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燊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歷鄉(xiāng)曲仁里人,學識淵博,曾任周朝史官,是當時頗有聲望的思想家、哲學家,孔子曾問禮于老子,并稱他像龍一樣高深莫測。
老子見周朝衰落,便辭官隱居,跨青牛而去。西行函谷關時,關令尹喜知他乃圣人,請他著書傳世。于是老子寫下了五千余言,這就是傳誦千古、名揚四海、譽及五洲的名著——《道德經(jīng)》,它成為了中華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兜赖陆?jīng)》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老子以其他人的智慧,探討了宇宙的形成、自然的規(guī)律、國家的治理、身心的修養(yǎng)等一系列重要問題,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給人們以無窮的思想啟迪。兩千多年來,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化學、科學家乃至普通平民,紛紛從《道德經(jīng)》中汲取智慧。因而,《道德經(jīng)》不僅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許多外國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企業(yè)家都對老子的思想深感興趣,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當代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等,都研讀過老子的《道德經(jīng)》。我國歷代道教徒學道修真、濟世度人,莫不潛心研習、領悟《道德經(jīng)》的主旨?!兜赖陆?jīng)》成為道教的基本經(jīng)典。
《道德經(jīng)》認為“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是一切的開始。有了“道”才生成宇宙,宇宙生出了元氣,從元氣構成天地、陰陽、四肘,由此而化生萬物?!蹲匀唤?jīng)》中說:“德言得者,謂得于道果?!彼缘澜掏揭靶薜鲤B(yǎng)德”。
道教是以人為貴、追求實現(xiàn)生命自身價值的宗教。因為“人”有生死,而“道”無生死?!叭恕比糁暗馈保c“道”同在,就超越了生死之域而獲得永生。道教正是由于在生死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特有的智慧和氣魄,從而在人類文化中獨樹一幟。
道教認為,“人”是天的陽氣和陰氣化合而成的萬物中最高級的,而其尊與貴,同天地一樣。人一死,就永遠從天地之間消失,再也不會有日常的生活起居,所以要表示哀悼、表示深切同情。道教從樂生出發(fā),認為死是對生的絕對否定,生死異途。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鮮明地體現(xiàn)了道教“生道合一”“重人貴生”的本色,儼然成為道教熱愛生命的一面大旗,成為道教養(yǎng)生觀的重要綱領,推動道教不斷地探索人體生命的奧秘,以至于發(fā)展出“內丹”“外丹”等眾多煉養(yǎng)生命的道法,為人類健康長壽的神圣事業(yè)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