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萍
在貴州的大山中,有一座小鎮(zhèn)建在一群海拔八百米高的大山上。它就是萬山朱砂小鎮(zhèn),這里的朱砂開采始于三千多年前,解放后,萬山礦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周恩來總理親切地稱為“愛國汞”?,F在的礦山,因資源枯竭國家保護,已不再開采。萬山利用大山森林資源、汞礦遺址,華麗轉身變成了國家礦山公園。
從長沙坐兩個小時高鐵到銅仁南下車,再坐半個小時的汽車就到了萬山朱砂小鎮(zhèn)。一座建在高山上的集鎮(zhèn),黑瓦土墻的民居中生長著現代四五層的高樓,房子的后面或許是山,或許就是懸崖。
我去的時候,正是小鎮(zhèn)的趕街天。小鎮(zhèn)沿襲古老的傳統(tǒng),五天一墟。街上熙熙攘攘,一輛輛的紅色三輪拐的在街上穿梭,不時有山里裝扮的人上車下車。街道邊和市場里,有尋常的瓜果菜蔬,也有山里的板栗、核桃、野蜂蜜,皮膚黝黑的山里老人將自己腌漬的酸蘿卜、酸豆角、蒿子粑粑等一點東西放在腳前,只顧著和邊上的老人交談;有背著背簍的村民在采買,還有將孩子放在背簍里的。繞市場一周,發(fā)現市場的邊緣在山的背景中留白,過去一看,下面是深深的萬丈懸崖。一位大嬸背著個背簍從山上下來,我想給她拍張照片,她躲閃著不肯,說:“不好看的,不好看的?!苯Y果照未拍成,她從背簍里拿出兩個地瓜,非要給我。
在另一處懸崖處,有一群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建筑,黑瓦斜頂,青磚勾縫;墻上,白底紅字寫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標語;地兒不大,卻有禮堂,甚至還有俄羅斯餐廳。行走在一棟棟俄羅斯風情的建筑中,耳畔不時傳來一首首懷舊歌曲,這是上世紀朱砂采礦廠部的遺址,50年代,萬山作為中國最早的縣級特區(qū),有很多外國專家,至今還有蘇聯(lián)專家樓。
從懸崖上下到棧道,有瀑布從崖上飛濺而下。棧道離地有幾百米。時值仲秋,微風習習,金色的陽光灑滿綠色的群山和幽谷,俯瞰溪谷泉流潺湲、田疇野綠,座座山峰腳下生,鷹翔雀躍,讓人有離天三尺之感。棧道如飄帶纏繞在峭壁上,又像一條天路穿林過崖,向天邊延伸。有一段是玻璃棧道,腳下的山峰樹木清晰可見,有恐高癥者緊貼崖壁目不敢視,尖叫聲引來眾人一陣善意的笑聲。
待進得洞中,一股夾雜著潮濕、夾雜礦石味的涼風撲面而來,暑熱盡消,渾身舒泰。一面面的洞壁上常常有許多的洞眼。洞中有洞,縱橫交錯,撲朔迷離;一會兒似乎到了盡頭,但又曲徑通幽,峰回路轉;一會兒壓頂三尺,讓人低頭縮頸,一會兒又別有洞天。一路觀賞,一路在聲光電影的解說中科普了朱砂和朱砂采礦的知識。早在遠古的時候,古人就知道了朱砂的藥用價值,有“不死之藥”之稱,古代煉丹主要原料就是朱砂。朱砂煉丹可謂是現代化學學科領域的鼻祖。古人在采撿朱砂的過程中發(fā)明了“爆火裂石采礦法”,后來還發(fā)明了“溜槽”“掏砂盆”等工具;現代機械化的開采,將獲得朱砂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礦洞里有古代采礦工具,模擬的采礦場景,還有現代的采礦軌道、鐵銹斑斑的礦車。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黑硐子,是個老砂坑。絕壁高101米,上面鑿有80多個大大小小的采礦洞口。據說坑道有27條,主巷道有70公里。我走了一段,洞中崖壁上見到了曾被桐油燈煙熏的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炮眼等采礦痕跡。這個礦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便有人在此以“爆火窿”采礦,唐時“光明砂”產于此地,明永樂年間“二田爭砂”在此上演“砂坑之戰(zhàn)”,助推了貴州布政司的建立,清末英法水銀公司在此采礦十年,獲朱砂水銀七百噸……走在礦洞中,我似乎聽到了鐵錘鑿打石壁的聲音,似乎看到了一個個赤膊的漢子將一車車的礦石倒入爐中,似乎看到紅紅的朱砂在熊熊的爐火中崩裂……
在礦洞和礦洞之間,兩座山之間,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景觀,那就是仙女石。仙女石長在高高的獨立的懸崖之上,長身玉立,著少數民族的裝飾,發(fā)髻清晰可辨,身前背著一個背簍。傳說仙女名叫“青”,巴蜀人,她的丈夫為秦朝的一名將軍,被爭奪萬山朱砂的南蠻豪杰殺死,并被割首于半山,久而久之,將軍身首成石?!扒唷钡弥⒛慷梅蛞殉墒?,誓與夫去。在經營朱砂生意幾十年成巨富后到威靈寺修道,成正果后羽化為亭亭玉立的仙女石,夫妻在仙人洞邊隔洞相望。這個故事有真實的人物原型,《史記》記載,巴蜀女子清就是靠經營朱砂丹礦成秦朝巨富,秦始皇對她甚是尊敬。
來萬山,觀懸崖上的村莊,一定讓你不虛此行的。
責任編輯: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