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古人對睡眠是很講究的,因此古人對每一種深度、淺度或姿勢的睡眠,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坐著打瞌睡,叫作“睡”;閉目養(yǎng)神未睡著,叫作“眠”;趴在茶幾、案頭上睡覺,叫作“臥”;仰在炕上睡,叫作“寢”;躺著睡且睡著了,叫作“寐”;剛剛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覺”或“寤”。由此可知,在古代,“睡覺”并非一個詞,“睡”指閉眼睡,“覺”指睡醒了。
唐代時,“睡”和“覺”開始在典籍、詩歌作品中連用。在古代,“睡”和“覺”連用起來,也不是指今天的“睡覺”,而是指“睡醒”。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睂懙木褪菞钯F妃睡醒后的惺忪狀態(tài):剛剛睡醒,發(fā)鬢未及梳理,花冠尚未整理好,便下堂來了。
(若子摘自《文史博覽》)
意林繪閱讀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