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子健
作為一位現(xiàn)代人,我的思緒卻常??缭角?,欲回到令人魂?duì)繅艨M的唐宋。有人喜愛“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鄉(xiāng)間;有人鐘情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還有人向往“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我卻被無聲又廣博的黑夜所深深吸引。在我眼里,黑夜是一首詩、一闋詞。黑夜不僅有詩的氣勢,還有詞的韻律。
月亮早已越過高樓的屏障,飛到正上空去了,星星卻還在兀自閃耀著。俯瞰窗下,行人稀疏,燈光闌珊,所有景物都融入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我正欲返回室內(nèi),腦海里突然浮出《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彪m然我暫時(shí)找不到“張懷民”,不過我可以一人獨(dú)行啊。于是,我出發(fā)了。
鋼筋水泥之間,哪像古代低矮的民居,古樸自然簡素的美已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流失。高樓大廈,像一個(gè)牢籠,在束縛住我們手腳的同時(shí),也縛住我們的心。一走出牢籠,一股清涼的風(fēng)鉆入我的鼻孔,打通了我的五臟六腑?,F(xiàn)在,我的身體被這股“氣”任意支配著。自由?放松?還是安寧的享受?到底是什么感受我說不清道不明,總之,如此靜謐的夜晚,讓我一人獨(dú)享了。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踏著釋然的步子,我在小區(qū)里隨意漫步。在夜晚,一切喧囂都?xì)w于寧靜,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敝劣谥参?,我想與人是一樣的。在小徑兩旁,有新栽下的槐樹,槐花骨朵兒已經(jīng)依稀可見,不久就可以聞到沁人心脾的槐花香了。想到這兒,我的心像被一層蜂蜜浸潤了。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yīng)喧喧”。已是初秋,蟬在草叢中沙啞地鳴叫,給原本沉寂的夜晚又籠上一層神韻。雖然我無法看到它們孱弱的身軀,但我想,它們和我一樣,也在感嘆時(shí)間的流逝、生命的短暫吧。
不經(jīng)意間,我已走到一個(gè)湖邊。湖不大,湖中心有一小亭,它與岸上有一條小橋相通。平日里,我很少來這里,這個(gè)湖的存在與我毫無關(guān)聯(lián),不過,今天我看到了湖的另一面,那種玲瓏的韻致在廣博的夜的陪襯下更上一層樓。蘇軾有詩云:“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倍@個(gè)小湖既不是晴狀也不是雨?duì)睿纫埠臀骱]法比。如果單從此時(shí)來看,它有些像《湖心亭看雪》之中所描繪的 “湖中人鳥聲俱絕”。
既然時(shí)間是深夜,也就不得不提月光。我孤身一人坐于亭上,“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把牛乳似的清輝撒落在湖面上。那一片銀輝,是光與影的交織和變幻,隨著水波蕩漾而愈顯迷離,大有“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湖水”之狀。那一片銀輝,亦真亦幻,看得見卻又令人感到遙不可及。自古以來,人們時(shí)常吟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shí)”,月亮是團(tuán)圓、美好的象征,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今,我卻注意到,月亮其實(shí)也是冷寂的象征。因?yàn)椋鼇碜杂钪?,無聲卻又廣博的宇宙。
是的,黑夜是宇宙的子孫,黑夜終將歸于宇宙,歸于虛無。
當(dāng)我仰望蒼穹,只見一彎新月如鉤,幾顆星星如沙,其余的,便是無盡的黑。黑是沒有么?恐怕不是,那是無數(shù)的星系和無數(shù)的未知構(gòu)成的黑,它吸引著人們?nèi)プ穼?、去探索?/p>
黑夜是包容的。在黑夜里,任何一樣景物都是平等的,無論你色彩多么鮮艷,外形多么別致,都不過是漆黑一團(tuán),你沒有必要去攀比、耀武揚(yáng)威。當(dāng)然,黑不是丑化了物體本身,所有景物都因了黑而更有神韻,熠熠生輝,如夜幕下的槐樹、蟬、湖心亭、月光,難道不是嗎?
白天也是包容的,但黑夜比白天更靜,沒有白天的心猿意馬,沒有人穿插其間,由此,黑夜更能給人帶來哲思。
所以,我說黑夜是無聲卻又廣博的,一點(diǎn)也不過分。我愛黑夜,不知黑夜是否愛我呢?
‖江西師大附中濱江分?!笇?dǎo)教師:羅文華
“黑夜”是一種寂靜的語言,在黑夜里,作者才會有“獨(dú)享”的快樂,才聞得到槐花香,才聽得到蟬兒鳴,才看得到小湖的玲瓏韻致……亦是在黑夜里,作者才會領(lǐng)悟到月光的冷寂和廣博,也才能領(lǐng)略到蒼穹的浩渺和無限。文章里,作者隨興而至,時(shí)時(shí)處處地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充分地享受著“黑夜”所帶來的一切豐富。這種豐富即是文末所言的“包容”,這正是黑夜的真諦,亦是黑夜無聲的表達(dá)。
【適用文題】夜色正美;解讀黑夜;夜色遐思……(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