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
導語
“IP”也不是萬能靈藥,用多了觀眾也會有免疫力。
進入6月,電視劇也迎來了暑期檔。不過即使在沒有了現(xiàn)象級豪劇霸屏的情況下,電視劇暑期檔的表現(xiàn)興許一樣很精彩。
目前關注度最高就是被湖南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和江蘇衛(wèi)視五大衛(wèi)視霸屏的《思美人》、《擇天記》、《職場是個技術活》、《歡樂頌2》以及《白鹿原》。
這四部劇的表現(xiàn)各有不同:《歡樂頌2》收視率一路高漲,但是口碑卻頻頻下滑;《白鹿原》收視有些令人惋惜,但是口碑卻令人欣喜,在豆瓣上有9.0分;這四部中唯一一部歷史題材劇《思美人》收視“四平八穩(wěn)”,口碑也不盡人意;《擇天記》雖然從開播到結束都保持著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好成績,但也沒能逃脫豆瓣評分只有4.4分的命運;而《職場是個技術活》的收視率和口碑表現(xiàn)都無聲無息。
四部劇臨近收尾,接檔劇也紛至沓來。
古裝玄幻劇退出
言情都市劇仍是主打
6月熒幕,沒有了古裝玄幻劇,取而代之的是勵志古裝劇和都市言情劇。
接檔《擇天記》的《特工皇妃楚喬傳》(以下簡稱《楚喬傳》)在昨天已經(jīng)在湖南衛(wèi)視正式播出。這部由當紅小花旦趙麗穎出演的電視劇,有些未播先紅的意味,不過昨天的首播表現(xiàn)有些不盡人意,收視率只有0.84%。
接下來如果《楚喬傳》后發(fā)制人,劇情發(fā)酵+宣傳給力到位,興許會扭轉目前的收視情況。
本周日將接檔《思美人》的《夏至未至》,改編自郭敬明同名小說,這部匯集了鄭爽、陳學冬、白敬亭等當紅小鮮花、小鮮肉的熱門IP青春偶像劇,自然是不少學生群體的頭號選擇。
在拍攝期就開始進入到了“宣傳期”的《深夜食堂》將在6月12日于北京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首播。
相比起日版《深夜食堂》,中國版本的可謂是眾星云集。新浪娛樂曾評價這部?。阂耘傅氖澄锎鹋牡墓适?,折射人生百態(tài)、現(xiàn)實冷暖。
接檔《白鹿原》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是今年6月劇中為數(shù)不多的歷史題材古裝劇,該劇將于6月22日登陸江蘇衛(wèi)視。這部歷時5年,花費4億的大制作講述了司馬懿的一生,展現(xiàn)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后三國時代。吳秀波、李晨、劉濤、唐藝昕等實力人氣演員的加入為這部較為嚴肅的歷史題材戲帶來了不少話題度。
此外,《燃燒》《女管家》已經(jīng)在山東衛(wèi)視、湖北衛(wèi)視,天津衛(wèi)視、重慶衛(wèi)視上線播出。6月份還將有東方衛(wèi)視的《上古情歌》《一粒紅塵》、江蘇衛(wèi)視的《一路繁花相送》等劇上線播出。
且不說收視率會如何,光是老戲骨、小鮮花、小鮮肉這些人在一起飚戲,就有足夠高的話題度。
IP仍不是萬能藥
2015年,IP劇爆發(fā)式增長后,曾出現(xiàn)過一段時間的井噴勢頭,雖然現(xiàn)在這樣的勢頭有所“扼制”,但是IP熱的現(xiàn)象在電視劇市場上目前仍常見。IP劇似乎成了這個行業(yè)的“搖錢樹”,畢竟相比起投資一個未經(jīng)問世的劇本,已經(jīng)有關注度的IP劇更為保險。
盡管有不少所謂的IP頻頻“遇冷”,但是IP熱短期內并不會消散。各大影視制作公司和各大衛(wèi)視的主要目標仍然是IP劇。
改編自瀟湘冬兒所著小說《11處特工皇妃》的電視劇《楚喬傳》,在播出之前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還有關于這部劇“抄襲”的問題。
作為80后90后的青春回憶,《夏至未至》的意義絕對并非只是一本青春小說那么簡單,因此將它翻拍成影視劇自然會獲得不少原著粉的關注。但是請注意,回想一下郭敬明的同名小說被翻拍的前例,曾經(jīng)萬眾期待的《幻城》在播出之后也只有豆瓣上3.0分的評分。
改編自同名日漫的《深夜食堂》,其關注度一點也不亞于上述兩部電視劇。不過因為有中國改編同名日劇《求婚大作戰(zhàn)》口碑失敗的先例,因此不得不為《深夜食堂》深深的捏一把汗。
而《一粒紅塵》《一路繁花相送》《上古情歌》等均改編自小說作品:《一粒紅塵》改編自獨木舟的同名小說、《一路繁花相送》改編自青衫落拓的同名小說;《上古情歌》改編自桐華的《曾許諾》。因為IP,這些劇集可能備受關注;也可能因為是IP劇,這些劇更會被觀眾所“挑剔”,因此成也IP,敗也IP。
大量翻拍IP的后果是,原創(chuàng)內容的逐漸縮減,不少原創(chuàng)劇本被洪水猛獸般的IP劇沖擊得幾乎快沒有了生存空間,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應出了劇本創(chuàng)作者們堅守原創(chuàng)的信心有所動搖。長此以往下去被購買的IP還沒有孵化成熟便匆匆被拿出來拍,最后收視或口碑一個也得不到,而大量購買IP也會導致IP資源出現(xiàn)枯竭的情況。那時候,拿什么拍給觀眾看呢?
前幾年,霸屏的IP劇幾乎是宮斗類或者古裝玄幻類,而從近幾年的IP劇表現(xiàn)來看,并不是所有的IP都能讓制作方“一勞永逸”。比如《云中歌》《華胥引》《幻城》等收視率或口碑都不理想,甚至今年播出的《歡樂頌2》,觀眾也不買賬了,紛紛開啟“挑刺”模式。相比起在往前幾年的《甄嬛傳》《古劍奇譚》以及前年的《瑯琊榜》等劇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觀眾對IP劇的熱情已經(jīng)漸漸在退散。
看來“IP”也不是萬能靈藥,一旦“劑量過猛”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
不過說句公道的話,IP劇收視欠佳,口碑撲街,一定程度上不能全將責任歸結到IP身上。最為老生常談的原因之一就是原著粉不買賬。比如,改編自桐華小說的電視劇《云中歌》因為劇情邏輯尷尬、演員的演技差等問題而被觀眾詬病過,也因此收視率和口碑雙雙遭受影響;萬眾期待的《幻城》因為像極了cosplay的人物造型以及不太用心的摳像技術而被觀眾吐槽,進而讓劇集的口碑遭受牽連。
因此,從目前這些已經(jīng)播出的IP劇來看,單純依靠IP的名氣,是不會讓電視劇出彩的,與其想著花高價收購IP,不如把精力投入在已購買的IP的孵化上以及在拍攝時對內容的精雕細琢和演員的演技打磨上。畢竟,做好內容、保證品質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