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慶
張大千最牽掛的那個人
◎張心慶
我總覺得自己不是爸爸最疼愛的孩子。爸爸有16個子女呢,哪能個個都天天掛在心頭?更重要的是,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繪畫事業(yè),國畫才是他最重要的東西。但是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固有看法。
1982年秋天,我作為人大代表參加成都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會間休息時,廣播里突然傳來通知:“張心慶代表,會客廳里有人找你,請趕快出來。”我快步走進會客廳一看,眼前是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他瘦瘦的、高高的,戴一副金絲眼鏡。看到我,他說:“我叫張應(yīng)流,是從香港到大陸來旅游的?!?/p>
我很奇怪:“我不認識你,你來找我干嗎?”
“你是不認識我,但你認識張大千吧……”
“他是我爸爸。你和他是什么關(guān)系?”
“他是我的好朋友。他知道我要來大陸旅游,托我給他的親人捎點兒東西。起初,他拿了一個小本子,上面寫了很多人名和地址,要我一一拜訪。我說時間很短,恐怕來不及,于是他用紅筆特意勾了兩個名字,說:‘其他人你可以不去看,但羅正明和張心慶你必須去看?!€半開玩笑地說,如果辦成了,回來后一定獎勵我兩張畫。”
我心里有些不安,琢磨不透爸爸為什么一定要找我。張先生接著說:“我問這兩個人是誰?他神情凝重地說:‘羅正明是我的三嫂,她把我從小帶大。當年,只有十歲的她卻要背著還是嬰兒的我到處要奶喝,還要管我的吃喝拉撒,真是長嫂當母。她對我恩重如山,請你一定想辦法幫我找到她。第二個人是我的二女兒,她在成都的一所小學(xué)教書。她母親是我的原配夫人。當時我們奉父母之命結(jié)婚,并無多少感情,但她是個善良溫順、顧大局的女人。這四十多年來風風雨雨,她幫我把孩子撫養(yǎng)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卻不幸在60歲時患癌癥過世了。心慶是她唯一的女兒,這次特意托你去看望,以慰亡妻的在天之靈。”
聽了張先生的這番話,我的淚水不覺奪眶而出。我一直以為自己無足輕重,沒想到父親那樣疼我、牽掛我。
(摘自《我的父親張大千》中華書局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