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唯一
每次過年,奶奶都會親自包餃子。
春節(jié)期間,我在奶奶家吃完飯回家時,幾乎每次都提著大包小包:各式各樣的鹵菜、丸子,還有過年必不可少的餃子。餃子餡永遠只有一種——白菜豬肉,可我卻怎么也吃不膩。冬天窩在家里懶得動時,便從冰箱冷凍室里拽出一袋餃子來解決。鍋里水燒開,扔下十個八個餃子,等個十分鐘,就是一盤簡單而又美味的佳肴。每次吃著餃子,眼前總會浮現(xiàn)出奶奶在灶臺前忙活的身影,心里總是感慨萬千。
其實小時候我并不愛吃餃子,確切地說是不喜歡一切帶餡的食物,飯桌上被大人硬塞過來的也會夾進父母碗里。說來好笑,小時候我總覺得包在餃子里的肉餡很惡心,不如整塊整塊地吃起來有味道,所以一直很排斥餃子。后來上了初中,口味慢慢發(fā)生變化,才開始接受餃子的味道。但那時我仍舊對自家的餃子不感興趣,只愛吃父親從外面買來的煎餃。煎餃是韭菜餡的,面皮韌勁十足,雖然是煎的,餡卻汁水豐溢,每每品嘗總覺得比自家包的好吃。
每次過年從奶奶手中接過包好的餃子時,我總會擔心吃不完,對奶奶叮囑的“常回家吃飯”也是左耳進右耳出。雖然每次看見奶奶舍不得我們的神情總會覺得對不住她老人家,但回家后被許多事情壓著的我總是會找借口避免回家吃飯。
其實我不太愿意回家吃飯另有原因——每次到奶奶家吃飯,看見她忙忙碌碌的身影總覺得不是滋味,心里想著還不如讓她老人家悠閑地自己的做給自己吃。這樣想著,我便一次又一次地對打來電話的奶奶說:“我不回去了”。
但那一盤餃子改變了我的想法。
那是一盤簡單的水餃,剛從鍋里撈出來就被端到了我的面前,和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不同,熟透的水餃的褶子有些不整齊。夾起一個放進嘴里,噴香的汁水立刻涌了出來,配著簡單的白菜肉餡,簡直是讓人無法抗拒。嚼著餃子,我的眼前不知為何浮現(xiàn)出了灶臺前那個忙碌的身影,她辛勞了一輩子,晚年卻連見自己的兒孫一面都難,老人們最開心的時刻,難道不是我們回家的時刻嗎?
我是含著淚吃完那盤餃子的。
幾天后,我終于還是回了趟奶奶家??粗棠淘趶N房里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地笑了。
“餃子來了!”奶奶端來了一盤餃子。
點評
文章借用了“奶奶的餃子”作為道具,其實隱含著兩重深意。一是親情的象征,因為餃子,讓家人幸福團聚在一起;二是成為了“我”成長的標志,讓“我”懂得了對親情的珍惜。餃子雖小,意義甚大。
【作者系湖北省監(jiān)利縣第一中學150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陳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