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外公的老屋坐落在一座小漁村里。村后是一條蜿蜒數里的江堤,江堤的另一側,是浩浩蕩蕩的長江。江水很快很渾,是那種暗暗的濁黃。有時太陽從江面沉下去,會把這江水和天染得一樣紫紅。
外公是在一個傍晚登上堤頂看江的。他剛剛在城里治好了胃癌,回到老家來休養(yǎng)生息。我和父母謹慎地跟在后面,生怕他一個踉蹌再出什么意外。
遠處,太陽懸浮在江面上方,像熟透的紅橘子,暈染著世界。我看得入了神,母親叫了我一聲,外公已走出老遠,我慌忙跟去。跑起來才感到江風的存在,我能聞到江水的味道。外公的白發(fā)被風撩起,被余暉浸成紅色,像一團舞動的火在風中燃燒。
母親見我跟上了,和我講起了外公的故事。
“你外公年輕時是村里最厲害的漁夫。一次捕魚,魚群不時掠過水面,可快了,漁夫們始終找不到機會下網。我當時還是個小女孩,坐在你外公的船頭。那群魚很聰明,立馬一個大迂回,漁夫們措手不及。這時,你外公一把把我按下,漁船開足了馬力,沖進了魚群里。左手掌舵,右手拖網,漁夫們從四面包圍,一陣工夫,便把魚捉了上來。那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腦海中的外公,身姿矯健,肌肉健壯,眉宇間盡是英氣。但眼前的外公,矮小瘦弱,行動遲緩,發(fā)縷雜亂無章,在風中更像是一片硬是不肯凋零的枯葉。我真怕江風把他吹起,拋上又落下。
夕陽游向了江面。水天分割處,漸漸升起了一條光弧,那是萬里赤色中的一線金黃,明亮但不耀眼。江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港灣,里邊停泊著十來只鋼架小船。外公突然身子一振,從江上小跑下去。腳步在堤上摩擦,小石子一起滾下。
母親驚慌地大喊,要他上來。外公好像沒聽到似的,跑向一只小船。船怕是荒廢許久了,墨綠色的船漆已經開裂,暗黃的水藻附在船頭,船尾的馬達已攀上一層朱紅色的銹花。船被發(fā)了黑的粗麻繩拴在岸邊同樣銹跡斑斑的鐵棍上。外公跑到那艘船旁,嫻熟地解下麻繩。他伸出兩只蒼白而瘦弱的手臂撐著船頭,緩慢而費力地邁出一只腳,小心翼翼地翻上了甲板。他撫摸幾下甲板,慢慢站了起來,感受著江水的平衡。但畢竟是一個剛剛動過手術的老人,他幾次接近跌倒。外公輕嘆了一口氣,在甲板上坐下,兩手伸進船艙抽出了一支槳。槳上已生了厚厚一層暗灰色的霉,外公用手拂去,像托著一件珍寶一般細細觀賞。
落日被江吞下去一半,和江融為一體。赤色的江水向前翻滾,把水草樹木、船只游魚通通染上色,紫紅的云匯成一片燃燒的火焰。天、太陽、江,視線所及之處都包裹上溫暖的紅光,像家,在召喚。
外公望向這輪紅日,雙手鉗住木槳,用力向后劃去。我能聽到他牙齒相持的咯吱聲,聽到他血液澎湃的沸騰,聽到他心臟燃燒的爆裂。木槳濺起波濤,水聲驚動了一條大江。他是江的孩子,而眼前是他離別了幾十年的江,是幾十年未涉足的家?,F在,他回來了,他聽到江的呼喚,他要與船一起重返長江,重做一回江的孩子,他要回到自己真正的歸屬地,他要回家!但,不能。
遠方的太陽全部落下了江面。江暗了下來,宛若落幕的告別。只有天邊還掛著幾片火燒云,緩緩飄蕩。
【訓練題目】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內容。
2.選文插敘外公年輕時的故事,有什么好處?
3.選文描寫江邊景色有什么作用?請簡析一下。
4.結合語境,理解下面句子后括號里的問題。
(1)腦海中的外公,身姿矯健,肌肉健壯,眉宇間盡是英氣。但眼前的外公,矮小瘦弱,行動遲緩,發(fā)縷雜亂無章,在風中更像是一片硬是不肯凋零的枯葉。(這句話使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2)外公望向這輪紅日,雙手鉗住木槳,用力向后劃去。……木槳濺起波濤,水聲驚動了一條大江。(請從描寫的角度,品析這個句子。)
5.選文中的外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簡要概括一下。
【參考答案】
1.文章主要敘述了外公在病愈之后重返長江、奮力劃船的經過,表達了外公對時代變遷、人世滄桑的感嘆。
2.插敘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表現外公年輕時的矯健英武,與外公如今的蒼老形成對比,為下文寫外公不服輸的性格埋下伏筆。
3.作者描寫太陽漸漸地落下了江面,寫出了它的變化之美。而江水、草木船只、游魚、云彩等都被夕陽染得通紅。一方面表現了時間的變化,另一方面映襯出了外公不服老、想劃船弄潮的秉性。
4.(1)這句話運用對比手法,在身姿、精神、行為、容貌等方面對外共進行刻畫,突出了外公的衰老、倔強,形象鮮明突出。(2)這句話準確地選用“望向”“鉗住”“劃去”“濺起”等幾個動詞,細致地描寫外公劃船的動作,猶如孩子想再次回家,顯示了他對大江的熱愛和依戀。
5.外公是一個熱愛自然、勇于弄潮、不向命運低頭、性情倔強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