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岐 (東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 110819)
菊花與日本文化
陳永岐 (東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 110819)
菊花原產(chǎn)中國,在平安時代(794-1194)傳到日本。平安時代開始視其為代表秋天的花。中國人喜歡黃菊,日本人喜歡白菊,隨著天氣寒冷,漸漸變成紅色,尤為喜歡。受中國的影響,日本平安時代開始有了重陽節(jié)賞菊的習慣。日本人發(fā)明的絲棉菊露被認為具有永葆青春的功效。因為后鳥羽上皇喜歡畫菊,十六瓣菊花成了皇室的徽章,日本國花的象征。這說明日本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與中國文化的淵源關(guān)系。
菊花;日本文化;古典文學
菊是中國原產(chǎn)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菊的過程是冬芽、春植、夏長、秋賞。菊最早發(fā)芽,而最遲開花,表現(xiàn)了謙遜的美德和君子之德,隱藏馨香,靜靜開放,象征了其貞潔之心和孤高的意志。人們喜愛菊花,不僅是因為“寒花開已盡,菊蕊獨迎枝”(杜甫)。菊花除了其蘊含的美德,具有觀賞價值之外,還能“服之輕身耐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菅原道真(845-903,平安前期的貴族,學者)編著的《類聚國史》(892年成書)中,記載了日本栽培菊花和觀賞菊花,這是從文獻來看最早的史料。在此書的七十五歲時部中記載到:797年,在皇宮舉行的曲水宴上,桓武天皇吟誦了贊美菊花的和歌,這是有關(guān)菊花的最早記錄。
菊花傳到日本之后,當時在皇宮,于陰歷九月九日飲菊花酒,視其為長生不老之藥。平安時代開始視其為代表秋天的花,特別是白菊,隨著天氣寒冷,漸漸變成紅色,尤為喜歡。宮廷中的賞菊花的情趣影響到了貴族們的審美情趣,他們也開始栽培菊花,作詩吟菊。關(guān)于此事該書的卷七十四歲時部中有關(guān)“九月九日”的項目里,記載了平成天皇(806-809在位)時期的807年的九月九日,舉行過賞菊會,這比唐中宗李顯709年重陽節(jié)賞菊大宴群臣晚將近100年。
陰歷九月也叫“菊月”,在中國認為一、三、五、七、九的奇數(shù)為(吉數(shù))。把1年中最大的陽數(shù)月是九月,稱為最吉祥的花之月,菊月。兩個九重復的陰歷九月九日,稱為“重陽”。也叫“重九”,因其與“長久”諧音,所以這一天是祝愿長壽之日,還飲菊花酒。這種風俗習慣傳到日本并且興盛起來,人們攀比各自擁有菊花的優(yōu)劣,發(fā)展到詠菊、菊手工、菊花木偶。配合陰歷九月九日,十月十八日在東京淺草的淺草寺舉行供菊會,與重陽節(jié)相對,祈禱觀世音普降恩惠。
櫻花是代表春天的花,菊花是代表秋天的花。鐮倉時代(1192~1333)初期,后鳥羽上皇喜歡畫菊,因此十六瓣菊花成了天皇家的家徽。
中國傳去的菊花,與長生不老的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在神仙思想中相信菊是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周穆王的侍童菊慈童因罪被流放到南陽郡的酈縣,在當?shù)仫嬀章抖蔀殚L生不老的仙童。中國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的白河的支流叫菊水,古名鞠水。懸崖上的菊露落入河中,河水甘甜,住在河邊的人飲其水,皆獲長壽,七八十歲去世的稱為夭折。這些話題也成為日本能樂《菊慈童》的原型。
俗信菊花能延年,故于重陽前夜,把絲棉薄薄地蓋在菊花上面,次晨收取被夜露、朝露淋濕的絲棉,用以擦拭面部和身體,可以永葆青春長生不老。關(guān)于此事《源氏物語》《枕草子》《紫式部日記》均有描述,也出現(xiàn)于贈答的和歌之中。菊花滴露具有長生不老的功效,來源于《菊水傳說》。用絲棉收集菊花的精華,這一想法很具日本特色。這種優(yōu)雅的風俗何時消失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在武家社會時代幾乎見不到了,明治采用西歷,廢除五節(jié)2,也許加速了其消失的進程。近年來由于重新認識傳統(tǒng)文化,在重陽節(jié)老鋪展示繪有覆蓋絲棉的菊花的圖案的花瓶,也有老鋪生產(chǎn)和式點心以“菊花絲棉(kisewata)”1、“菊滴露(sitatari)”命名。
《萬葉集》中沒有吟詠菊花的歌謠,到了平安時代,《和漢朗詠集》中設(shè)立了“九日”“菊”條目,在《古今和歌集》中“秋下”條目中收錄十三首詠菊歌,菊花和重陽節(jié)成為秋天不可缺少的風物。其中大部分秉承中國的菊花傳承,很少有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菊花的姿態(tài)變化之中發(fā)現(xiàn)美。藤原家?。?158-1237,鐮倉初期的歌人)的和歌“白菊花,疑似霜,清澄一片,隨月光而變化?!卑拙臻_始枯萎時,花瓣變成紫色??釔奂儼咨栈ǖ墓湃耍澝肋@種過了全盛時期顏色發(fā)生變化的花,并將其詠入和歌。頓阿(1289-1372,鐮倉、南北朝時代的歌僧)的和歌“忽淡忽濃,日日變化,墻根的菊花,看到你,如同看到秋天的百花?!?/p>
10月5日,在宮中舉辦的“殘菊之宴”。在中國提到菊花,一般欣賞黃菊,在日本一般欣賞白菊。這種審美意識的延長可以見于《千載和歌集》?!皻埦铡保╪okorigiku)是日本人喜歡的一種色彩的名字。在中國,認為被霜打的殘菊是衰亡,凋落的象征。
代表性的菊有白菊和黃菊,在中國崇尚黃菊,因為黃色是帝王的顏色。相反在日本崇尚白菊。
原產(chǎn)于中國的菊花,在平安時代(794~1192)傳到日本以后,被視為代表秋天的花。中國人喜歡黃菊,日本人喜歡白菊,隨著天氣寒冷,漸漸變成紅色,尤為喜歡。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平安時代開始有了重陽節(jié)賞菊的習慣?!豆沤窈透杓罚纷透杓?,紀貫之等編著,914年成書)、《懷風藻》(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漢詩集,淡海三船編著,751年成書)中有很多詠菊的和歌。日本人發(fā)明的絲棉菊露被認為具有永葆青春的功效。因為后鳥羽上皇喜歡畫菊,十六瓣菊花成了皇室的徽章,也是日本的國徽。
說起最著名的日本文化論,不能不提到魯斯?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國人類文化學者)的《菊與刀》(1946),以“菊”與“刀”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雙重性。
菊花在西方用于葬禮。受其影響,在日本忌諱用菊花探望病人。
注釋:
1.括弧中為日語的羅馬字標音,下同。
2.指年中五節(jié)日。人日(正月初七)、上巳(三月三日)、端午(五月五日)、七夕(七月七日)、重陽(九月九日)。
[1](日)清少納言 吉田兼好著.周作人 王以鑄譯.《 日本古代隨筆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17.
[2](唐)歐陽詢撰 ;汪紹楹校.《藝文類聚》(2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8.
[3]陳永岐.日語中表示四季的季節(jié)詞與日本文化[J].青春歲月,2016年5月:224-226
[4](日)藤原道綱母 紫式部等著;林嵐 鄭民欽譯.《王朝女性日記》[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281,303頁
[5](美)ルース·ベネディクト/長谷川松治訳.《菊と刀》〔M〕.日本.(株)講談社.2005年
[6](唐)杜甫著.《杜甫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8頁
[7]秦惠蘭 黃意明著.《菊文化》[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4年9月,171-183頁
陳永岐(1964—),男,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講師,主要從事日本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