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1934年5月,敵人集中20多萬兵力,向川陜革命根據地發(fā)動了第四次總攻。紅四方面軍為了迷惑敵人,誘敵東移,打亂其戰(zhàn)略部署,創(chuàng)造反攻條件,再次收緊陣地??傊笓]徐向前命令軍長王維舟、副軍長羅南輝、政委楊克明率三十三軍和紅四軍的一個團、九軍25師73團從萬源向東出擊,在花萼山、廟坡?lián)魸㈥悋鴺?、王三春部的阻擊,一舉攻占了通往城口的重鎮(zhèn)——大竹河。這次戰(zhàn)斗我軍殲滅城萬游擊司令部第一縱隊王三春部1000余人,繳獲了一大批武器及近70萬斤糧食。劉湘聞訊甚為驚恐,督令陳國樞務必加強城口的防務。
紅軍進駐大竹河后,一面開展“擴紅”工作,加強部隊整訓,部署兵力向城口縱深推進,擴大根據地范圍;一面抽調一批軍隊干部協(xié)助地方開展黨政建設。紅三十三軍派一個營留守大竹河保衛(wèi)軍部后方,并協(xié)助城口縣蘇維埃政府開展蘇區(qū)建設工作。
5月下旬,紅軍三十三軍99師三個團在政委張廣才和師長兼297團團長王波的帶領下,在“消滅劉湘救窮人”的口號以及地方赤衛(wèi)隊、游擊隊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從大竹河出發(fā)向城口中心區(qū)域進軍。296團在團長王正坤的率領及紅四軍的配合下,從大竹河出發(fā)后向后裕、左嵐、高頭壩、冉家壩進軍。
紅軍在向城口推進的過程中,軍閥劉存厚的城口駐軍和盤踞城口的土匪頭目王三春調集了5000余兵力,步步為營,層層設防,嚴守各要道隘口。同時城中的土豪等反動勢力在群眾中散布謠言,說“紅軍是紅眉毛,綠眼睛,走到哪里就共產共妻,殺人放火”,使不明真相的群眾還沒見到紅軍,心里就有了“拒其千里之外”的敵對情緒。紅軍在前進的途中,無數次遭到地方武裝民團的阻擊。
一天夜里,296團一營營長何瑞金、連長高嵐天,帶著部隊準備去高頭壩探探虛實。從樅樹梁到黑虎廟,只有一條小路通行,沿途地勢險要,道路崎嶇,蜿蜒曲折,路外到處是懸崖峭壁,溪澗深谷。當時由地主和農民組織的武裝部隊很囂張,他們在廟前設卡防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要說黑夜,就是白天,縱有千軍萬馬,插翅也難飛過——一營的先頭部隊來來去去幾次都被土匪、民團擋于廟外!
紅軍只好暫時退避到黃溪大梁一個叫張家灣的地方駐扎下來,一邊宣傳我軍的主張,一邊發(fā)動窮苦農民參軍。當時,高頭壩嶺南九社伍少德、伍少元兄弟聽說紅軍打土豪,分田地,一心為窮人,是支不錯的隊伍,就悄悄離家,翻過大山找到部隊,參加了紅軍。
在張家灣待了沒幾天,一切準備停當后,紅軍將士打算抄近道從白沙泥埡口,翻上馬鞍寨,經過大爐堂,直插高頭壩。
高頭壩保長陳明富接到探子密報,立即發(fā)動民團兵分兩路去阻擊紅軍。一路從山坪(今團結村二社)直奔大爐堂,正面阻擊紅軍,由民團頭目胡子仁帶隊;另一路由地主楊家懷兄弟帶隊,經過黑虎廟繞到馬鞍寨后,想阻斷紅軍退路。
胡子仁帶領的民團里全都是農民兄弟,他們很快在馬鞍寨與高頭壩交界的山頂大爐堂和紅軍相遇了。紅軍戰(zhàn)士一個個都身著灰色粗布衣服,頭戴八角帽,每人腰間掛一個瓷碗,身上斜掛一條五尺長的布袋,內裝10余斤用鹽炒過的米粉。紅軍邊打邊唱邊喊話,用自編的歌謠勸說民團不要與紅軍為敵,紅軍也是貧苦農民出身,和民團的兄弟一樣,是來解放他們的。忽聽得一陣鼓鑼喧天之后,就有人唱道:“烏云蓋了幾千年,紅軍來了晴了天,封建勢力連根鏟,工農翻身掌政權?!边@邊一曲剛罷,那邊又有人接著唱道:“哎呀哩!反動政府不公平,專門勾結有錢人,惡霸地主掌政權,把我窮人不當人。/哎呀哩!紅軍就是自己軍,自動自覺去報名,晚上夫妻來商量,同志哥!窮人翻身要革命。/哎呀哩!土地革命把田分,工農個個笑盈盈,要把勝利來保障,同志哥!努力擴大鐵紅軍?!薄?/p>
民團的武器主要是馬刀、鳥槍和裝鐵砂子的土大炮,他們受到“共產共妻”的蠱惑宣傳,加上有胡子仁的吆喝督促,于是不辨真假,不聽勸說,一個勁地繼續(xù)沖向紅軍。紅軍不愿傷害農民兄弟,只象征性地東放一槍、西開一炮,打幾槍退幾步,始終沒放棄唱歌、喊話,對民團進行宣傳教育。
就在這時,包著紅布頭帕的民團頭目胡子仁在馬鞍寨上林子里踢到一個淺樹樁,偏耳子草鞋一下被樹樁掛住,一個餓狗搶屎栽倒在地,險些被紅軍將士生擒。民團的兄弟們先是吃了一驚,以為頭目被亂槍打死了,繼而看到胡子仁拼命從地上爬了起來,大家一是聽了紅軍的宣傳,加上也看出紅軍是真心不想打殺他們,眼下看到頭目栽了跟頭,借口是不祥之兆,如果再追,定吃敗仗,于是借勢倉皇退兵了。紅軍也不追趕,一任悠揚的歌聲流轉,大爐堂上空飄蕩的歌聲在很遠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
卻說楊家懷兄弟帶領的另一路民團剛從貓兒廟繞到馬鞍寨,恰巧胡子仁的民團剛剛撤離,紅軍這次沒有手軟,楊氏兄弟哪是對手?不多一會兒,紅軍就一舉全殲這路地主武裝,徹底粉碎了民團想前后夾擊、全殲紅軍的陰謀。
大爐堂之戰(zhàn)雖然沒有從肉體上徹底消滅高頭壩民團,但初步糾正了敵人的反動宣傳,動搖了民團的意志,為高頭壩的順利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注]大爐堂紅軍戰(zhàn)斗遺址位于高楠鎮(zhèn)團結村五組,是2012年5月30日公布的“城口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認定的171處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