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考試說明》寫作部分“基礎等級”的要求,第三條就是“感情真摯”?!案星檎鎿础笔且笤谧魑闹心軌蜃匀坏乇磉_真情實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夠給人以真實感、真誠感,而不是附加感、裝飾感。要達到“感情真摯”,請參考如下四種操作:
操作一:選材真實,融入真情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實,作者應在觀察、經(jīng)歷、感受、思考生活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態(tài)度和感情:或愛、或恨、或悲、或喜、或贊揚、或批評、或同情、或厭惡……把這樣的真情實感用文字表達出來,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而要想做到真實,最好的對策就是讓作文走向生活。自己的生活、身邊人的生活就是最佳的作文素材。只有選材真實了,并且融入了作者的真情,文章才能感動別人。如2016年高考廣東卷佳作《致母親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我記得小時候,您一直拿我跟別人比,我記得我的表弟,有時候他來我們家吃飯,您就會說:“看誰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吃完,您都會滿意地點點頭。我記得我去學鋼琴,你會坐著聽我彈,聽我練,直到每一個音符都彈得流暢,您才會微笑地放我離開。我去考級,雖說也并不真的痛恨鋼琴,但我對考級的厭惡有一半都來自您過高的期望。有時候我也會羨慕其他孩子,當班上一個成績一般的同學拿到成績單后就能開心地回家,因為他有了一點進步。而我心里卻是忐忑的,因為您要求每次考試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懼怕,即使我的成績在班上很好。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感情自然真摯,作者用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真實的話語,反映人物的真實心態(tài),再現(xiàn)人物的真實品質,這樣才能表達真實的情感,讓閱卷老師也感受到生活的真諦。母親愛兒子,希望兒子優(yōu)秀;兒子愛母親、理解母親,希望能“看到一個溫柔的母親”,這里沒有點染、沒有修飾、沒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讀之,讓人心動,引人深思。
操作二:用心感悟,體察真情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鄙钪械教幎加忻溃钪幸驳教幎加懈腥说氖虑?,我們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領會,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動人的美景、感人的片段。身邊的美景很多,要注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仔細體悟;身邊感人的事情也很多,要注意將自己置于具體的場景之中,感悟其中的真情,寫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如2016年高考江蘇卷佳作《無人處,賞西湖》中的片段:
天色略灰,大團大團的灰云聚集,色近于黑?;以瓶p隙里有猶疑不定的日光,遠處水天一色。不多久,風漸急,有了隱約雷聲。雨絲輕柔,片刻間便成了大粒的雨點,砸在雨傘上錯落有聲。不一會兒,湖邊只散落著三兩游人,雨簾密集,傘下各成天地,而這天地里只余我一人。難以名狀的孤獨將我緩緩籠罩。這浩大天地間的孤獨從四面八方?jīng)_著我這傘下的一方小空間奔騰而來。隔著重重水簾,我看到深色的湖水托起遠處的黛色小山,頂著黑色小塔,塔上頂著灰白色的蒼穹。水天相接處細如裙帶的堤岸漸次消失,水天合一。這婉約里的壯闊就如在裁剪舊衣中翻出的新款式,讓人欣喜于這“新”來得如此突然,叫人愛不釋手。
我嘆惋無人欣賞西湖的孤獨,卻又慶幸這“無人”鑄就了孤獨。正如張岱筆下的西湖,若是人人可賞可言,那西湖也就不再成就張岱了。
作者親身游歷,將煙雨迷蒙中的西湖美景一筆收盡。作者調動多種感官,從視覺、嗅覺、聽覺等多個角度描摹西湖之景,繪形、繪聲、繪色,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同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感悟,融入自己的主觀情感,讓自然之景帶上自己的主觀色彩,有情境、有敘事、有感慨、有議論、有抒情,意蘊豐厚,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