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春
[摘 要]在本就不多的教學時間的情況下,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活躍美術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初中美術教學要求構建“活”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獲得最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氣氛;營建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倡創(chuàng)新性教學,營建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 把學生引入新的求知境界,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目的,要讓創(chuàng)新性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就需要美育創(chuàng)新教育,這是時代賦予美術教育的新的歷史使命。
一、激發(fā)學生們對美術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育者要大力的激發(fā)他們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的動機,有設置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來引導他們。由于初中學生的美術知識是有一定基礎的,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求和欲望能力比較強,接受新知識能力也比較快,這就要求教育者做到“老師真心授課,學生實意學習”的觀點。對于學生們不懂或者不感興趣的繪畫知識,老師要多次的指導,實在不會畫的,有必要放棄的,可以適當?shù)姆艞?,從他們從枯燥的環(huán)境中解救出來;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進行美術教學,學生們對于美術繪畫的認識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難度大的,他們會有反感的作用,對于知識難度小的,他們會很樂意的接受,這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新舊知識相結合的方來教學,從而將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利用圖片、視頻、模型等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探索能力的動腦能力。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對于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知識也不例外,在課堂中,老師設置一些有興趣的美術方式來激發(fā)他們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將他們的注意力轉接到美術學習上來,這樣就會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美術,更加投入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美術。
二、課前“活”起來,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法
很多人認為美術教學非常簡單,甚至不需要準備教案,只要按照美術教材中的內容一步步地來,分析里面的背景和故事,將學習重點劃出來即可。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實施時,相信很多老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主動詢問問題,不主動思考,不主動與老師對話,甚至心神不聚,思路分散。這主要是老師在教學觀念上的落后。美術教學是需要更加充分的課前準備的,除了老師,還有學生。因此,讓課前“活”起來很有必要。具體實施辦法:展示法。根據(jù)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展示幾幅同作者或者同一時期的畫作,讓學生欣賞,找出共同點,從而明確本堂課主要介紹的繪畫精神;比較法。同展示法類似,只是需要展示不同特點的畫作,在比較中,更能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思維的不同;疑問帶入法。在課前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可以是“凡·高”為什么會自殘,又或者是某時期的建筑風格是什么,然后用這些問題帶領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還可以用一些關于繪畫方面的世界未解之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甚至能夠促使他們在課下延續(xù)知識的求知。課前“活”起來是為了給課堂學習注入動力,讓學生帶著求知欲望走進美術課堂,這樣的心理基礎能夠讓“活”課堂更易構建。
三、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
利用構建情境,將學生帶進豐富多彩的世界中,理解更加深刻。情境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改變課堂的角色,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也可以是畫中的角色。讓學生對畫作理解之后,分小組表演繪畫中表達的故事。筆者在教學中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吶喊》,本身看似角色單薄,沒有故事,但是學生用豐富的想象力和組織能力將吶喊編成故事,從而展現(xiàn)出這幅畫的主題,給其他同學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除了以上幾種“活”課堂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有師生相互問答方法、師生角色互換方法,等等,只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美術課堂更加活躍,就是成功的。
四、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
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將更多的美術畫作展示在黑板上,或者是利用相關視頻,介紹當時的繪畫背景。特別是第二種方法,在筆者的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讓學生從觀看的視頻中總結當時的時代特點,以及作者的生活特點,一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不斷補充,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背景描述,比課本上簡簡單單的幾個文字更能引人入勝,增強印象,對后來分析作品特點非常有幫助。再者,也可采用微課程的教學方法。微課程可以借鑒他人的教學辦法,用一些視頻來補充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老師和學生同時站在學習者的位置上,更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而老師也更能發(fā)現(xiàn)學生美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或是在日后的教學中進行補充和更正。
五、應用必要的美術圖片模型來創(chuàng)新學生的記憶能力的開發(fā)能力
俗話說“學以致用”,美術圖片模型的建立對于學生學習這門課程也是有關鍵性作用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美術這門課程。比如說立體圖形的建立,有的時候,學生們對多邊形的圖形一時半會還理解不透徹,這時一個立體圖形的出現(xiàn),就出使得他們馬上有了自己心中的答案或者公共識,來更好地開發(fā)他們的學習美術的興趣。
六、課后“活”起來,提供生活化作業(yè)
課后是課堂的延續(xù),在教學質量方面有很強的復習作用。因此,老師要重視課下作業(yè)的布置,當然也不能占用很多的時間。建議采用生活記敘的作業(yè)布置辦法,讓學生用一周的時間來創(chuàng)作一幅某個主題的畫作,最好是自己生活中的,或者是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是在學習美術知識,可以讓學生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更多作者或者畫作的相關信息,在上課前就能夠對畫作有充分的認識。
七、客觀評價學生和作品
對教育教學的客觀評價,對學生們公平的對待是教育教學必須要做的一項任務。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有的喜歡學習美術,有的不喜歡學習美術,老師要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要把他們都看作是同一個人,他們的問題看作是同一件事情來處理,這樣就會大大的增加學生們對老師的認同和對美術這門課程的興趣。社會上對老師的評價也要客觀的對待,不能聽風是雨的損害老師的榮譽,要大力的支持的倡導他們,這樣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傳授知識。
初中美術的“活課堂”,需要更多的準備和精力,美術老師要更加重視,拓展美術課堂,讓美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