能實(shí)話實(shí)說:“你們要是真疼我,就給我點(diǎn)一道西紅柿炒雞蛋,口味重點(diǎn),別放太多糖就行。我太太徐帆如果在座,她會挑幾個蒜瓣、蔥段,舀兩勺醬油湯,放在米飯里拌吧拌吧遞給我,同時對大家說,你們吃你們的,別理他,他這人特別擰巴。”非同尋常的飲食習(xí)慣,和馮小剛的童年生活有關(guān)。
1958年,馮小剛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自幼跟著離異母親和姐姐一起生活。母親身體不好,47歲就患了腦血栓,此后長年癱瘓?jiān)诖?。因家境貧寒,也吃不著什么好東西,在馮小剛的記憶中,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頓大魚大肉。有時候回家,只剩下冷飯和剩菜,他就拿那些墊肚子??赡芴I,那飯菜吃起來竟然格外香,特別是里面的蔥段啊、蒜瓣啊,特入味兒。那段時光對他來說記憶深刻,所以等到成名后,馮小剛最愛的飯菜還是燴剩菜,或“醬油拌飯”。
從北京電影制片廠一名美工變身導(dǎo)演后,長期熬夜的馮小剛養(yǎng)成了吃夜宵的習(xí)慣。夜宵很簡單,開水泡飯就剩菜,餐后喝杯檸檬水漱口,點(diǎn)支煙回味,美。他時常在朋友聚餐時自嘲:“窮人家的孩子,發(fā)了財也學(xué)不會享福,拍的電影也重實(shí)惠?!?/p>
1999年與演員徐帆結(jié)婚后,徐帆看他吃飯那么簡單,工作又很辛苦,有時候就特意做一桌豐盛的菜肴犒勞他。誰料吃力不討好,馮導(dǎo)吃著可樂雞翅、蒜爆魚頭等大菜,竟淡淡地說:“也沒覺得比我的醬油拌飯好哪兒去,還費(fèi)功夫,做這些干啥!”徐帆聽了郁悶得直想撤掉所有飯菜,讓他啃桌子去。
與飲食簡樸的馮小剛截然相反,徐帆是個地地道道的吃貨,去外地拍戲時,從小吃街到特色餐館,她總要忙里偷閑去吃個遍。遇到特別鐘愛的美食,徐帆還要反復(fù)品嘗、研究、取經(jīng),回家后再鉆進(jìn)廚房鼓搗一番模仿出來。
2009年秋,在杭州取景拍攝《唐山大地震》的時候,相比馮小剛的緊張忙碌,徐帆相對輕松些,每次臨出門,她都要詢問酒店員工哪兒能找到好吃的。有時半夜肚子餓了,她也會邀上女演員一起四處尋找風(fēng)味小吃?!榜T小剛挺無奈的,因?yàn)槲医?jīng)常甩下他自己去覓食?!毙旆f,起初她也拽著丈夫一同品嘗各地美食,可他要么忙,要么懶,大多數(shù)時候不愿去,后來她也就懶得喊他了。
在馮小剛眼中,“徐老師”是個潔身自好、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不光是做人,徐帆生活上愛干凈也是出了名的?!靶炖蠋煾脑煳业牡谝粋€五年計(jì)劃有:不啃手指甲、不在汽車?yán)镂鼰?、每天洗一次頭。徐老師愛唱昆曲,有時看著她在面前舞來舞去如泣如訴,我總會有一種惡霸地主將一代名優(yōu)掠為己有的不好聯(lián)想。一句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瘪T小剛幽默地說。
馮小剛的衛(wèi)生習(xí)慣達(dá)標(biāo)后,徐帆又開始循循善誘引導(dǎo)他下廚,經(jīng)常在他面前夸某某的丈夫廚藝好,孩子老婆有口福。起初,馮小剛不以為意:“我破事兒那么多,哪有工夫?qū)W做飯啊,再說做家務(wù)也非大丈夫所為嘛?!?/p>
徐帆當(dāng)場批評他的大男子主義:“古語還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男人做家務(wù)做菜那是愛家的表現(xiàn),怎么在你這兒就成丟臉的事兒了?就算你可以隨便湊合著吃幾口,咱家還有孩子和她姥姥呢,偶爾烹飪幾個拿手菜,那也是你對家人的心意嘛!”聽了妻子的數(shù)落,馮小剛沉默了。
一次,吃了岳母做的外焦里嫩、湯汁鮮美的紅燒茄子,馮小剛贊不絕口,直問老人這手藝是怎么練出來的。老太太輕描淡寫地說:“熟能生巧唄,我不過是把一個家常菜做好吃點(diǎn),這有什么驚奇的?姑爺?shù)奈秆剑€真好伺候!”徐帆卻在一旁說:“媽,您下次再做這道菜時,帶小剛瞧瞧,讓他也學(xué)學(xué)手藝,免得和朋友家庭聚餐時人家都有拿手菜,他這些年只會個拍黃瓜。”老太太聽了哈哈大笑:“好啊,這有什么難的!”
隨著年齡增長,加上受徐帆影響,后來馮小剛也愿意放下所謂的大男人架子,偶爾到廚房幫幫岳母和妻子的忙,甚至試著炒個菜了。盡管馮導(dǎo)的烹飪作品令人不敢恭維,但一家人為了鼓勵他加入“暖男”行列,還是硬著頭皮邊吃邊夸獎。
因?yàn)樯磉呌袀€愛在廚房搗鼓的徐帆,樂做甩手掌柜的馮小剛極少下廚,但他也偶爾會在朋友面前露一手,最擅長的就是包餃子。每年年三十,和家人吃過年飯后,約上三五好友,拌幾道涼菜,包一蓋簾餃子,喝著小酒談天說地。一圈兒電話下去,應(yīng)邀的朋友就不下十位,各路神人都有。他們那個年代的男人,不會做飯的少,尤其北方人,會包餃子是必須的,不會和面也會調(diào)餡,不會調(diào)餡也會搟皮兒,不會搟皮兒也會包餃子,不會包餃子最起碼也會剝蒜剁肉餡。用馮導(dǎo)的話說:“我們這代人打小就沒人慣著你只會吃,孩子都得拎網(wǎng)兜打醋去?!?/p>
而對于餃子這東西,馮小剛還真有點(diǎn)講究。他不喜歡吃飯館包的那種一個肉丸就是餡兒的餃子,包餃子也不喜歡用手?jǐn)D,喜歡捏著褶兒包。面也不能軟,煮出來不筋道。他對餡中的葷素比例也頗為在意,三分之一的肉和三分之二的菜,白菜里帶點(diǎn)韭菜,用花椒油香油料酒雞蛋蔥花姜末喂餡,關(guān)鍵是咸淡的把控,淡了不香。馮小剛有個絕活,不習(xí)慣用舌尖品餡的咸淡,鼻子嗅一下就能知道個八九不離十。還別說,他包出來的餃子就是皮薄餡多,鮮香可口,挺受朋友們追捧!
有時馮小剛想想,也覺得其實(shí)會做飯是一件挺美的事,招人待見。他說:“張羅飯局,陸續(xù)來的朋友都聚在廚房海聊,那種熱鬧和親切會彌漫在每個人的心頭。等菜上得差不多了,大家就開始催做飯的人,夠了,別忙活了,就等你上桌端杯子了。這時你就可以扎著油手接過杯子說,走一杯,走一杯,你們先喝著,就差一湯了。心里那叫美。”
后來為了多陪家人,也為了慢工出細(xì)活兒,馮小剛不再像以往那樣拼命工作,而是要求自己每一兩年拿出一部滿意的作品。時間多了,日子慢了,他開始正式拜徐帆和岳母為師,學(xué)著做起了家常菜。有時馮小剛還會約上老友葛優(yōu),到廚房交流、切磋一番,因?yàn)楦饍?yōu)也做得一手好菜。陽光晴好的午后,他還會品著西湖龍井,在陽臺沙發(fā)上翻翻菜譜,挑出自己喜歡的幾道菜勤加練習(xí)。
馮大導(dǎo)演可喜的改變,令徐帆很欣慰,也很感動:“還別說,這人一上點(diǎn)年紀(jì),就變得溫情了。以前打死我也不敢相信他能學(xué)會炒菜。”
馮小剛雖不愛吃肉,但為了迎合親友的喜好,對葷菜也著力研究了一番。其中最令他滿意的一道“馮氏招牌菜”是鵪鶉蛋紅燒肉。這道菜主料很簡單,只需五花肉、鵪鶉蛋、糖、蔥、姜、八角和香葉,做起來也不復(fù)雜,卻被他燒得色香味俱全。此外,馮小剛做的神仙雞也令親友直豎大拇指。為了學(xué)習(xí)這道菜,徐帆可是拽著他在浙江連吃了七八頓神仙雞,一向不怎么吃肉的馮導(dǎo),竟然每次都會情不自禁地大嚼幾塊,喝幾口濃湯,可見這道菜的味道非同一般!
馮小剛每每將自己做的神仙雞端上桌,都能引起一片驚嘆:只見大瓷盆里堆得滿滿的大蔥和辣椒,菜一在桌上放定,椒香撲鼻而來,吃貨們的口水立馬就會流出來。再拿筷子往盆里一翻,黃皮白肉的雞全埋在下面,浸在汁水里。為了更加入味,這道菜里的雞肉基本是馮小剛夫婦一片片撕好的,對于吃貨們來說,免去了剔骨的麻煩,非常貼心。吃上一口,肉質(zhì)鮮嫩,香辣過癮,吃貨們無不贊嘆!
為了做到葷素搭配,每每烹飪鵪鶉蛋紅燒肉、神仙雞、啤酒鴨之類的大菜時,馮小剛都會炒幾個素菜。徐帆最喜歡吃他做的炒三色蔬,這道菜的原材料包括茭白、紫椰菜、尖椒等,吃起來酸脆爽口;女兒和岳母最喜歡他做的清蒸白玉佛手,制作原料主要有豆腐、大白菜葉、荸薺、香菇、胡蘿卜、芹菜。
2015年11月,馮小剛憑借他在《老炮兒》中氣場十足的表演,成功斬獲金馬獎。領(lǐng)獎致辭時,他不忘展露馮氏幽默:“專業(yè)演員們,得罪了!”從臺北領(lǐng)獎回來,他謝絕了朋友們要在高檔餐廳為他擺慶功宴的好意,在休息兩天后,親自下廚燒制了一桌特色家常菜宴請大家。看著親友們將自己做的菜肴有滋有味地一掃而光,馮小剛獲得的成就感,簡直不遜于他奪得金馬獎。
2016年夏,馮小剛應(yīng)邀參加浙江衛(wèi)視真人秀節(jié)目《熟悉的味道》,這是一檔通過明星親手做美食,來向身邊人表達(dá)感恩之情的節(jié)目。為感謝妻子徐帆多年來對家庭的付出,他從去菜市場買菜,到選擇就餐場地,再到一一燒制出幾個拿手家常菜……整個過程都瞞著妻子。而且,他還與女兒“聯(lián)手”為徐帆精心設(shè)計(jì)了驚喜環(huán)節(jié)!馮小剛知道,妻子不愛奢侈品,不慕虛名,最在乎的就是家人和美食。
一切準(zhǔn)確就緒,徐帆被請進(jìn)一個小房間,幕布被拉開,幾位青衣和女兒朵兒出現(xiàn),演了一出徐帆小時候也唱過的《春香鬧學(xué)》。隨之,她7年未見的昆劇恩師也被請了出來,徐帆當(dāng)場哭了。
在“重逢”餐廳,馮小剛看到畫著老年妝出現(xiàn)的徐帆喊了自己一聲“哥哥”,瞬間就紅了眼眶。吃著丈夫用愛烹制的那幾道家常菜,回味著兩人風(fēng)雨相隨18年一起變老的深情,徐帆更是幸福得熱淚長流……
2017年3月18日,馮小剛59歲生日當(dāng)晚,他鄭重地向妻子舉起紅酒杯說:“謝謝你,徐老師,不僅把一個懶漢調(diào)教得可以生活自理了,還把他改造成了出色的煮夫。通過做菜我體會到,能為家人和親朋好友下廚房,其實(shí)是一件很滿足很幸福的事兒!”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