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詠
這是一個刑警告訴我的故事。
很多人以為我們刑警像電影里那么威風,成天到處逮捕嫌犯,事實上,逮捕嫌犯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等。你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做好埋伏跟監(jiān),掌握嫌犯的位置以及動態(tài)。
我年輕時曾跟蹤監(jiān)視過一個槍擊嫌犯,那次我們接獲線報,跟蹤他到了復興北路一棟住辦混合的大樓。這家伙機警又沉得住氣,等了三天,我開始浮躁,決定和同事一起進大樓打探。
我們從一樓沿著樓梯間逐層往上搜索。由于嫌犯的正確位置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說是搜索,其實就是碰碰運氣。我和同事就這樣穿著便服東看看西摸摸,一直摸到了十二層樓,沒有發(fā)現什么異樣,只好垂頭喪氣準備從頂樓搭電梯下樓。
電梯來時是空的。我們兩個人走進電梯,很習慣地轉過身來面向電梯門口。到了十一樓,電梯開門,走進來上班族裝扮的三男一女。
等下降到十樓,電梯開門時,嫌犯以及他的隨身小弟赫然站在門口。他們一點警覺也沒有,就這樣大咧咧地走進了電梯,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前方轉身過來背對我們站著。
我注意到同事早已經伸手進西裝外套,按在手槍上了。在這么近距離的密閉空間里動手,任何閃失都可能傷及無辜,于是我對同事擠了擠眉毛,要他少安毋躁。
電梯在八樓停下來,走進來更多人?,F在嫌犯更靠近了,近到我們都可以聽見他們的呼吸聲。電梯繼續(xù)下降,三樓、二樓、一樓……電梯終于在一樓停了下來。人群魚貫走出電梯。同事和我立刻迫不及待展開行動。“警察!”
我們穿越上班族,試圖撞倒嫌犯和小弟。盡管我制伏了嫌犯,但小弟掏出手槍。同事一槍擊中他的小腿,小弟跑了十幾米,同事又開了第二槍,終于將他制伏。我還清楚地記得嫌犯被我撞倒時,臉上那種不敢置信的表情。
接著,我和同事都被記了功。但僥幸的成功經驗往往是致命的。
一年多之后,我的同事又沉不住氣,再度只身進入大廈去找嫌犯。這次他不再有那么好的運氣。歹徒就等在頂樓,對著他的太陽穴開了兩槍。
我就是用這么大的代價,一點一滴學會等待的。
(樊璠摘自《臺灣商業(yè)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