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芳
藝術存在于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中,那是一首悅耳動聽的曲子,或是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或是一幅美妙的圖畫,或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也可能是一件不起眼的小手工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我們可以聆聽到最動聽的言語,可以享受到最優(yōu)美的旋律,可以看到最亮麗的色彩,可以感受到最真摯的感情,可以觀賞到最美麗的風光,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知識,培養(yǎng)能力,還能讓心靈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
一、巧質(zhì)題,勤感悟
文章的題目十分重要,好的題目既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與文章的內(nèi)容相吻合,既能彰顯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布局謀篇的寫作方法,又能有效地對學生滲透藝術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藝術方面的文章比比皆是。有講述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到知音的故事,表達朋友深情厚誼的古文《伯牙絕弦》;有講述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有向我們介紹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課文,蒙娜麗莎那恬靜、淡雅的微笑讓我們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蒙娜麗莎之約》;有講述我國著名的劇作家、畫家和作家吳霜女士在藝術舞臺成長的神奇有趣的故事《我的舞臺》……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一文,講述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的純真友誼的故事,既贊美了他們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又贊美了他們這種深厚友誼是東方文化之瑰寶。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三知音”中體現(xiàn)出俞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的純真友誼。1.伯牙鼓琴,遇到知音。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擊節(jié)拍稱快:“妙極了!”2.情投意合,贊嘆知音。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鐘子期能真正聽懂,他們情投意合,才是真正知音。3.伯牙絕弦,深情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鐘子期這樣的知音了。于是,伯牙悲痛欲絕,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表達他們之間的純真友誼。要讓學生在分析題目、閱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把題目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合,感悟人與音樂的深厚感情,感受藝術的神奇魅力。
二、品文本,巧想象
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他為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而努力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描寫同情和熱愛窮苦勞動人民的歌曲,深受人民的喜愛。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月光曲》一文,作者描寫了貝多芬因為同情窮兄妹倆而彈琴的動人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發(fā)揮想象,突出“四美”:1.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一是突出貝多芬為窮兄妹倆不辭勞苦,一心為民作曲彈琴的精神,充分體現(xiàn)出他的心靈美;二是突出窮兄妹倆十分愛音樂,他們善良的品性正是愛聽音樂,是審美能力的源泉,更體現(xiàn)出他們的人格美、心靈美。2.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語言美。課文的語言文字生動優(yōu)美。如“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涌”等詞句,讓我們仿佛感受到一幅詩情畫意的月光美景,體會到海面由“平靜”到“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到“高亢激昂”,讓讀者從語言文字中受到音樂的熏陶。3.從優(yōu)美的樂曲中品味藝術美。文章以優(yōu)美的旋律吸引了無數(shù)音樂愛好者,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而“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去寫《月光曲》了,作者用語言文字充分體現(xiàn)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4.從事物到聯(lián)想,體現(xiàn)想象美。貝多芬面對酷愛音樂的窮兄妹倆,思緒萬千,心情激蕩,決定再給他們彈一首曲子。這時,從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到刮起大風,波濤洶涌,再到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窮兄妹倆被琴聲迷住,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事物到聯(lián)想,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源泉,既表現(xiàn)了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xiàn)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語言、詞語的欣賞、品味,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把你最愛唱的一首歌寫出來。要寫出你是怎樣喜愛唱這首歌的,還要表達出自己的感情。讓學生在隨文練筆中受到音樂的熏陶,滲透喜愛音樂的思想教育。
三、觀名畫,顯神奇
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杰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蒙娜麗莎之約》一文,作者用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這幅名畫,不僅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還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yōu)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給人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觀賞名畫,突出五個“魅力”。1.觀看人多,感受魅力?!啊睹赡塞惿肥鞘澜缟献罱艹龅男は癞嫞澜缟嫌卸嗌偃四苡H睹她的風采呢?”這一句話點明了這幅名畫的藝術價值。因此,慕名而來看畫展的人像長龍一樣,顯示了名畫的魅力。2.欣賞微笑,彰顯魅力?!澳俏⑿Α袝r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這一段用了四個“有時”的排比句,突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隱時現(xiàn),耐人尋味,難以捉摸。3.欣賞表情,突出魅力。用“微抿的雙唇”和“微挑的嘴角”描寫了耐人尋味的那神秘的微笑,展示了畫像作者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美的象征。4.觸動靈魂,凸顯魅力。作者描寫“我”目睹《蒙娜麗莎》,已經(jīng)深深地被她打動,她的光輝照耀著我。她的溫柔、美麗、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已經(jīng)成了“我”靈魂的一部分。5.語言生動,展示魅力。文章語言生動,文字流暢,特別是對畫像描寫得細致入微,把那神秘的微笑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大限度地展示蒙娜麗莎的美,吸引多少人來欣賞這幅名畫像。這樣教學,既讓學生受到畫美的藝術熏陶,滲透喜愛畫畫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習作水平。
四、展形象,樹榜樣
藝術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惫沤裰型庠S多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員都是通過勤學苦練獲得一身過硬的功夫。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舞臺》一文,以“我”的成長為“線索”,圍繞“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講述了“在娘胎,我就‘登臺唱戲”;“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六歲時,“拜師學藝”以及幾年后在大師前面認真演戲等一個個充滿童稚的小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五有趣”來學習課文。1.在娘胎里和童雅時的學藝有趣。作者寫了“在娘胎,我就‘登臺唱戲”,肚子里暗無天日,又無觀眾,沒情緒,不過癮,“我”便“大鬧天宮”;后來“我”躲在厚厚的幕布里看演出,被憋得滿頭大汗卻興味盎然等,課文文字妙趣橫生,讀來意猶未盡。2.觀眾多,連小貓都成了觀眾有趣?!拔摇钡挠^眾無處不在,連小貓成了“我”的觀眾,用“躥”字生動地描寫小貓的可愛;而對“我”的描寫更是充滿了童趣,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在人們眼前,使人忍俊不禁。3.藝術熏陶,“我興味盎然”有趣。“我”鉆在幕布里看戲,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雖滿頭大汗卻興味盎然,怪不得母親的學生忘臺詞的時候,向“我”請教,說明“我”的成長離不開藝術的熏陶,母親對“我”的藝術的執(zhí)著和熱愛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4.拜師學藝動作優(yōu)美,感人有趣?!拔摇钡某晒Τ思彝サ难眨x不開“我”常年不懈的努力。在“黑臉大漢”手中“我”成了一塊生面團,用“翻過來、擁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等一連串的動作,反映了師傅對“我”“為所欲為”的嚴格要求,說明“我”學藝的艱辛有趣。5.勤學苦練,換來藝術高超的有趣。“暑去寒來……其他基本功的動作更不在話下?!边@段話中的“下腰到地”“雙手倒抓住腳腕”“做前后翻”“跑虎跳”這些高難度的動作,“我”已經(jīng)熟能生巧,舞臺藝術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在教學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集素材,創(chuàng)美文
吳霜曾經(jīng)說:“舞臺如一爐火,煉就了我的勇氣和毅力?!闭f明學習舞臺藝術要刻苦磨煉;學習寫作也同樣要刻苦,要想“下筆成文”,就一定要勤奮讀書,學習寫作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積累習作的素材,寫出反映自己學習生活的美文。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8的要求是:“《我的舞臺》把‘我學戲的故事寫得生動有趣……請寫一寫你學習某種藝術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和感受?!苯處熢诹曌鹘虒W中要結合教材讓學生做到:1.搜集材料,確定題目。你觀看和參加過的藝術活動很多,例如: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手工編織等。請你選擇一種印象深刻的藝術,搜集有關學習這種藝術的材料,寫出學習藝術的辛酸苦辣的經(jīng)歷以及發(fā)生的有趣故事。讓學生胸有成竹,寫起來得心應手。2.按順序寫,條理清楚。寫學習某種藝術可以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寫,特別要把學藝術:“開始怎樣學——遇到困難——請別人教——想辦法——學成功”的經(jīng)過寫具體。這樣才能把學藝術的來龍去脈寫清楚,讓讀者一目了然。3.寫清經(jīng)過,突出“樂趣”。這次習作的重點是要把喜愛學或學某種藝術中遇到哪些困難,是自己想辦法解決,還是請教老師、同學或爸爸、媽媽幫助才解決的,在學或做的過程中要體現(xiàn)自己喜愛、愉快的樂趣,把自己學藝術一波三折的過程描寫得生動、具體,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要描寫細膩。4.抒發(fā)感情,突出收獲。文章不僅要寫出學藝術的過程,還要寫出收獲,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打動讀者的心扉。如一位學生寫《刻苦學鋼琴》一文的結尾:從學習彈琴的成功中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樣寫收獲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