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野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應結合學科知識的特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營造寓教于樂的教學環(huán)境,把學生從以往死記硬背知識點的“苦學”“死學”中解放出來,變?yōu)椤皹穼W”“會學”,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遵循“教師導學,學生自學”的原則,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并給予適當?shù)馁|疑點撥。要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氣氛。要利用任務驅動等形式,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學會自主學習。要經(jīng)常利用各種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趣激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要舍得放手、舍得把時間交給學生,讓更多的時間掌握在學生手中。
[關鍵字]信息技術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學科成為了一門發(fā)展最迅速的學科,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配置了計算機室和多媒體教室,并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學會主動地學習,不是天生的本領,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在自主教育活動中,學生不斷地激發(fā)主體意識,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學習模式。當學生在認知、動機、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他們的學習就是自主學習。教師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過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靈活地學習,從而發(fā)揮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
一、優(yōu)化教學方式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遵循“教師導學,學生自學”的原則,積極優(yōu)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并給以適當?shù)狞c撥指導。盡量少講授,多鼓勵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去獲取知識。
比如,在教授Word軟件時,課前先讓學生預習,了解Word的基本組成和主要功能,上課時針對各個組成部分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后讓學生獨立操作,在上課結束前幾分鐘再由學生進行小結。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從舉一反三中學會其他信息技術軟件的使用方法,在自學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很多學生通過學習Word軟件,自主設計名片,制作小報和賀卡等,還有些學生在此基礎上,學會了用EXCEL軟件制作表格、用POWERPOINT制作相冊。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教師用適當?shù)姆椒ㄩ_啟學生的心靈之門,學生就會在課堂上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二、培養(yǎng)動手能力
信息技術學科重視課堂實踐的操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講解過多,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較少,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實踐更少。鑒于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收獲成功,得到鼓舞,從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可以設置“小老師”一職,利用任務驅動等形式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學會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畫筆工具中“圓”和“橢圓”的使用方法時,我向學生提問:可以利用這個工具畫出什么圖畫?學生回答說,可以畫一個圓,幾個圓,一些橢圓……我提示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把這些圓疊加起來,看看能畫出怎樣的畫。當一個個小圓圈真正落到畫紙上時,學生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于是五環(huán)旗、靶心、光盤、水暈等圖案相繼誕生,娃娃臉、車輪、鈕扣、呼拉圈、鐘表、圓盤、糖葫蘆等圖畫躍然紙上。自主學習為學生的主動思維留出了時間和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如,在學習退出“WORD”程序的方法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比一比誰找到的方法多,誰的退出方式更簡單、更快捷。有了竟爭,才有動力,學生們學習興致都很高,每當找到一種新的方法時都會產生成功的喜悅感,真正感受到了信息技術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對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會產生重要影響。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時,就會從內心迸發(fā)出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多選擇適合的游戲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進行指法練習時,可以利用“打地鼠”“吃蘋果”等游戲,幫助學生較快地記住每個字母在鍵盤上的具體位置;在《練習使用鼠標器》教學中,可以利用“七巧板”“拼圖”等游戲進行拖曳練習,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充分動手實踐,掌握鼠標的使用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以趣激學。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我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經(jīng)常以動畫片導入新課,如《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紙片人》等,把學生引入有趣的童話故事,之后再帶領學生學習新知識。這就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情境中積極探究和交流成果,完成了對新知識的建構。
四、加強學習指導
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要舍得放手、舍得把時間交給學生,讓更多的時間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當然,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疑問,教師必須實時關注,及時給予點撥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新知。例如,在學習《文字的修改》一課時,我以問題的形式設置驅動任務:怎樣刪除不需要的文字?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然后上機實踐,小組內交流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撥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實踐,學生掌握了刪除文字的各種方法:用“Delete”刪除后面的文字;用“backspace”刪除前面的文字;把要刪除的文字全部選中后再按“Delete”或“backspace”刪除;用查找替換功能來實現(xiàn);選中后,用“剪切”工具將文字剪掉等。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由問題入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知識掌握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動手操作時做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教師在指導上機操作時,無暇顧及每一個學生,這時“小老師”能有效地幫助其他學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個學生在孩童時都會有當老師的夢想,設置“小老師”一職,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只有自己學得好、學得快,才能當上“小老師”,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在“小老師”的引領下,學生互幫互助,更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熟練地掌握基本軟件的操作技能。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主觀意識,能夠對某些知識進行主動探索與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倡導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藝主編.信息技術基礎(必修)[Z].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J].繼承與創(chuàng)新,2003,(9).
[3]胡順昌,馮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02).
[4]朱云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2,(5).
[5]陳鐘梅.淺論自主學習[J].當代教育論壇,2005,(22).
[6]龐維國,劉樹農.現(xiàn)代心理學的自主學習觀[J].山東教育科研, 2000,(Z2).
[7]鞠紅梅.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7).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