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曾豪
書香蘇州
脈望癡情
金曾豪
趙用賢
脈望館
“做周歲”是吳地民俗:孩子一周歲時,家里要宴請親友,接受祝福.”抓周”是做周歲的重要內容:在篩子里放上刀子,尺子、算盤、針線、脂粉、書本等物,任周歲的孩子來抓。
一周歲的趙用賢撲到篩子里,抱住一本書就啃。圍觀者歡呼:哎唷,好兆頭!這孩子將來知書達理呢!
啃書之說或是后來的附會,但趙用賢的嗜書卻真有點與生俱來的意思。五歲的趙用賢一天就能背下數(shù)百字的短文。字是不一定讀準的,句子是不一定懂得意思的,一定的是他真能搖晃著小腦袋,用稚嫩的童音流利地把文章背出來。稍長,他真能讀書了,人不說他過目不忘,只道他能把讀過的文章從容概述。即時的概述不僅要有好記性,還要有概括和組織文字的能力,不容易的。
這些神童小故事發(fā)生在常熟城里一條名叫南趙弄的小巷深處,時在明代嘉靖年間。
明代的常熟城書香氤氳,私家藏書蔚成風氣,隨便拐進一條巷子,都有可能遇上一座或大或小的藏書樓。
趙家的藏書樓名叫脈望館。這樓名和趙用賢啃書的傳說有關嗎?“脈望”就是書中的蛀蟲呢。
趙用賢起先仕途尚順,后在翰林院檢討任上因聯(lián)名彈劾首輔張居正而受到廷杖罷官的嚴厲處分。廷杖六十,血肉橫飛。趙用賢長得胖,臀部掉落的最大一塊肉有巴掌那么大。趙夫人把這塊肉做成臘肉,說要帶回老家留給子孫看看——瞧吧,你們的祖上曾是多么的英勇無畏!
常熟脈望館
趙用賢并不關心掉落的肉,關心的是苦苦積聚的那些書。京城是圖書重要集散地,趙用賢在京城這些年把在書肆書攤尋尋覓覓作為樂事,節(jié)衣縮食,孜孜不倦地收藏了許多善本珍本,還利用有機會見到國家秘閣藏書之便抄寫了不少秘籍。
限日離京,買舟南歸。趙用賢就和那些書本一路同艙,須臾不離半步。坐擁書城,趙用賢自覺身心的傷痛緩解不少。這是萬歷五年,趙用賢四十二歲。
到家那天,趙用賢書聯(lián)曰:雨荒苔蒼夫須合,日上蕓窗脈望飛。這是童冀《尚絅齋集》里的句子,表示了對文獻典籍的癡愛和崇尚之情。
來趙家探病的第一人是鄰家后生繆希雍。
繆希雍,明代名醫(yī),醫(yī)藥方面的成就不在同時代李時珍之下,所著《神農本草經疏》與李時珍《本草綱目》被后人譽為“明代藥學雙璧”。
這時的繆希雍三十一歲,開業(yè)行醫(yī)還沒幾年。
繆希雍道:“趙家叔叔,我來看看你,還來給你治傷?!?/p>
趙用賢離家進京時繆希雍還是個病秧秧的少年,眼前這位年輕人體魄健碩,目光如電,竟由病人成為郎中了,真是物是人非呢。
趙用賢說:“仲醇(希雍的字),你跟哪位先生學的醫(yī)???”
繆希雍說:“我的老師就是你家脈望館啊。你離家時吩咐家人對我特別開放家藏中的醫(yī)書。我讀了十年趙家書,治好了自己的病,還成了懸壺濟世的郎中……”
趙用賢想起來了。
繆希雍自幼多病,惡性瘧疾頻頻發(fā)作,請來的郎中一個個搖著頭讓繆母“另請高明”??娤S簛砹司髣?,苦讀十年醫(yī)書,摸索著為自己治病。繆希雍居然成功了,不但為自己治好了病,還一發(fā)不可收,登堂入室,成了開業(yè)郎中。
趙用賢興奮了:“啊,啊,趙家書,趙家書……”
繆郎中調制的傷藥還真靈驗,一舉治好了趙用賢臀部的巨創(chuàng)。與傷藥共同起作用的是繆郎中說的那一句“讀了十年趙家書”。
離開病榻那天,趙用賢就走進了書庫,在書櫥之間策杖而行,耳朵里全是自己的感慨:“啊,啊,趙家書……”
無官一身輕,趙用賢從此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藏書事業(yè)。
訪到善本是喜事,但同時也可能是痛苦的事——賣家的開價太高啦!
遇上殘本是喜事,同時也是件煩難事——得千方百計補齊這些斷編殘帙??!
殘本補齊之后還很可能是孤本。書這東西太脆弱,經不得水,經不得火,更經不得戰(zhàn)亂和無知者的糟賤,說不定那天就“從此絕”了。
在孤本面前,有的藏家竊竊自喜,有的藏家卻憂心忡忡。藏書家的胸懷就在此時有了分野。趙用賢是后者,為殘本而憂,為孤本而憂,為那些濫印的劣版書而憂。
趙用賢變賣部分家產,開始刻版印書。
脈望館刻印的圖書紙墨考究,追求精、準、美;刻印的《五經》《管子》《韓子》《玉海》等書尤其精致優(yōu)雅,儼然有宋版書的面貌風骨,被后代視為善本。
讓孤本行世,以善本取代劣本,是趙用賢刻書的主要目的。
每到新書印成,趙家就像辦喜事般舉家歡慶。平時節(jié)衣縮食粗茶淡飯的趙家,這天是備了酒的。酒是五茄皮酒,低度的白酒,有微微的藥香。此酒是繆希雍獨創(chuàng),如今還是相當著名,可當時還坊間罕有。
趙用賢是大學問家,讀書、整理、??笔撬娜粘9ぷ鳌!囤w定宇書目》是趙用賢(字定宇)根據(jù)脈望館藏書編輯成的書目,是明代遺留至今的有限幾部書目之一,對于古籍研究大有參考價值。
趙家坐擁書城,家風清爽。子弟身為富家少爺,卻“布衣惡食,無綺紈膏梁之色”,以勤儉嚴謹為本,省下錢來就買書刻書,省下時間就讀書抄書校書。同城藏書家錢謙益對趙家贊嘆有加:“朱黃讎校,移日分夜,窮老盡氣,好之之篤摯,與讀之之專勤,蓋近古所未有也?!?/p>
趙家上下所有人對書籍皆懷敬畏之心。接觸書籍之前必洗手,面對書時不說話。書不可卷,要平置,翻動要輕緩,用趙用賢的話就是:“別弄痛人家”。一次,趙綺美翻書時忽然吟出一句詩來:“侍兒扶起嬌無力”,是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楊貴妃的句子,把父親引得哈哈大笑。
趙綺美,趙用賢長子,少時就學于國子監(jiān),后官至刑部郎中。綺美全盤繼承了父親的藏書事業(yè),足具大藏書家的情懷和風度。楊守敬《日本訪書志》中記:“美每從吳門過,必于書攤子上覓書一遍”,遇到好書便“以銖金易歸”。
一日,趙綺美在京城某茶館閑坐,偶然聽得鄰桌一人向同伴提問“是誰造的開封府衙門”。綺美聽出語氣中有炫耀之意,料想這人是知道答案的,就和這人攀談起來,聊天之間竟得了一條線索——某書鋪有一部《李誡營造法式》。宋代開封府衙等重要建筑就是李氏的杰作。趙綺美買到了《李誡營造法式》,可惜只是殘帙,缺了十幾卷。趙綺美千方百計從國家書庫借得此書,卻也是殘本,尚缺七卷。這更堅定了他補齊此書的決心,從此時時留意,處處尋訪,真?zhèn)€是“寧廢寢食,斷不忘書”。經過二十多年不懈求索,《李誡營造法式》終于陸續(xù)補齊。追求完美的趙綺美又不惜重金請來技藝高超的繪圖師,重新繪制了書中破損的插圖。大功告成之日,趙綺美喜極淚下,在孔子像前磕了幾個響頭。
一日,趙綺美在舊書鋪買到一部存世極少的《洛陽伽藍記》。這部散文著作乃北魏時楊炫之所著,內容以記載洛陽佛寺為線索,紀實當時的政治經濟、人物風俗諸方面,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可惜這部私家刻印的五卷本漏誤處處,刊刻極差,令人不安。趙綺美很為作者抱屈,更為讀者遺憾,下決心還楊炫之這部文筆精美的大作以本來面目。先作全面細致的校勘,后又買來此書另外四個版本對勘,逐一改正了 488 處訛誤和 320個衍入或脫漏的字。校本進入刻板階段時,綺美又得到一部舊刻本,便毅然暫停刻板,再與這個刻本對校,果然又勘出 50多處錯誤。歷經八年,這部散文集終于成了完善的本子。后世將這部書與酈道元《水經注》、顏之推《顏氏家訓》并稱為北朝三杰作。當代音樂人方文山和周杰倫創(chuàng)作的歌曲《煙花易冷》的古意蒼茫的意境,正是來自這部精美的散文。
趙綺美刊刻的圖書有三十六種,計一百二十六卷,其中有史書、文集,又有天文歷算和醫(yī)藥方面的書。現(xiàn)存東漢時張仲景的中醫(yī)經典《傷寒論》十卷,即是趙綺美根據(jù)宋刻本翻印的;而現(xiàn)存西漢初編成的《周髀算經》的最早版本也是趙家所刻。脈望館刻本中至今還被頻繁提起的還有 《新唐書糾謬》《酉陽雜俎》《仇池筆記》《東坡志林》等。若無趙家刊印,這些在當時就近絕滅的書籍今人怕是無緣得見了。
經過兩代人的努力,脈望館收藏圖書近五千種,兩萬余卷,以其藏書的豐富和質量的上乘“雄視江南”。
所藏《勞山仙跡詩》《東皋子集》等皆為“今世罕傳”,而抄校集成的《古今雜劇》更為元明雜劇的收藏做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今藏北京圖書館,是研究我國戲劇史的重要寶藏。鄭振鐸先生認為此書“不僅在中國戲劇史上是一個奇跡”,“而且在中國歷史、社會史、經濟史、文化史上也是一個最可驚人的整批重要資料的加入”?!睹}望館古今雜劇》的重新問世,被學術界視為是僅次于敦煌卷子和居延漢簡、內閣大庫檔案被發(fā)現(xiàn)的重大文化事件。
趙綺美利用家藏進行的研究亦卓有成果,著有《洪武圣政記》三十二卷、《偽吳雜記》三卷,《容臺小草》一卷,《脈望館書目》八卷等。
脈望館藏書在明代開一代藏書、??敝L,為我國古代圖書的收藏、整理、研究、傳播做出了杰出貢獻。同時代的大藏書家錢曾在《也是園書目后序》中說:“玄度收藏數(shù)千卷……斯架塞屋,臨老乃發(fā)無書之嘆。非無書也,乃掛一漏萬之意也旨哉?!?/p>
天啟四年春,趙綺美六十一歲。
得到趙琦美病重的消息,名醫(yī)繆希雍星夜騎馬趕回故鄉(xiāng)。切過脈,繆希雍問趙綺美自覺如何。
趙綺美努力睜開眼睛,說:“累,很累啊。”
繆希雍默算一會,說:“我算算,你父親過世有二十八年了。二十八年,你勉力支撐著脈望館,累是一定的?!?/p>
繆希雍走出趙家,回望趙家大門,久久不忍離去。這位年長趙綺美十七歲的剛強漢子眼里涌滿了淚水。
是年秋,趙綺美病逝。
趙家的宅邸至今尚在,還是那樣的樸素端莊,那樣的清寧風雅。
常熟人都知道寧靜的南趙弄有個脈望館。
許多許多中國讀書人都知道常熟有個脈望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