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紅
基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六年級成長儀式課程的探索
◎鄭麗紅
儀式課程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遼寧省實驗學校的儀式課程系列中,六年級的成長儀式課程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指向,在實踐中凸顯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從課程的設計、實施到評價,有著鮮明的特色,是教育對成長的最好詮釋。
儀式課程;六年級;成長儀式
朱永新教授在主題報告《校園,為文化立魂》中提出:新教育學校文化一旦走向成熟完善,就會擁有美妙優(yōu)雅的儀式、節(jié)日和慶典。他們是學校文化傳統(tǒng)的活標本,也是學校生命中最值得關注的重要時刻。可見,儀式作為一種文化象征,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一些我們所經(jīng)歷的看似普通的事件,被賦予一種特別的、甚至是無法言說的意義,觸及人的心靈。因此,為學生開設儀式課程,可以營造特殊的教育氛圍,表達教育內(nèi)容,傳遞價值觀念。在遼寧省實驗學校的儀式課程中,六年級的成長儀式課程凸顯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有著鮮明的特色,是教育對成長的最好詮釋。
小學階段處于兒童思想教育的啟蒙時期。它是一項奠基工程,具有導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礎的教育之一。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必須首先從兒童的成長抓起。所謂成長就是人的各方面品格和能力隨時間不斷提升的過程。小學階段要給一個人一生的成長打下全面的、堅實的基礎。經(jīng)歷小學六年的教育,學生的成長究竟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和狀態(tài)?學校對預期的教育結果如何進行評價?基于學校以“尊重”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我們以六年級的成長儀式課程為契機,在系統(tǒng)的課程實施中展現(xiàn)學生的綜合素質,見證學生成長的印跡。
遼寧省實驗學校的成長儀式課程是學校為展示孩子們六年來在教育的浸潤下自身成長的足跡而創(chuàng)新設置的一種課程形式,是在學校“尊重”理念的引領下系列儀式課程的一部分。它的價值追求充分體現(xiàn)了學校“尊重教育”的內(nèi)涵:面向全體,關注個性,正視差異,因材施教,整體育人?;诖?,實驗學校的成長儀式課程體現(xiàn)出了如下具體的特點。
(一) 以全體學生為成長儀式的主角
學校關注每個學生的生命主體性,理解、關愛、悅納所有的學生。因此,在成長儀式課程中,教師遵循“主體性、全員性、文化性、實踐性、發(fā)展性”的原則,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每個學生搭設綜合素質展示的平臺。因此,整個成長式課程的設計不是學校和老師的一廂情愿,而是和學生一起探討后的結果。比如,每一屆六年級畢業(yè)前,學校都會組織召開六年級全體師生動員大會,一起探討成長式要突出哪些印記和符號,怎樣突出實驗“尊重”的育人理念,學生們都給出自己的建議和設想。之后學生采用項目組責任制,從項目組確定、負責人招聘、招募項目組成員,到編排節(jié)目內(nèi)容,聘請指導教師,以及后期的音樂、串聯(lián)詞、報幕等,都由各項目組同學自己負責。學生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在不大的舞臺上演繹著他們的六年成長,演繹著他們多彩美麗的校園生活。整個畢業(yè)式的過程大到主持詞、節(jié)目的設計、展示的形式,小到節(jié)目單的宣傳制作,都由學生自主完成,保證了學生全員、全程參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也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教師和家長則成為儀式的配角和助手,這大大鼓舞了學生參與儀式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育效果倍增。
(二) 以展示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成長儀式的核心
成長儀式不僅僅是學生的檔案由小學交接給初中的交接儀式,作為課程,其更是一種基于目標的系統(tǒng)性的教育活動,旨在為每一個孩子搭建展示綜合素質的平臺,讓他們通過全科的學習成果及綜合素質展示,全身心地投入到體驗成長的過程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在儀式當天,學校老師、六年級學生及學生家長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孩子們六年的學業(yè)收獲,共同分享他們成長的精彩。成長式以孩子們六年的校園生活為時間主線,按板塊精彩地還原他們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難忘經(jīng)歷。用視頻短片串起孩子們校園生活每一個階段的美好瞬間,引發(fā)他們溫暖而幸福的童年記憶。
成長儀式課程中不只有美好記憶的重現(xiàn),也提供給孩子們各學習領域的才藝展示平臺,包括“書香雅韻誦古今”,讓學生在與經(jīng)典踏歌而行中快樂徜徉;“巧手美工映童心”,得益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美術、科學、動手實踐課堂上的積累;“花季的跳躍”,帶給我們陽光自信與青春活力;美妙的合唱、歡快的手風琴演奏、柔美和諧的葫蘆絲合奏,讓學生陶醉、暢想在“童年印象”中;學生游刃有余的表演、流利的英語、豐富的表情,將《灰姑娘》這一經(jīng)典劇目用英語再現(xiàn),讓大家回到絢麗多彩的童話世界……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同學們的天性、個性,他們主動爭取展示的機會,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在自主溝通、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完成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充分展現(xiàn)了實驗學子“綜合素質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特質,有力彰顯了我校的“為每一名學生都擁有成就美好人生的素質,為每一位教師搭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平臺”的辦學理想和情懷。
(一) 相對固定的板塊
六年級成長儀式是遼寧省實驗學校儀式課程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是大致是固定的:第一板塊——書聲瑯瑯,展示學生六年來積淀的人文素養(yǎng);第二板塊——個性張揚,集中展示學生六年來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自身個性的發(fā)展;第三板塊——放飛夢想,觀看凝結學生六年來成長點點滴滴的視頻專題片,共讀家長與學生互寫的書信,傳達學生對母校與家長的殷殷情懷;第四板塊——交接儀式,表達老師的深情期盼。
儀式從最初開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十余年了,經(jīng)過這十余年的積累,成長儀式內(nèi)容越發(fā)豐富,意義深刻,影響深遠。如今,六年級成長儀式已經(jīng)不僅僅是六年級學生的儀式,而是每一個入學新生就已經(jīng)開始的進程,這個進程伴隨著整個小學階段,成為一門不斷豐盈的課程。
(二) 不斷創(chuàng)新的環(huán)節(jié)
雖然我校的六年級成長式有相對固定的板塊,但是因為時代不同,每一屆學生不同,具體環(huán)節(jié)上也會不斷創(chuàng)新?;诿嫦蛉w、關注個性的原則,學校尊重差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充分給每一屆學生更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
在2012年成長式中,師生共同商討研究,改變往年的古詩詞簡單的疊加誦讀,創(chuàng)意了以“古今對月思遠”為主題的意境式朗讀。孩子們穿上宋代的服裝,配合著大屏幕上不斷變換的場景,或吟,或歌,或奏,把每一首古詩宋詞演繹成一出出精彩的意境話劇。學生說:“這樣的誦讀,讓我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受,更能品讀出其中的精髓?!?/p>
在2013年的成長式中,學生希望自己平時參與的社團活動能在成長式中得以展示,由此,英語社團的孩子們把原來的沙畫創(chuàng)新成了經(jīng)典的《白雪公主》英語劇展示,舞臺效果美輪美奐,形式不拘一格,學生表演真實幽默,道具制作精美,充滿了畫面感和藝術性。孩子們惟妙惟肖、富有感情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2014年,孩子們將社團“速疊杯”項目搬到了成長式;2015年,機器人社團的孩子們將自己設計的機器人帶到成長式上跳起了勁舞;公益社團還繪制了自制環(huán)保袋作為成長式的紀念品。總之,每一屆成長式都不斷創(chuàng)新,亮點紛呈,學生從中獲得了價值感和成就感。
評價是課程的指引。學校的成長式課程評價內(nèi)容廣泛,不僅要對項目組的方案、習慣、組織效果等進行描述性評價,還要對學生的態(tài)度、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和合作能力進行評價;不僅注重評價學生活動的結果,而且注重過程的評價。讓形成性評價、描述性評價在活動過程中占主導地位,讓評價成為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六年級學生成長式項目組評價單
六年級學生綜合素質展示活動項目組成員評價單
[1]董艷.小學素質教育面面觀[J].科教導刊,2010(4).
[2]張佰富.淺談目前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教文匯,2014(2).
[3]張麗文.讓儀式課程傳遞豐富的教育意蘊[J].遼寧教育,學術教研版2012(10).
[4]劉群.換一種方式成長——記江蘇省洪澤縣實驗小學素質教育新探索[J].人民教育,2007(5).
(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