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勇宏 / 四達機械制造公司
現(xiàn)代噴氣式飛機需要采用拉伸強度為1300~2050MPa的高強度鋼制造零部件,但這類材料對缺口和氫脆(包括環(huán)境氫脆)比較敏感,有應力腐蝕開裂的傾向,因此高強度鋼零件在電鍍中必須采取適當措施,防止電鍍時氫脆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在使用中,特別要注意由于裝配應力與環(huán)境因素相結合而導致的環(huán)境氫脆。
某型飛機對接螺栓為30СrMnSiNi2A高強度鋼材料,為飛機大承力構件,在電鍍中嚴禁酸洗,只允許磷化和鍍鉻,但磷化和鍍鉻的防腐性能較差,不適合海洋性環(huán)境下的防腐,鍍鎘層雖然在海洋性環(huán)境下的防腐性能優(yōu)于鋅鍍層,但存在氫脆性較大的問題,只有鎘-鈦鍍層的防護性能和低氫脆性能符合高強度鋼螺栓的使用要求。采用無氰鍍鎘-鈦工藝可以得到結合力好、結晶細致的鍍層,即含有0.1~0.7%鈦的鎘-鈦合金鍍層,比松孔鍍鎘能較大地提高和改善基體材料的耐蝕及抗氫脆性能。
鍍鎘-鈦工藝所需的氯氧鈦在市場上沒有成品供應,只能通過自主制備的方法獲得。但氯氧鈦制備條件苛刻,控制不當會影響鍍液使用的穩(wěn)定性,工藝難點是溶液自主制備過程中的參數(shù)控制。同時,因溶液中含有的鈦鹽易水解形成難溶的氫氧化物,鈦氧基絡合物水解又易使鍍液變得渾濁不穩(wěn)定。如何控制鍍液中鈦鹽的含量使鍍液不易變渾,是鍍鎘-鈦工藝的關鍵。從鍍層性能和外觀質(zhì)量方面考慮,鍍液中鈦鹽含量應控制在2~5g/L,槽液成分及工藝參數(shù)如表1所示。標準規(guī)范中氯化銨含量為100~130g/L,經(jīng)過多次試驗,對鍍鎘-鈦溶液中的氯化銨(NH4Сl)含量作了調(diào)整,實際配制時氯化銨的含量大于200g/L。
鍍液中的金屬鈦是以硫酸氧鈦制備成氯氧鈦的形式加入的,其制備過程是鍍鎘-鈦鍍液配制的技術關鍵。首先將硫酸氧鈦(ТiOSO4)配制成水溶液,通過加入氨水使其生成氫氧化鈦〔Тi(OH)4〕,在濃鹽酸作用下生成氯氧鈦(ТiOСl2)。其反應如下:
ТiOSO4+2NH4OH+H2O→Тi(OH)4↓+(NH4)2SO4
Тi(OH)4+HСL→ТiOСL2+H2O
制備簡單過程的控制如下:先將工業(yè)硫酸氧鈦溶于水,制成硫酸氧鈦水溶,溶解澄清后得到無色透明的液體,過濾溶液。加入1∶1氨水生成氫氧化鈦。氫氧化鈦的生成對氯氧鈦的制備有一定影響,反應的溫度較低,生成速度以慢為好。氫氧化鈦沉淀的干濕程度必須嚴格控制,以1g鈦所制得的氫氧化鈦沉淀為30~35g為宜。氫氧化鈦的干濕程度與制備氯氧鈦時加入的鹽酸量有直接關系。
表1 槽液成分及工藝參數(shù)
制備時要使用化學純鹽酸進行溶解,加入的鹽酸量直接影響鍍層鈦含量和溶液的穩(wěn)定性,一般控制在1.6~1.7ml范圍內(nèi),既能使溶液穩(wěn)定又能滿足鍍層鈦含量的要求。加入鹽酸后,氫氧化鈦需放置一段時間才能全部溶解生成氯氧鈦。氯氧鈦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物質(zhì),制備好后應盡快加入到鍍液中。
絡合劑乙二胺四乙酸對鈦含量影響較大。乙二胺四乙酸能增大陰極極化作用,使電解液的分散能力和覆蓋能力明顯提高,并使鍍層結晶細致。含量過低時,鍍液分散能力顯著下降,鈦的含量也會減少,造成鍍層結晶粗糙。含量過高會使電流效率下降,鈦的含量也會增加。鍍液在通電過程中,乙二胺四乙酸消耗較大,應定期調(diào)整鍍液。氨三乙酸也是絡合劑,能與鎘-鈦形成較穩(wěn)定的絡合物,提高陰極極化作用和陽極溶解,但含量過高時陽極溶解加速,會使鍍液中主鹽含量增加,造成鍍層粗糙;含量過低時,鍍液的分散能力下降。因此,氨三乙酸的含量也直接影響鍍液的穩(wěn)定性。主鹽鈦含量大于5g/L時影響不顯著。選擇溶液各組分時,鈦含量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鈦含量在2~5g/L時不僅溶液比較穩(wěn)定,而且能取得具有良好外觀的鍍層和適中的電流效率。
鍍液的pH值不能超過7,否則鈦鹽會水解生成Тi(OH)4,產(chǎn)生不能沉淀于槽底的沉淀,使鍍液變渾濁,電流效率降低,此時可以加入鹽酸調(diào)整pH值,并過濾沉淀。pH值低于4~5時,絡合劑的絡合能力降低,氨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析出,游離的ТiO+2離子增多,同樣產(chǎn)生沉淀,易使鍍層結晶粗糙,此時可以加入氨水調(diào)整pH值。pH值最好控制在6.5~6.8范圍內(nèi)。
pH值對鍍液中鈦含量穩(wěn)定性的影響較大,可用鹽酸、氨三乙酸和濃氨水調(diào)整pH值,但不宜采用氫氧化鈉,否則容易形成氫氧化鎘懸浮在鍍液中,降低鍍層質(zhì)量。
金屬材料產(chǎn)生氫脆需具備三個條件∶ 一是基體材料對氫脆敏感的程度;二是材料里含氫原子量是否超過臨界值;三是承受一定的載荷。
材料滲氫的產(chǎn)生取決于氫向材料內(nèi)部擴散的過程和材料吸收或夾帶氫的能力。氫并不能經(jīng)分子狀態(tài)滲入鋼中,只能以電離狀態(tài)即質(zhì)子狀態(tài)溶解和擴散進入固態(tài)鋼的晶格。而氫在材料中的分布與材料的結構缺陷(空洞、裂紋、夾渣等)和微觀點缺陷(空位錯等)有關。金屬材料在電鍍、除油等通電條件或酸洗、弱腐蝕等不通電的條件下都有可能析出氫。析出的氫除了形成氣泡逸出液面外,也會向金屬內(nèi)部滲入,造成氫脆。
金屬元素吸氫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屬吸氫的能力依次為Pb>Тi>Сr>Mn>Fe>Сo>Ni>Zn>Sn>Сu,而高強度鋼恰恰含有上面多種元素,因此,屈服強度或抗拉強度愈高,氫脆敏感性愈大。30СrMnSiNi2A的抗拉強度值在1500MPa以上,對氫脆高度敏感,普通電鍍工藝只允許鍍鉻和磷化處理。
高強度結構鋼的含氫量超過臨界值后,在施加較小拉力的情況下也會產(chǎn)生脆性斷裂。因此,高強度鋼在應用鍍鎘-鈦工藝后須進行氫脆性試驗。
試驗方法按照HB5067.1-2005鍍覆工藝氫脆試驗(機械性能部分)進行。試驗條件:選用30СrMnSiNi2A試件,電流密度2A/dm2,槽液溫度19℃;電鍍時間15min。試驗結果表明鎘-鈦鍍層的缺口持久拉伸試驗均能達到合格標準,即加載σBH×75%時,持續(xù)200小時以上試件不斷。試驗結果證明鍍鎘-鈦工藝能夠滿足HB5067.1-2005鍍覆工藝氫脆試驗(機械性能部分)要求。
高強度鋼鍍鎘-鈦(鍍層含鈦量為0.1%~0.7%)后其氫脆性顯著降低,可見鎘-鈦合金鍍層中的鈦含量與氫脆性能有直接關系。解釋原因的觀點有三種[3]:其一,鈦在零件表面沉積時被初生態(tài)氧所還原,需消耗大量的氫,甚至一個鈦離子被還原就需要消耗8個氫原子,使得進入鋼中的氫減少。其二,鈦與氫的親和力極強,在電鍍時能吸收大量的氫,鍍層中被鈦吸收的氫在電化學作用下被氧化,氧化消耗的氫被源源不斷地從電鍍陰極擴散過來的氫補充,由于鈦對氫的強吸附作用,使得鍍層中的氫含量始終維持在一個較高濃度,使氫難以進入鋼基體中,相當于一個氫的阻擋層,而在鍍后除氫時,又能從基體中吸收比鋼所接受的還要多的氫,是一種吸氣劑。其三,鎘鈦合金鍍層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除氫時氫的逸出比較徹底。此外,另有一種說法認為,鍍鎘鈦工藝的低氫脆性由鍍層成分和鍍層結構兩種因素共同起作用,一方面鎘鈦鍍層中的鈦在還原時消耗大量氫原子,同時生成的鈦對氫還有吸收作用,鍍層氫含量較高,阻止了氫進一步進入基體;另一方面由于鍍層結構疏松或具有微裂紋,除氫時可吸收的氫比鋼接收的還要多,使進入鍍層和基體中的氫濃度進一步降低,相當于一種吸氣劑。以上兩種因素綜合作用,最終使得基體中的氫含量非常低,所得鍍層的低氫脆安全性能較好。
通過對高強度鋼鍍鎘-鈦工藝的分析和應用,說明高強度鋼鍍鎘鈦工藝具有低氫脆性,是一種可靠、科學的電鍍工藝。2016年3月,鍍鎘-鈦工藝通過公司內(nèi)部特殊過程評審,并用于某型飛機修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