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法典背景下的知識產權侵權責任

      2017-07-10 02:48徐家力張軍強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7年8期
      關鍵詞:民法典

      徐家力++張軍強

      【摘要】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具有三個特殊性:侵權結果具有損害與妨害的雙重屬性、停止侵害責任永久性、預防性責任擴張。但這些特殊性散見于各個單行法中,且內容繁雜,不易概括出一般規(guī)則。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應當采用侵權責任模式,基于知識產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區(qū)別,對不同的侵權責任構成要件進行區(qū)分,區(qū)分后則無設立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必要。為保證民法典的體系性和邏輯性,應當在侵權責任編中規(guī)定侵權責任的一般規(guī)則,在各單行法中規(guī)定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

      【關鍵詞】民法典 知識產權編 侵權責任方式 知識產權請求權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8.010

      民法典編纂,是將民事法律規(guī)范體系化和邏輯化的過程,以法典化的方式宣示公權與私權的劃分。知識產權是否應該納入民法典并獨立成編,學界對此爭論不休。①在宏觀層面上,關于知識產權是否應納入民法典的問題,民法學界與知識產權學界的討論已經非常深入,且民法學者有著較強的話語權。然而,從微觀角度探討知識產權侵權責任與民法侵權責任的共性和特殊性,進而論證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進入民法典的路徑研究則并不多見。

      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進入民法典的基礎理論

      研究知識產權與普通民事權利之間的特性與共性,應該解析兩者的權利構造。解析權利構造必然要對權利客體、權利性質、權利特點和權利內容等進行分析和闡述。②其中,權利內容主要包含權利取得、權利行使和權利保護等因素。在權利屬性方面,民法學者與知識產權學者已就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達成共識。③知識產權作為民事財產權利的一個類型,與傳統(tǒng)民事財產權利沒有本質的區(qū)別。④在兩者的權利客體方面,學界已就兩者權利客體的內容、特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論層面對權利客體和權利對象進行了區(qū)分。⑤但在權利保護方面,尤其是侵權責任的特殊性與民法典的關系方面,學界關注較少。知識產權屬于絕對權,具有一定的物權屬性,但其屬于無形財產,相較于有形物,知識產權在排他性方面存在特殊性。無形財產與物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其客體可以共享,特定的無形財產可以由若干人同時控制使用,可以同時存在于多個時空。⑥對應到侵權責任,要研究的就是侵犯知識產權應承擔的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責任是否不同于侵犯有體物應承擔的責任,這種特殊性是否會影響知識產權納入民法典。

      知識產權的責任承擔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知識產權本質是私權,其適用原則和調整手段仍未脫離民法,在民法典中對知識產權內容進行規(guī)定已基本形成共識。關于民法典對知識產權法的接納,立法者和學問家似乎無多爭議,但問題在于知識產權法以何種方式“入典”。⑦各方爭論的核心點主要在于應將知識產權規(guī)范整體納入,還是僅在民法總則中進行鏈接式規(guī)定,即知識產權在民法典中的位置、內容和體量等問題。在民法典中應規(guī)定知識產權內容的前提下,考慮到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知識產權在民法典中是否應采用區(qū)別其他民事權利的保護模式?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創(chuàng)設知識產權請求權保護模式。崔建遠教授持這一觀點,認為知識產權法創(chuàng)設知識產權請求權(停止侵害請求權、妨害預防請求權、廢棄請求權、獲取信息請求權、賠禮道歉請求權、消除影響請求權)制度最為理想。⑧另一種為沿用現(xiàn)有的侵權責任保護模式。魏振瀛教授認為不必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可將物權請求權轉變?yōu)榍謾嘭熑?,?guī)定在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編中。⑨該文雖未探討知識產權,但基于知識產權的絕對權屬性,這一模式也同樣適用。吳漢東教授雖未專篇分析知識產權的保護模式,但其起草的民法典知識產權編建議稿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了侵犯知識產權的四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即采納以侵權責任模式保護知識產權。⑩吳漢東教授與民法學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將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專門規(guī)定在知識產權編中,并非放入侵權責任編中。綜上,哪種模式既能發(fā)揮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同時又不破壞知識產權與民法典的協(xié)調性?

      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特殊性

      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我國的民事責任由“侵權責任—合同責任”二分體系組成。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十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既包含侵權責任又包含合同責任。除去合同責任,就剩下《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的八種侵權責任方式。這八種侵權責任方式中能適用于知識產權的主要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可以請求權為基礎對這七種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方式進行分類,第一類為知識產權請求權,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知識產權的“物上請求權”主要包括排除妨害請求權與消除危險請求權,這是一種請求停止侵害的物權之訴;?第二類為債權請求權,即賠償損失;第三類為人格權請求權,包括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也有學者認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請求權屬于知識產權請求權。?雖然知識產權兼具有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但這些責任方式是以知識產權中的人格權為基礎,因此應劃入人格權請求權?;谌烁駲嗾埱髾嘣谥R產權方面的特殊性相對不強,本文對這幾種責任不做深入探討。

      基于知識產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的責任劃分。在逐類分析幾種侵權責任方式的特殊性之前,必須將絕對權請求權與相對權請求權進行區(qū)分。在德國民法上,侵權所引發(fā)的就是損害賠償之債,并不能引發(fā)以絕對權請求權為基礎的侵權責任方式。傳統(tǒng)上,侵權行為的后果就是引起損害賠償,故侵權責任也就僅表現(xiàn)為損害賠償責任。?德國民法創(chuàng)設有物權請求權,停止侵權、排除妨礙可以基于物權請求權實現(xiàn),因而并不包含在侵權之債中,這也體現(xiàn)了侵權責任法的主要功能是填平損失。停止侵權、排除妨礙并不要求發(fā)生實際損害,而僅僅是基于為了實現(xiàn)權利的圓滿狀態(tài)而產生的請求權,這體現(xiàn)的是預防功能。侵權責任法功能定位正日益從填補損害為主開始過渡為預防功能并重。我國民法學界對于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不應僅限于損害賠償,已初步達成一些共識。?知識產權上的侵權是指Infringement而非Tort,Infringement包含了與知識產權請求權相對應的侵害。這種侵害的行為人所應負的民事責任包括(但遠遠不限于)損害賠償,但更包括與賠償(乃至財產利益)無關的其他責任(如停止侵權、賠禮道歉)。?

      為了分析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這里有必要對“損害”與“妨害”進行區(qū)分。損害是指已經造成了不利后果,賠償損失責任只能在特定主體之間產生,并以侵權人割讓自己財產的方法填補被侵權人財產上的損失。妨害是指并沒有產生實際損失,僅僅使得權利的圓滿狀態(tài)遭受損害,排除妨害的責任并不需要減損侵權人自己的財產,因為被侵權人并沒有財產上的損失,僅需要侵權人退出權利人的領地,使其權利恢復圓滿狀態(tài)。原權是請求權時,對應于以損害賠償為主的割讓式責任;原權是支配權時,則民事責任既可以是割讓式責任,也可以是退出式責任。?但是這樣的區(qū)分顛覆了侵權責任以損害結果為構成要件的邏輯,既然沒有損害結果,就不能認定侵權,何來排除妨礙的侵權責任。因此有學者主張“大損害說”,即“損害”是一個比較廣的概念,不但包括現(xiàn)實的已經存在的“不利后果”,還包括構成現(xiàn)實威脅的“不利后果”。?魏振瀛教授反對此觀點,他認為“大損害說”是法律概念的重大變革,涉及侵權責任法體系,目前尚未充分論證,且與現(xiàn)行侵權責任法的規(guī)定存在邏輯矛盾。?基于損害與妨害的區(qū)別,損害對應的是債權請求權,而妨害對應的是物權或知識產權請求權。

      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因為知識產權的無形性,知識產權侵權區(qū)別于傳統(tǒng)民事侵權。有學者總結了知識產權侵權的四個特征:侵害形式的特殊性;侵害行為的隱蔽性;侵權范圍的廣泛性;侵權類型的多樣性。?侵權的特殊性必然導致侵權責任方式的特殊性。

      第一,知識產權的賠償損失責任具有特殊性。侵犯知識產權產生的損失本質究竟是什么,是損害還是妨害?比如,被控侵權的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這種侵權在本質上是侵犯了專利權的圓滿狀態(tài),還是會給專利權人造成一種需要侵權人割讓自身財產來填補的實實在在的損失?侵犯知識產權導致的損失,不同于民法上的損失,知識產權上的損失具有損害與妨害的雙重屬性。在民法上,侵犯人身權或傳統(tǒng)財產權,會產生一個需要填平的財產性的“坑”。民法上的損失是具體的、可確定的,但因為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其被誰侵權、何時被侵權、侵權的范圍等因素難以確定,造成的損失也很難確定。知識產權的權利對象難以抽象,權利人往往無法證明其所受損害,更遑論精確衡量其損害數額。?除此之外,侵犯知識產權不一定會產生財產性的“坑”。例如侵犯專利權并不一定必然導致專利權人產品銷售量的減少,換言之,停止侵權后專利權人的產品銷量并不一定必然增加,但此時我們不能說沒有發(fā)生侵權,因為侵權人侵犯了專利權中的排他權。知識產權本質上是一種專有權、壟斷權,并且首先表現(xiàn)為法律上的一種排他權??疾熘R產權侵權賠償計算方法的適用順序,首位是權利人的損失,之后是侵權人的獲利。而侵權人的獲利根本不能與權利人的損失劃等號,卻依然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說明侵犯知識產權造成的損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市場壟斷范圍的破壞,因此知識產權侵權結果具有損害與妨害的雙重屬性。

      第二,知識產權的停止侵害責任具有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首先,停止侵害責任的適用具有普遍性。民法上的停止侵害必須針對正在進行的損害行為。若損害不再繼續(xù)或不再存在,則沒有必要適用責令停止侵害行為救濟。但因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大多數侵權都具有一定的持續(xù)性。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發(fā)生知識產權侵權,就會適用停止侵害責任。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一般認為只要有侵權事實,侵權人就必須負“停止侵害”的責任,無需考察行為人故意、過失等主觀要件。其次,停止侵害具有永久性。停止侵害的本質為永久性禁令。不同于民法上的停止侵害僅適用于一個具體的正在發(fā)生的或者持續(xù)性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導致權利人不能像控制有形物一樣控制知識產權,即使一個侵權行為結束,侵權人還可以再次侵權。因此,知識產權上的停止侵害不僅意味著本次侵權須停止,還意味著之后永不可以再侵權。最后,停止侵害具有超越性法律效力。因為停止侵害具有永久性禁令的性質,知識產權上的停止侵害產生了超越民法上的停止侵害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對被侵權人的影響也更大。比如對侵權專利產品頒發(fā)禁令,會導致侵權產品在全國范圍內不能使用;再例如中國對美國的侵權電子產品頒發(fā)禁令,會導致該產品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停止侵害對當事人產生的影響和法律效力是極其深遠的。正因如此,停止侵害的適用需要受到限制。由于權利范圍的不確定性,停止侵權可能會對公共利益造成影響,停止侵權的適用應當受到限制。

      正是基于以上三個特性,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停止侵害往往扮演著比賠償損失更為重要的角色。甚至很多情況下,免除了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卻仍不能免除停止侵害責任。例如,侵犯三年內未使用的商標權,侵權人僅停止侵權但不賠償損失;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如果符合避風港規(guī)則,網絡服務提供者僅停止侵權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預防性責任不斷擴張。預防性責任主要體現(xiàn)在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的責任方式。商標法規(guī)定,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構成商標侵權。偽造了商標標識并不等于必然將這些偽造的商標用于商品上進而導致相關公眾混淆,但偽造商業(yè)標識具有極大的侵權可能性,為預防侵權發(fā)生,將其認定為侵權。專利法規(guī)定,許諾銷售侵權產品也構成專利侵權。一項行為只要讓社會公眾明確感知到行為人正在試圖招攬侵權產品的潛在買主,就應該落入“許諾銷售”的控制范圍。尚未實際銷售和使用專利產品,僅僅表達了銷售的意愿,即被認定為侵權,這也是預防性責任擴張的體現(xiàn)。

      預防性責任擴張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訴前禁令制度。訴前禁令的功能在于及時制止侵權行為的發(fā)生,以免發(fā)生難以彌補的損害。有學者認為,訴前禁令或者行為保全屬于程序法,其實訴前禁令的基礎正是排除妨礙請求權,這也是訴前禁令制度的本質。知識產權作為絕對權,既具有積極權能也具有消極權能。當侵權影響到其權利的圓滿狀態(tài)時,即便并未造成損害,也應承擔排除妨害的侵權責任。此外,銷毀侵權產品及其制造原料和設備并不是一種新的責任方式,而是基于排除妨礙請求權,因為這些原料和設備為以后的侵權預設了可能性。知識產權人必須通過行使請求權,以銷毀、拆除等方式直接處置與侵權行為相關的物品,去除這些妨害,保持知識產權的圓滿狀態(tài)。民法上的排除妨礙主要針對的是正在或即將實施的行為,在知識產權上排除妨害將行為延伸到了侵權工具,從行為延伸到物也體現(xiàn)了預防性責任的擴張。

      但這些特殊性分散地規(guī)定在各個單行法及司法解釋中,內容極其繁雜,且不同單行法之間責任的特殊性又有差距。就排除妨礙責任為例,《著作權法》《商標法》規(guī)定了訴前臨時禁令措施、訴前證據保全、訴前財產保全,而《專利法》中只規(guī)定了前兩種措施,未規(guī)定訴前財產保全。

      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的兩種模式及選擇

      知識產權請求權模式。該模式的基礎是知識產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區(qū)別以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因此民法典中應確立知識產權請求權。確立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前提是在民法典中設立知識產權編。將基于債權請求權的賠償損失責任放入侵權責任法編中,將基于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責任以請求權的方式放入知識產權編中。劃分的依據主要有三:一是知識產權請求權具有絕對性、支配性;二是兩種請求權對應的責任構成要件不同;三是知識產權請求權的特殊性。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適用于過錯責任原則,知識產權請求權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另外,基于絕對權請求權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等責任不要求訴訟時效,而賠償損失責任要求訴訟時效。

      知識產權請求權模式主要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第一,使整個民法典按照“絕對權—相對權”的體系進行設立,邏輯性更強。侵權責任法一般構成要件需要過錯,但已認定侵權后,承擔停止侵權、排除妨礙責任卻不以過錯為要件,邏輯上有矛盾。但將停止侵權等責任轉化為知識產權請求權,放入知識產權編,可以避免這種矛盾。第二,將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等責任轉化為知識產權請求權可以避免知識產權請求權與知識產權的分離,使知識產權的消極權能得以發(fā)揮,形成一個完整的絕對權效力。這樣符合民法的既有理論,物權受到侵害時,有物權的保護方法和債權的保護方法。

      另外,前文已經分析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停止侵權責任的超越性法律效力以及預防性責任的擴張。如果將知識產權上的責任放入侵權責任法編中,那么這些責任只能以更符合普通侵權責任共性的方式進行規(guī)定,無法彰顯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因此想要實現(xiàn)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性,就必須設立知識產權編,并將知識產權請求權規(guī)定在該編中。知識產權編應當是對現(xiàn)行知識產權單行法的提煉和歸納,不是具體的知識產權制度,不是知識產權法的平行移植,而是一般性規(guī)范的抽象和概括,應從諸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各項知識產權制度中抽象出共同適用的規(guī)則。因為知識產權內容多變、種類龐雜,如果不進行抽象和概括,會破壞民法典的體系性。這種概括應當能夠體現(xiàn)知識產權的特殊性,如果抽象成為民法皆能適用的普通規(guī)則,則知識產權編的設立將失去意義。因此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等責任方式的特殊性可以經充分抽象為知識產權請求權的積極權能,放入知識產權編中。

      但該模式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一方面知識產權編設立知識產權請求權,需要與物權編中設立物權請求權同步,這將是我國民事立法上的重大變革,會對現(xiàn)有物權法產生沖擊;知識產權請求權的積極權能與物權請求權的積極權能有許多相似之處,會導致重復立法;會破壞現(xiàn)有的《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多元責任體系的固有模式,導致侵權責任方式一元化。另一方面,通過充分抽象和概括之后,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也未必能全部保留并在民法典中充分展現(xiàn)。有學者認為一般規(guī)則主要包括知識產權的概念、范圍、主體客體、時效以及侵權知識產權的歸責原則等條款,并未將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歸入總則中。涉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條款需要逐條接受是否符合《民法典》體系與邏輯要求的檢驗,許多特殊性突破了傳統(tǒng)民法理論,恐被排除在知識產權編之外。

      侵權責任模式。侵權責任模式以我國現(xiàn)行《民法通則》建立的“權利—義務—責任”體系為基礎。支持設立請求權的學者堅持“權利—義務”的體系,認為侵權責任屬于債,侵權責任并未破壞債的同一性,因此在本質上屬于義務。此處有必要討論責任的本質及其能否作為法學的基本范疇。關于法律責任的性質,學界主要有義務說、制裁說、后果說三種觀點。但義務與責任是完全不同的:首先,義務是正常的社會秩序的反映物,義務本身不會產生責任,只有不履行義務才會產生責任;其次,責任比義務更具有法律強制力,是違反義務的法律后果。對應到知識產權侵權中,如果僅有侵權之虞,并未產生實際損害,此時侵權人負有排除妨礙的義務,如果侵權人履行該義務則不產生責任,如果侵權人未履行義務就構成了對知識產權的侵害,進而產生了排除妨礙的責任。之所以承認侵權行為的法律后果是責任,是立足于責任之終局性、強制性得出的結論。

      設立侵權責任模式主要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第一,可以使整個民法典體系更加完整。如果設立請求權模式,那么侵權責任方式就被限定為損害賠償。此時,侵權責任法當然屬于債法的范疇,侵權責任法獨立成編也就沒有扎實的依據。如果侵權責任還包含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等責任,侵權責任就會突破債的法律關系,其獨立成編的依據會更加充分。關于物權請求權對應的停止侵權等責任是否屬于債,學界尚有爭論。有學者從債的基本屬性——相對性和給付性入手來考察這些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性質歸屬,認為當前八種侵權責任方式本質都有可能為債。這種論證僅看到了債的屬性,卻未察覺其不符合債的同一性,不符合債的擔保理論等因素。第二,在損害賠償之外,還將停止侵權、排除妨礙、消除影響等作為責任承擔方式,能夠對民事權利提供更加豐富和全面的保護?;谌烁駲嗾埱髾嗟南绊?、賠禮道歉責任也能容納進來。這幾種責任可以單獨或同時適用,使得保護方式變得更加靈活。當然該模式也有缺陷,按照“權利—義務—責任”的架構,建立多元化責任體系,未能明確的區(qū)分絕對權與相對權,一個侵權行為同時追究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責任時,會引發(fā)侵權判定需要過錯但停止侵權又不需要過錯的邏輯矛盾。

      兩種模式的選擇。在民法典中設立知識產權編是必要的,但知識產權編中沒有必要設立知識產權請求權,知識產權侵權的規(guī)定應當采用侵權責任模式。首先,侵權責任模式遵循了現(xiàn)有《民法通則》的多元化責任體系。如果設立知識產權請求權,將是民法上的重大變革,與此不相符合的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各單行法都將面臨修改。其次,知識產權請求權不具備責任的終局性和強制力。請求權雖賦予了知識產權的積極權能,但該權能不具有強制性。侵權人主張積極權能后,若侵權人仍不履行,最終仍需要通過法律責任的途徑實現(xiàn)其權利,但因為設立了知識產權請求權,法律責任部分僅剩下賠償損害,無法實現(xiàn)停止侵權,此時無論積極權能還是消極權能都無法實現(xiàn)對權利人的保護。第三,采用侵權責任模式,可以分別規(guī)定以知識產權請求權為基礎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責任不需要過錯,賠償損失責任需要過錯,從而避免侵權判定需要過錯但停止侵權又不需要過錯的邏輯矛盾。

      另外,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既具有普通民法責任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但知識產權編不宜規(guī)定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內容。首先,知識產權權利類型繁雜,法律規(guī)范經常變動,且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散落于各個單行法中,有些特殊性并非以侵權責任的方式進行體現(xiàn),如許諾銷售權制度。將這些繁雜的特殊性提煉出來的任務十分艱巨,而提煉出通則的難度更大,法國的所謂《知識產權法典》就沒有任何的總則性條文。第二,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突破了民法基本理論,如果放入民法典會影響民法典的體系性。因此有學者提出,可以在總則編中對知識產權作出原則性規(guī)定,明確知識產權制度應保護的權利類型即可。第三,既在知識產權編中規(guī)定了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的特殊性,又在侵權責任編中規(guī)定具有一般意義的停止侵權、排除妨礙,且對同一責任方式的規(guī)定前后有別,勢必造成重復立法和語義混亂。

      因此,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應當采用侵權責任模式,將其一般性內容規(guī)定在侵權責任編中,但侵權責任編要對不同責任的構成要件進行細化,規(guī)定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等責任不需要過錯。同時將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能體現(xiàn)停止侵害永久性、預防性責任擴張的具體制度規(guī)定在各個知識產權單行法中。整體的納入式是不成功的,結構的糅合式是不可取的;惟有鏈接式,即采取民法典作原則性規(guī)定與特別法(單行法或專門法典)作專門規(guī)定的二元立法體例,有可取之處。只有采用二元立法體例,才能既保證民法典與知識產權編的協(xié)調性和整體性,同時又能保障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

      結語

      知識產權侵權責任在民法典中應當采用侵權責任模式,基于知識產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區(qū)別,應當對不同的侵權責任構成要件進行區(qū)分。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因散見于各個單行法中,且內容繁雜,將其概括出一般規(guī)則的難度較大。為保證民法典的體系性和邏輯性,應當在侵權責任編中規(guī)定侵權責任的一般規(guī)則,在各單行法中規(guī)定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特殊性。

      注釋

      對這些爭論及各方觀點、理由進行詳細梳理的相關研究,參見李宗輝:《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典關系學術綜述》,《中國專利與商標》,2006年第1期;參見韋之、彭聲:《論知識產權制度納入未來民法典的理由》,《電子知識產權》,2004年第6期。

      方明:《論知識產權的權利構造——與物權比較的視角》,《學海》,2009年第5期。

      參見李?。骸墩撝袊穹ǖ湓O立知識產權編的必要性》,《蘇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劉春田:《知識產權作為第一財產權利是民法學上的一個發(fā)現(xiàn)》,《知識產權》,2015年第10期。

      兩者之間的區(qū)分以拉倫茨提出的“雙重構造論說”為代表學說,從不同的權能和主體視角對權利客體進行了劃分,但國內民法學者多認為兩者屬于同一范疇,而知識產權學者多認為兩者存在區(qū)別。參見劉德良:《民法上權利客體和權利對象的區(qū)分及意義》,《暨南學報》,2014年第9期。

      方明:《論知識產權的權利構造——與物權比較的視角》,《學?!罚?009年第5期。

      吳漢東:《民法法典化運動中的知識產權法》,《中國法學》,2016年第4期。

      崔建遠:《知識產權法之于民法典》,《交大法學》,2016年第1期。

      魏振瀛:《〈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民事責任——從物權法到民法典的規(guī)定》,《現(xiàn)代法學》,2006年第3期。

      參見吳漢東:《民法法典化運動中的知識產權法》,《中國法學》,2016年第4期。

      吳漢東:《試論知識產權的“物上請求權”與侵權賠償請求權》,《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

      參見楊明:《知識產權請求權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17~122頁。

      劉家安:《侵權責任方式的類型化分析》,《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王軼:《論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鄭成思:《侵權責任、損害賠償責任與知識產權保護》,《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3年第4期。

      參見馬俊駒:《民法上支配權與請求權的不同邏輯構成——兼論人格權請求權之獨立性》,載《法學研究》,2007年第3期。

      參見王勝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8~43頁。

      魏振瀛:《侵權責任方式與歸責事由、歸責原則的關系》,《中國法學》,2011年第2期。

      參見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21~22頁。

      楊淦、郭建軍:《知識產權對侵權責任法的沖擊及回應》,《知識產權》,2016年第3期。

      馮曉青、胡夢云:《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兼與無過錯責任論者商榷》,《河北法學》,2006年第11期。

      文希凱:《知識產權法律中責令停止侵權罰則的探討》,《知識產權》,2012年第4期。

      參見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新世紀初的若干研究重點》,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24頁。

      參見楊淦、郭建軍:《知識產權對侵權責任法的沖擊及回應》,《知識產權》,2016年第3期。

      崔國斌:《專利法原理與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568頁。

      劉宇暉、梁平:《我國知識產權臨時禁令的價值反思與類別分化》,《知識產權》,2012年第9期。

      參見關永紅:《論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內容構成》,《知識產權》,2013年第1期。

      王笑冰:《論知識產權上的請求權和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政法論叢》,2003年第2期。

      參見崔建遠:《絕對權請求權抑或侵權責任方式》,《法學》,2002年第11期。

      吳漢東:《民法法典化運動中的知識產權法》,《中國法學》,2016年第4期。

      安雪梅:《現(xiàn)代民法典對知識產權制度的接納》,《法學論壇》,2009年第1期。

      王遷:《將知識產權法納入民法典的思考》,《知識產權》,2015年第10期。

      參見魏振瀛:《〈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民事責任——從物權法到民法典的規(guī)定》,《現(xiàn)代法學》,2006年第3期。

      郭明瑞:《侵權立法若干問題思考》,《中國法學》,2008年第4期。

      參見王軼:《論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潘運華、葉知年:《從債的基本屬性看我國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河北法學》,2014年第11期。

      李琛:《論中國民法典設立知識產權編的必要性》,《蘇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胡開忠:《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典關系論綱》,《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第2期。

      吳漢東:《民法法典化運動中的知識產權法》,《中國法學》,2016年第4期。

      責 編∕戴雨潔

      猜你喜歡
      民法典
      探索建立六項權力清單 深入推進民法典落實
      無信不立 無誠不久——民法典中關于合同的那些規(guī)定
      民法典誕生
      民法典來了
      學習貫徹民法典應把握好四個關系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一些思考
      中國民法典,誕生!
      民法典伴我們走進新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評注(一般保證及先訴抗辯權)
      杂多县| 嘉义市| 黑龙江省| 城口县| 曲麻莱县| 丽江市| 高唐县| 许昌县| 出国| 抚顺市| 广东省| 女性| 名山县| 育儿| 东乡县| 北票市| 长武县| 青铜峡市| 阿坝县| 西吉县| 普定县| 石河子市| 阿拉善盟| 连山| 鹤岗市| 浪卡子县| 温州市| 双流县| 鹤山市| 日喀则市| 交城县| 宜宾县| 慈利县| 时尚| 宜春市| 明星| 神农架林区| 阳朔县| 三亚市| 承德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