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文學理論家吳沆,字德遠,撫州人。其青年時代,詩寫得不但好,而且多。因此人人都競求其詩,有些詩剛一寫成,馬上就傳遍鄉(xiāng)里,很是讓人佩服。
其所在縣的縣令張某,寫詩也很有名,并且也享譽一時。開始,張縣令并不認識吳沆,只是一日偶然見到吳沆寫在墻壁上的詩句:“木落清無影,荷枯澹有香?!庇X得寫得十分清雋有味,一問,知是吳沆寫的,才產(chǎn)生一種欽佩之意。之后不久,二人互相認識了。張縣令當然還記得吳沆寫在墻壁上的詩句,說:“久仰大名,你的詩句我還記得清清楚楚?!庇谑嵌舜傧フ勑?,互相議論交流寫詩之法,很是歡洽。當天晚上,吳沆就把自己所寫的詩認為比較好的送張縣令品評。當他讀到“行杯波動金蓮側(cè),剪燼燈飄寶蠟殘”的時候,連說:“好詩,好詩,這兩句詩真有富貴氣象?!庇谑牵拖雽倾焖鶎懙脑娙块喿x欣賞一下。吳沆的哥哥吳濤見張縣令喜歡弟弟的詩,當然高興不已。于是就選了一本他認為比較好的歌行體、古調(diào)風格的詩集贈給了張縣令。張縣令自是歡喜,滿以為這回拜讀了吳沆最好的詩,一定受益匪淺。
不久,張縣令讀完吳沆詩后,又到吳沆家來了。這次他是來還詩集的。他與吳沆兄弟二人見過面后,彼此干坐著,情緒似乎沒有上次激動,場面也沒有上次熱烈了。吳沆兄弟對此很是納悶:這是為什么呢?正在不解之際,張縣令忽然瞥見了幾案上擺的吳沆寫的詩稿,其中有一首《友人作室山居往訪有贈》,第一聯(lián)是:
西風橫吹雨腳斷,秋云輕籠日花明。
張縣令見此二句,反復(fù)吟詠了幾遍,似乎體會出了其中的韻味,說:“好詩,好詩,風格真和唐代詩人李賀差不多。”一轉(zhuǎn)臉他又看見了一首《謝友人贈》:
君少作奇字,瘦硬得柳骨。墨凈剪水勻,勢健拗鐵屈……
這是吳沆寫給他的朋友的。他的朋友精于書法,此詩即稱贊他的朋友字寫得好。張縣令讀此,不禁興致來了,剛讀到“勢健拗鐵屈”,就連聲大呼:“好,好,好句子!”接著他又往下讀:
新詩更鐫磨,勁絕與字匹。老蛟寒臥波,壯士怒抉石。翻盆勢動搖,詩與字俱力。
這不但稱贊友人的字,也兼而夸獎友人的詩了。張縣令讀到這里,神采飛揚,連聲大呼:“吳沆,這詩真是你寫的嗎?你怎么會寫出這樣的好詩!”
就這樣,張縣令將幾案上吳沆的詩稿翻閱了一遍,最后,他緩緩地似乎很不情愿地合上詩稿,嘆口氣說:“你有這么多好詩,都不送給我看,卻把什么歌行體古調(diào)送給我看……”語猶未盡,又“唉”了一聲。
吳濤吳沆兄弟二人見此,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認為是好詩,張縣令卻并不欣賞,以致張縣令送還詩集時似乎興趣大減了。吳濤想到這里,很是慚愧,而吳沆呢?他卻不以為然,只微微一笑,心想:人的興趣愛好、欣賞情趣總沒有一定,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往往是你喜歡這個,他卻喜歡那個;你喜歡的,他卻不喜歡;你贊不絕口的,他卻味同嚼蠟。正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