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錯,與其把犯錯視為洪水猛獸,不如引導(dǎo)孩子正視錯誤,暢談自己的看法感受,由被動變成主動去思考解決之道。
女兒從小到大闖過的禍不計其數(shù),比如年幼時,她會用洗發(fā)水拖地,把整卷衛(wèi)生紙塞到馬桶里,拔掉冰箱電源,把床單剪得奇形怪狀……這些被大家討伐的錯誤,我倒更愿意把它定義為“對世界的探索”,因為她的動機很單純,比如覺得洗頭水可以洗頭發(fā),那用它擦地一定也很干凈,于是試一試。所以,每次她“犯了錯”我都愿意花大把的時間,愉快地和她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造成的結(jié)果、如何挽救等。所以,女兒并沒覺得犯錯是一件多么罪不可赦、羞于啟齒的事,她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也能用稚嫩的聲音,心悅誠服地說出對不起。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犯錯的層次也有所提升。
一天,姨媽帶女兒去上武術(shù)課。在和一位師兄練習(xí)實戰(zhàn)時,女兒連輸數(shù)次,最后急了眼,把所有的規(guī)則都拋到了腦后,在眾目睽睽之下沖上去,鉚足了勁在師兄右胸咬了一口。傷口當(dāng)時就出血了,師兄痛得號啕大哭。姨媽和師傅一起厲聲呵斥了她,要求她認(rèn)錯。女兒卻一反常態(tài),倔強地站在一邊,紅著眼眶,梗著脖子,堅決不道歉。回家后,女兒滿臉抗拒與屈辱,沖進房間,“砰”的一聲關(guān)上了門。
聽姨媽說完事情的經(jīng)過,我大致明白了癥結(jié)所在。首先,女兒以前犯的錯,基本算是在家庭成員內(nèi)部“自作自受”,這一次是在外面丟了臉,她肯定有些措手不及。其次,她已經(jīng)7歲了,年齡增長的同時,自尊心也在茁壯成長。在驚魂未定時被大庭廣眾下劈頭蓋臉呵斥,她肯定覺得傷了自尊,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一個在負(fù)面情緒漩渦中的孩子,會下意識地豎起一道冰冷牢固的城墻,拒絕接收外界任何聽上去很有道理的話。此時,想要和她來一場有效的對話是不太可能,要么等她平復(fù)心情走出來,要么我們走進去,體會并接納她的感受。
想明白了這點,我調(diào)整好情緒,像往常一樣,笑嘻嘻地走進房間。
她正氣呼呼地坐在床沿,手里抱著長頸鹿,臉上滿是淚水。聽見開門聲,她抬頭瞄了我一眼,又迅速低頭,身體縮了縮,像只受傷的小動物,又害怕,又戒備。我把她抱進懷里,摸著她的背,笑著說:“哎喲,關(guān)起門來生悶氣,那可不好,待會兒氣都憋在肚子里,讓肚子鼓成一個球可咋辦?以后下坡時倒是省事,身體一縮,嗖嗖嗖地就滾下去了!”她噗嗤一聲笑出來,帶著一臉滑稽的眼淚鼻涕,伶牙俐齒地回?fù)簦骸澳悴艜某梢粋€球呢,明明你的肚子比我大!”
嘻哈打笑幾回合后,我才故作一臉輕松地打探:“閨女,跟媽說說今天到底怎么回事???我挺好奇你咋餓虎撲食了?難道師兄的肉很香嗎?是糖醋的,還是麻辣的?”女兒哈哈大笑,僅剩的排斥與顧慮也煙消云散。其實,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事,如果能給她一個機會解釋,哪怕是辯解,她也更愿意用心地去梳理整件事情,也更容易承認(rèn)自己做得不妥之處。女兒開始繪聲繪色地描述,我也很配合地扮演一個無比投入的聽眾。她說到被師兄打得很痛時,我捂著胸口表示很心疼;她說到自己終于忍無可忍狠狠咬了對方一口時,我哇了一聲表示真驚險。說到這兒,她頓了頓,有些不安地瞄了我一眼,確定我沒有生氣,又歡快了起來,繼續(xù)手舞足蹈地往下講。
全部講完后,我沒有責(zé)備她,而是故意感慨:“你運氣不錯啊,傷了師兄也沒道歉,師兄卻沒怪你,他對你可真好!要是傷到陌生人,估計就很麻煩啦!”女兒愣了愣,若有所思地想了想,有些懊悔地皺起眉頭,聲音低了下去:“媽媽,是我錯了……其實我知道我咬人不對,也想道歉的,但他們一吼,我就忽然很生氣,也不想道歉了?,F(xiàn)在我不生氣了,你說我該怎么辦呢?”
這是一個鍛煉女兒學(xué)會自己思考的好機會,我拍拍她的肩:“這點小問題還能難倒你啊?我覺得你不僅能自己想出好辦法,還能從中吸取教訓(xùn)?!迸畠簜涫芄奈瑁浑p眼睛閃閃發(fā)光,認(rèn)真地對我說:“媽媽,師傅總是告訴我們,‘態(tài)度比贏更重要,是我太小心眼、太粗魯了。媽媽,我想用我的壓歲錢買點兒水果去找?guī)熜值狼福瑢α?,還要真誠地向師傅道歉?!?/p>
那天下午,我愉快地陪她完成了所有事情?;丶业穆飞?,她很有成就感,一臉的歡喜:“媽媽,每個人都會犯錯,愿意想辦法改正就是很棒的孩子!”我連連點頭,相信有了這一次的經(jīng)歷,下次面對這樣的事,她會擁有更成熟的心態(tài)及應(yīng)對能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錯,與其把犯錯視為洪水猛獸,或拿出父母的威嚴(yán)一門心思地讓孩子低頭認(rèn)錯,還不如引導(dǎo)孩子正視錯誤,暢談自己的看法感受,由被動變成主動去思考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