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兒時記憶中,我母親好像是沒有時候睡覺。天亮就要起來,給我們梳小辮是一樁大事,一根一根的梳個沒完。她自己要梳頭,我記得她用一把抿子蘸著刨花水,把頭發(fā)弄得锃光大亮。然后她要一聽上房有動靜便急忙前去當差。蓋茶碗、燕窩、蓮子、點心,都有人預備好了,但是需要她去雙手捧著送到祖父母跟前,否則要兒媳婦做什么?在公婆面前,兒媳婦永遠是站著的,沒有座位的。足足的站幾個鐘頭下來,不是纏足的女人怕也受不了!最苦的是,公婆年紀大,不過午夜不安歇,兒媳婦要跟著熬夜在一旁侍候。她困極了,有時候回到房里來不及脫衣服倒下便睡著了。雖然如此,母親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怨言。
(節(jié)選自梁實秋《想我的母親》,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出擊
這是一位傳統(tǒng)的母親,通過作者的描寫,一個忙前忙后、孝順老人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澳赣H好像是沒有時候睡覺”一句話領整段,概括出母親在“我”記憶中的形象。接下來,文中通過描寫母親一整天的忙碌加以印證:天亮時,母親要給自己和孩子們梳頭;“一聽上房有動靜便急忙前去當差”,“雙手捧著送到祖父母跟前”;“永遠是站著的”,“熬夜在一旁侍候”。如此辛勞的母親,卻“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母親的樸實烙印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