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筱瓊
我國唐代有個著名的詩人叫賈島,他以寫詩刻苦認真著稱,“推敲”一詞的由來就和他有關。
有一次,賈島去拜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老朋友,但不巧的是朋友并不在家,只留一個童子在清掃院落。賈島見了,忙上前拱手作揖:“請問尊師去哪兒了?”
童子打量了賈島一番后回答:“家?guī)煹缴缴喜伤幦チ??!?/p>
賈島很想見朋友一面,忙追問:“你知道具體的地方嗎?我可以去找他?!?/p>
童子聽了,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座山,說:“家?guī)熅腿ツ莾毫?,但山里云霧縹緲,具體地方我也不知道。”
詩人賈島遠道而來探訪故交,難道只能滿懷遺憾地離開嗎?要知道在唐代,因為交通和通訊的落后,人們常常會遇到這種尋訪不遇的情形,那有什么好辦法嗎?對,寫字條留言。
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留言條的寫法吧。
首先,我們要在字條第一行的正中間寫上“留言條”三個字,這樣可以讓別人對你寫的字條是干什么的一目了然。
接著,我們需要寫上稱呼。稱呼要頂格寫,你打算給誰留言,就用你的口吻來稱呼他,但不宜直呼其名,通常我們在姓后面加上尊稱,比如,李師傅、王老師、小明同學等等。
稱呼寫完,另起一行空兩格,我們就開始寫留言條的正文了。在這一部分,你需要把你給對方說的事兒寫清楚,一般要將所要表達事情的各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講清楚。如需面談,還要寫明另約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最后,我們在正文的右下角寫清誰留的條子,以及留言的日期。這樣,一張完整的留言條就寫好了。
接下來,我們不妨回到《尋隱者不遇》的故事中,替賈島給他的朋友寫一張留言條吧。
留言條
X X隱士:
許久未見,今日來訪,奈不相遇,不能久等。明日下午三時再來,請等我。
賈 島
X年X月X日
同學們,看到這張留言條,你是不是對它的寫法有了一些了解呢?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通訊非常發(fā)達,溝通便利,使得“尋訪不遇”的情形較少發(fā)生,但是留言條作為一種應用文體,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常常會被用到。
再來看一張留言條吧。
留言條
寶兒:
我晚上有事外出,約9點鐘回家。飯菜燜在鍋里,熱一熱就能吃,待會兒見。
愛你的媽媽
瞧,媽媽寫給寶兒的這張留言條除了講清事情,而且在這張留言條中,我們看到它還傳遞了媽媽對寶兒濃濃的感情。留言條中的昵稱和叮嚀,讓人心中滿是溫暖。美國作家杰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在《心靈雞湯》一書中寫道:一個媽媽的抽屜里放滿了女兒寫給她的留言條,那個媽媽說這些暖人心肺的話使她疲勞全消,覺得人生并非全無意義。
同學們,你們看,寫一張留言條,它不僅能方便我們的生活,也是情感的一種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