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翠珍,丁建華,雷芬芳,李愛瓊,李沛霖
(邵陽學院 護理學院,湖南 邵陽,422000)
?
自我管理模式在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
鄧翠珍,丁建華,雷芬芳,李愛瓊,李沛霖
(邵陽學院 護理學院,湖南 邵陽,422000)
目的 探討自我管理模式在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9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觀察組給予自我管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6MWD評分、SGRQ評分、急性發(fā)作頻率和依從性。結(jié)果 觀察組的肺功能、6MWD評分以及依從性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SGRQ評分、急性發(fā)作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自我管理模式能顯著改善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自我管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穩(wěn)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見于老年人群體之中,它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的肺部疾病,盡管COPD屬于可預防、可治療的慢性氣道炎癥疾病,但是對患者的整體機能會產(chǎn)生嚴重危害,在病情的穩(wěn)定期,常見的癥狀是咳嗽、咯痰、呼吸不順暢等。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自我管理模式在穩(wěn)定期C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通過對我院附屬二醫(yī)院門診96位COPD患者的研究得出結(jié)論,在觀察組患者中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附屬二醫(yī)院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來我院門診的96位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96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在66-87歲,平均年齡為(71.0±3.6)歲,患者病程7-23年,平均病程(15±7.8)年。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在68-84歲,平均年齡為(70.0±5.7)歲,病程5-26年,平均病程(14.0±6.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病程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無論是觀察組還是對照組,都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同時給予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并對觀察組輔助以自我管理的干預模式,其中包括兩項基本內(nèi)容:健康教育和康復鍛煉。持續(xù)干預1年。
康復鍛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項是教導患者有效咳嗽,運用此種方法排除肺內(nèi)容物,利用腹式呼吸與縮唇呼吸,緩解或改善通氣功能[3]。進行特異性呼吸肌鍛煉,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吹氣球,在鍛煉中,告誡患者量力而為,先從最小的點開始進行,逐漸的增加鍛煉的量,當出現(xiàn)心率增快呼吸不暢時,立即停止鍛煉,如該現(xiàn)象在10分鐘內(nèi)完全緩解,說明當前的訓練強度是合適的,這一方法每天進行5次,每次控制在10分鐘之內(nèi),當完全適應后,可以適當增加時長,但最長不超過30min。第二項是指導患者慢走,進行6分鐘步行試驗。這一項鍛煉接近日常的生活習慣,且時間長短適宜,易被接受,可行性強。
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是利用一切機會勸說患者戒煙或減少吸煙。COPD與吸煙的關系密不可分,吸煙會導致肺彈性纖維損害,破壞免疫功能,因此在源頭上阻斷這一致病因素,戒煙和避免二手煙的吸入,是最為有效的干預措施[1]。其次,要讓患者了解COPD的致病原理和臨床基礎知識。支氣管的黏膜受到慢性致病因子的刺激會發(fā)生腫脹,常此以往,管壁越來越腫大,管腔漸漸收縮,再加上分泌物粘稠度增加,最終導致支氣管不通暢。另外還有一些先天性的因素也會導致肺氣腫。根據(jù)這一致病原理,教導患者使用一些特殊藥物治療,例如,愛喘樂、氨茶堿等長效或短效類的藥物。進行放松練習以調(diào)整心態(tài),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在治療中往往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確保飲食合理規(guī)范,按時定量服藥[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肺功能、6MWD評分、SGRQ評分、急性發(fā)作頻率和依從性。肺功能主要根據(jù)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數(shù)進行評定。6MWD用來測量患者的6分鐘步行距離,分值越高,說明治療后患者的體質(zhì)越好。SGRQ評分是指對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問卷評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越明顯。記錄兩組患者的急性發(fā)作頻數(shù),急性發(fā)作頻率=(急性發(fā)作頻數(shù)/總頻數(shù))×100%。依從性主要從兩組患者的戒煙率、參加康復鍛煉率以及正確用藥三方面評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χ2檢驗;統(tǒng)計軟件SPSS16.0處理數(shù)據(jù)。
COPD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一年時間里,比較兩組患者之間的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數(shù)(%)、6MWD的數(shù)值,可以看到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明顯比對照組的情況好。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之間的SGRQ評分和急性發(fā)作頻率,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依從性的對比方面,無論是在戒煙率還是參加康復鍛煉和用藥率上,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詳情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患者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數(shù)(%)、6MWD數(shù)值比較
表2 兩組患者SGRQ評分和急性發(fā)作頻率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對比(n,%)
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肺功能進行性損害是該病的主要特點,隨著我國空氣污染的加重,該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4]。該病病程較長,病情反復發(fā)作,可以預防,但不能徹底根治,并發(fā)癥較多,且死亡率較高,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一項資料表明,該慢性疾病在未來5年內(nèi)(2020年),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5位,占據(jù)人口死亡原因第三位。我國目前年齡在40歲以上的患病率高達8.2%[5]。
在COPD的治療期間,傳統(tǒng)的藥物療法和健康宣教療效甚微,多數(shù)患者并不能積極的配合治療,導致病情不能有效的緩解,在加入自我管理模式后,患者可以很好的配合醫(yī)生接受治療,活動能力和健康意識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癥狀也有明顯減輕,發(fā)作率也明顯降低[6]。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肺功能、6MWD評分以及依從性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其中觀察組的6MWD為(455±39.69)米,對照組的6MWD為(413±54.32)米,觀察組在6分鐘內(nèi)的步行距離明顯長于對照組,說明自我管理模式顯著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增強了患者的體質(zhì),取得的療效顯著;觀察組的SGRQ評分、急性發(fā)作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的SGRQ評分為(32.19±3.8)分,對照組的SGRQ評分為(41.13±6.75)分,說明對于COPD的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模式以后,生活質(zhì)量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急性發(fā)作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7]。
綜上所述,自我管理模式在穩(wěn)定期COPD患者中的應用能夠在臨床上取得實際的效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降低,且治療的依從性較高[8-9],值得推廣應用。
[1]盧冬梅,李利.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zhì)量及其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2):850-851.
[2]王瑩,張清,劉素彥.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58-160.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第二屆全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第八屆令國肺心病學術會議紀錄[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503-505.
[4]萬芳竹,李媛媛,崔德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營養(yǎng)不良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5,55(29):101-103.
[5]蘇惠清,朱鈺婷,巫倩山,等.自我管理模式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識、信念及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8):143-146,151.
[6]席明霞,覃琴,唐朝,等.自我管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肺康復行為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7):509-511.
[7]馬偉光,郭愛敏,崔英,等.基于網(wǎng)絡的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901-905.
[8]蘇惠清,朱鈺婷,巫倩山,等.自我管理模式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識、信念及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8):143-145.
[9]董勝蓮,邢鳳梅,吳慶文,等.自我效能系統(tǒng)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4-6.
Application of self management mod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stage
DENG Cuizhen,DING Jianhua,LEI Fenfang,LI Aiqiong,LI Peilin
(School of Nursing,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 422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mod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stage.Methods 9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elf-management model. The patients, pulmonary function, 6MWD score, SGRQ score, acute seizure frequency and compliance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ulmonary function, 6MWD score and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GRQ score and the acute seizure frequ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Self-management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stage , it is suitable to be utilized widely.
self management mode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stable
1672-7010(2017)03-0103-04
2017-01-08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3C860)
鄧翠珍(1962-),女,湖南新寧人。教授,學士,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研究與老年病護理研究; 丁建華(1984-),男,江蘇南通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與老年病護理研究。
O47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