柵欄外。
一大人指著里面的猴子對小孩說:“記住,孩子,這種動物叫猴子,是專門供咱們人類開心的動物。不信你看——”
大人說著,摸出一顆花生,朝大猴子的背后扔去。只見大猴一個急轉身,再以很滑稽的動作接住,剝開,吃掉。
被大猴子的舉動逗得開心的大人和小孩便開始接連不斷地扔起花生來。大猴子則不斷地故伎重演,或接住剝開吃掉,或給身邊的小猴吃。
柵欄里。
一個大猴子指著外面的人對小猴子說:“記住,孩子!這種動物叫人,是專門供咱們猴子開心的動物。不信你等著瞧。”
大猴子說著,就有個大人往里扔花生,大猴子急轉身,以很滑稽的動作接住花生,剝開吃掉。
外面的人不斷地扔,大猴子就不斷地接住、吃掉,或給身邊的小猴吃。
路上。
大人對小孩感嘆:“一包花生就能讓猴子來回折騰。猴子這種動物還自以為聰明,被咱們耍了,它們還不知道呢,真可悲!”
動物園里。大猴子對小猴子感嘆:“轉幾個身就能賺一包花生,人這種動物還自以為聰明,其實被咱們耍了,他們還不知道呢,真可悲!”
(作者魏金樹,選自《閱讀與鑒賞》2006年第7期,有改動)
寫法指南
本文的結構簡單明了,故事情趣盎然,主題耐人尋味。
文章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巧妙地設計了“復沓”部分,給作品造成一種戲劇性的場景和情節(jié),然后將人物的形象、語言、動作等稍加變化,就完成了一個精彩的寓言故事。
大家仔細閱讀此文可以發(fā)現(xiàn),要將“復沓”這種技巧應用于記敘文寫作中,需要我們模仿的是其結構藝術,學習的是其思維方式,寫作的重心應放在復沓部分的設計、前后情節(jié)的變化與對比上,借以突出故事的戲劇性,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選文中“柵欄里”“柵欄外”這兩個世界,人眼觀猴,猴眼觀人,相似的結構卻有著不同的故事,令人展顏一笑之余,不得不掩卷沉思。
這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技巧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
這是一首祝賀女子出嫁的詩,大意是:桃樹枝條茂盛,桃花燦爛盛開,女子要出嫁,一定要有一個美好的歸宿,桃樹枝葉茂盛,桃子掛滿枝頭,女子要出嫁,一定會給丈夫帶去幸福;桃樹枝條茂盛,桃葉青翠碧綠;女子要出嫁,一定會給兩家人都帶來幸福。
古時候,有仲春三月男女相會的習俗,每到此時,桃花盛開,氣氛熱烈?!短邑病芬辉姳阌脧晚车男问?,為女子的出嫁渲染了一種熱烈浪漫的氣氛,同時兼用比興,既襯托了女子相貌的美麗,又通過“桃之夭夭”的反復詠唱與“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結合,歌頌了女子美如桃花的美德,表達了對女子的祝福與贊美。
【訓練安排】
面對同一個事件,用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處理方法往往會收到不同的結果,這個世界也因此才有了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請以“我的世界有所不同”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文體自定(詩歌除外);(2)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及聯(lián)想;(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