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京圖書館藏孤本《秦藩世德錄》考述

      2017-07-13 12:28:40王超王浩遠
      新世紀圖書館 2017年6期

      王超?王浩遠

      摘 要 《秦藩世德錄》是明代秦藩康王朱志《默庵稿》、惠王朱公錫《益齋集》、簡王朱誠泳《賓竹遺稿》三代秦王的詩文合集,迄今僅有孤本存世,藏于南京圖書館,文物價值與學術(shù)價值極高。本文考察《秦藩世德錄》的成書背景與成書過程,考證南京圖書館藏本的流傳歷史,指出《秦藩世德錄》的歷史文獻價值。

      關(guān)鍵詞 《秦藩世德錄》朱志 朱公錫 朱誠泳

      分類號 G25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6.019

      Abstract Qin Fan Shi De Lu is a poems and essays collection of the Qin Vassal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Collection includes the three generationswritings of Qin Vassal, including Mo An Gao from Kang King Zhu Zhijie, Yi Zhai Ji from Hui King Zhu Gongxi, Bin Zhu Yi Gao from Jian King Zhu Chengyong. The unique copy of Qin Fan Shi De Lu is saved in Nanjing Library, with high cultural relics and academic valu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Qin Fan Shi De Lu, researches the spreading history of this book, and discusses its documentary value.

      Keywords Qin Fan Shi De Lu. Zhu Zhijie. Zhu Gongxi. Zhu Chengyong.

      明代藩府刻本多以刻印精美、版本優(yōu)良著稱,后世藏書家對藩府刻本珍愛有加。有關(guān)藩府刻書的研究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如陳清慧專著《明代藩府刻書研究》(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但明代宗藩眾多,各藩府刻書情況不盡相同,加之現(xiàn)存藩府刻本分藏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研究者無法遍覽藩府刻本全貌。不少刻本只知其名,未見其書,甚至未見著錄。僅就《秦藩世德錄》而言,陳清慧并沒有見過該書,只能根據(jù)《萬卷堂書目》中的相關(guān)著錄,略作推測,導致史實論述不清①。筆者現(xiàn)將《秦藩世德錄》存世孤本的基本情況考述如下。

      1 《秦藩世德錄》的成書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王朝統(tǒng)治,采取分封的辦法,將諸子侄分封到全國各地,子孫世襲,以為王朝屏藩。洪武三年(1370),封第二子朱樉為秦王[1]卷51,洪武三年四月乙丑,1001,十一年就藩西安[1]卷117,洪武十一年三月壬午,1917。以古都長安為秦王封地,令秦王坐鎮(zhèn)關(guān)中、鎮(zhèn)守西北。洪武二十二年,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特以秦王為宗人令,而以晉、燕、周、楚諸王為輔佐[1]卷195,洪武二十二年正月丙戌,2925。因秦王朱樉為太子之下諸王之長,地位特殊,于是秦藩在諸藩中有“天下第一藩封”[2]之稱。可知其地位尊崇。

      《秦藩世德錄》是秦藩刻印的一部詩文合集,輯錄三代秦王所著詩文。“秦藩為高皇賢子,自建封以來,代有令德,顯于西土。三世康王所為詩文曰《默庵稿》,四世惠王所作曰《益齋集》,五世簡王所作曰《賓竹遺稿》,詩歌、詞賦、序記、贊說,各極體制”[3]。

      “世德”一詞出自《詩·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意指祖宗世代的德行。“《世德錄》錄秦藩累葉賢殿下所制詩文遺稿也。秦為我皇明宗室第一藩服,厥始祖愍王之二世孫曰康王,三世孫曰惠王,四世孫曰簡王”[4]。

      秦康王,名志,秦愍王朱樉之孫,隱王朱尚炳庶三子。永樂十二年(1414)二月初封富平王。隱王死后,相繼由嫡一子僖王志堩、庶二子懷王志均承襲王位,但因僖王、懷王早逝無子,遂由康王承襲,“宣德三年(1428)進封。景泰六年(1455)薨”[5]卷100,2507?!队捍笥洝酚锌低鮽饔?,稱其“仁愛恭敬,得之天性;而強學好古,不遺余力。聲色貨利馳騁畋獵之欲,淡然無足動其中者。有《默庵集》行世。享國二十八年”。

      “秦惠王,名公錫,康王嫡子也。正統(tǒng)十一年(1446)丙寅五月封秦世子,天順二年(1458)戊寅六月襲封秦王。王惇悅詩書,動必由正。廟祀極誠敬,待兄弟友愛備至,恩恰九族,樂接文儒。有《益齋集》行于世。享國二十九年。”

      “秦簡王,名誠泳,惠王庶長子也。成化四年(1468)戊子五月封鎮(zhèn)安王。弘治元年(1488)戊申九月襲封秦王。王天性醇雅,少即知檢,長益自矜持。喜讀書經(jīng)傳子史,手不停披?!步游娜迨糠?,話談竟日,亹亹忘勞。聲色歌舞貨財畋獵,淡然無所好。喜作詩文。有《賓竹稿》行于世。享國十一年。”[6]卷18,153-154

      2 《秦藩世德錄》的成書過程

      秦藩祖孫三代好學博古,喜作詩文,均有詩文集傳世?!肚胤赖落洝芳词菍⒖低酢赌指濉?、惠王《益齋集》、簡王《賓竹遺稿》三種詩文集匯編為一軼。這一匯編過程頗有故事。秦藩右長史強晟稱:“康、惠二祖之詩,簡王嘗欲梓行未果”[7];陜西提學副使李遜學亦云:“簡王存日,恒欲以祖父康、惠手筆壽諸梓。未幾上征,事遂寢?!盵4]可知康王、惠王雖有詩文集傳世,但至簡王去世時,尚未付梓。

      簡王朱誠泳著述較多?!睹餍⒆趯嶄洝酚涊d:弘治十一年(1498)六月“庚辰,秦王誠泳薨?!小缎▲Q稿》《世德錄》。王薨后,長史強晟集其生平善行數(shù)十余事,為《遺行錄》,藏于府中”[8]卷138,弘治十一年六月庚辰,2400。此處將《秦藩世德錄》當作朱誠泳的著作,并不準確。周藩宗室朱睦?《萬卷堂書目》著錄“《賓竹小鳴稿》十卷,秦簡王”[9]卷4,489。清初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十二《小說類》著錄“秦簡王誠泳《益齋嘉話》一卷”[10]卷12,333,同書卷十七《別集類》著錄“秦簡王誠泳《經(jīng)進賓竹小鳴稿》十卷”,并附注云:“紀善強晟??唐湓?。嘉靖元年從孫定王惟焯表上,詔付史館?!盵10]卷14,444?!端膸烊珪偰俊芬噍d:“《小鳴稿》十卷。明秦王朱誠泳撰。誠泳號賓竹道人?!小督?jīng)進小鳴集》……紀善強晟校刻其詩。嘉靖初,王孫定王惟焯表上之,詔付史館。史稱‘經(jīng)進,蓋由于此”[11]。由此可知,《經(jīng)進賓竹小鳴稿》《賓竹小鳴稿》與《小鳴稿》書名雖有差別,但同是一書。

      秦藩右長史強晟在《秦藩世德錄后序》中指出:“《賓竹遺稿》則又五世簡王之緒余者”,“賓竹所制則又辭藻豐贍,諸體咸備,《全集》載之《小鳴稿》,并此緒余者,皆一代之杰作也”[7]。將《賓竹遺稿》作為《小鳴稿》之“緒余”,可知《賓竹遺稿》是《小鳴稿》未收詩文的補遺合集。

      強晟,字景明,河南汝陽人。成化丙午(二十二年,1486)科舉人。弘治“癸丑(六年,1493),楊邃庵先生(楊一清)檄其主長安五經(jīng)會。秦簡王聞其賢,召宴與語,特疏改伴讀,累官左長史。王創(chuàng)大第,具帷幕、器用、從者、衣履,良田四頃。睿制詩序貽之。王薨,晟誓死保孤,不避嫌怨。秦宗世戴其功。……正德庚辰(十五年,1520),以三品服引年歸”[12]。強晟初為王府伴讀,伴讀系從九品。強晟??獭缎▲Q稿》時已升任紀善,官職正八品。此后強晟升任秦藩右長史?!巴醺L史司。左、右長史各一人,正五品”[5]卷75,1836,任王府最高品級的文官。

      強晟??獭缎▲Q稿》《秦藩世德錄》的工作必然得到了秦藩宗族的支持。簡王的繼任者“秦昭王,名秉欆。簡王侄,臨潼和僖王庶長子也。初封鎮(zhèn)國將軍,弘治八年乙卯十一月封臨潼王。簡王薨,無子。王于弘治十三年庚申十月進封秦王”[6]卷18,154。昭王很關(guān)注《秦藩世德錄》的??坦ぷ鳎罢淹醮嫒?,嘗命臣晟輩校正,既面囑巡撫、大都憲南昌周公序于前矣”[7]。但天不假年,昭王在位僅一年就故去了。《秦藩世德錄》編輯工作實際是由簡王妃主持完成的。簡王妃姓廖氏,系都指揮僉事廖珷之女①。簡王朱誠泳、昭王朱秉欆相繼薨逝,昭王之子惟焯年幼,秦府諸事由簡王妃廖氏主持?!缎▲Q稿》能夠大量刊刻也是得益于王妃廖氏。弘治十一年強晟《小鳴稿后序》云:“弘治戊午六月之望,我秦賢王薨逝。越二十六日,門正馮淳哀慟傳賢妃旨,若曰:‘吾王無恙日,于凡世玩舉無所嗜,而所嗜者惟詩文耳。及今不傳布四方,恐久而迷藏于書庫,或損于風雨、鼠蠹,俾來世之人孰知我先王之才之美有若是哉??擅蟹罡毕鄡喍娇?,紀善強晟校對以傳……于是臣儐、臣晟言于承奉正侯介,承奉副康景、賈能,僉曰至寶不可以不傳,乃致前中書舍人張中楷錄登梓,以成賢妃追慕先王之志云?!盵14]強晟在《秦藩世德錄后序》中追記道:“昔者諸承奉康景、賈能、相儐將秦簡王妃命,既刊布盛行于世矣!茲又以康、惠二祖之詩,簡王嘗欲梓行未果;又《賓竹遺稿》一冊,亦昭王之所欲傳而未果者。復命承奉相儐總錄入梓,而儐果克成之,可謂忠矣!”[7]弘治十六年《秦藩世德錄》最終刊刻成書。

      3 存世孤本《秦藩世德錄》的流傳

      明代宗室朱睦?《萬卷堂書目》著錄有“《秦藩世德》三卷,秦默庵”[9]卷4,489。但今所見清末至民初觀古堂書目叢刻本《萬卷堂書目》將“秦藩”誤為“奉瀋”二字。后人傳抄難免有誤,但這也說明此書至清末已鮮有人知。

      值得注意的是,《萬卷堂書目》將《秦藩世德錄》著錄為三卷,作為康王作品;《千頃堂書目》著錄“秦康王志《默庵集》”[10]卷17,444及簡王著作。但兩種書目均未著錄秦惠王《益齋集》。或許明末清初時《益齋集》就已散佚無存了。

      時至今日,僅南京圖書館藏有《秦藩世德錄》殘本?!吨袊偶票緯俊ぜ俊酚兄洠骸啊肚胤赖落洝啡N□卷。明弘治十六年秦府刻本。存二種六卷?!赌指濉啡?,明朱志撰?!顿e竹遺稿》三卷,明朱誠泳撰。”[15]惠王《益齋集》無存。雖非全帙,但世間僅此一部,甚為珍貴?!赌指濉放c《賓竹遺稿》版式相同,半葉十行,滿行十八字,左右雙邊,黑口,雙魚尾。

      書中遍布大小印章,達十七方之多。全書卷首《秦藩世德錄序》首頁共鈐印五方,由上而下分別是“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藏書”朱文方印、九迭篆朱文方印、“錢唐丁/氏正修/堂藏書”朱文方印、“家在/黃山白/岳之間”白文方印、“金星軺/藏書記”朱文方印。

      《默庵稿》卷一首頁共鈐印五方,由上而下分別是“適情”朱文圓印、“懷古/情深”白文方印、“結(jié)社/溪山”朱文方印、“情之/所鍾”白文方印、“文瑞樓/主人”朱文方印。

      《賓竹遺稿》卷一首頁共鈐印三方,由上而下分別是九迭篆朱文方印、“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藏書”朱文方印、“錢唐丁/氏正修/堂藏書”朱文方印。

      全書卷末《秦藩世德錄后序》末頁共鈐印四方,由上而下分別是“金星軺/藏書記”朱文方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古長”白文方印、“我思古/人實/獲我心”朱文方印、“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為命/縱橫堆滿前”白文方印。

      九迭篆朱文方印雖有兩處,但印色模糊,首字或為“秦”字。由上述可辨識的印章,我們大致可考訂南京圖書館藏《秦藩世德錄》的流傳歷程。

      《秦藩世德錄》一書初為浙江桐鄉(xiāng)藏書家金檀所有。嘉慶《嘉興府志》載:“金壇,字星軺,諸生。經(jīng)史圖籍靡不遍覽,好聚書,遇善本雖重價不吝,或假歸手鈔。積數(shù)十年,收藏之富,甲于一邑。……所著有《文瑞樓集》《消暑偶錄》?!盵16]葉昌熾曾見金檀藏書,“所見者有‘文瑞樓‘結(jié)社溪山兩印”[17]。

      金檀之兄金樟(1672-1735),與張廷玉同為康熙三十八年(庚辰,1699)進士。顧陳垿代張廷玉作《故工部都水司主事金君墓志銘》,其中記載:“君諱樟,字匡秀,別號南廬。系出漢秺侯,逮宋尚書安節(jié),始占籍休寧,數(shù)傳至玖,遷北源之七橋。曾王父秉公游浙東,愛桐鄉(xiāng)風土,又寄籍焉。王考士瑜鄉(xiāng)飲賓??紝W汾生四子,君孟也?!盵18]346由此可知,金氏家族原籍徽州休寧。徽州有黃山、白岳(齊云山),故金檀有印刻“家在黃山白岳之間”。金檀生卒年不詳,由金樟生卒年推斷,金檀也應生活于康、雍、乾時期。

      文獻學家王欣夫《藏書紀事詩補正》記稱:“見有‘金星軺藏書記朱文方印、‘家在黃山白岡之間白文方印、‘文瑞樓主人朱文方印”[19]463-464。這顯然是將“白岳”誤為“白岡”二字。上述印章均見《秦藩世德錄》。

      金檀死后,書籍散佚?!肚胤赖落洝酚謿w丁丙所有?!肚胤赖落洝酚卸”板X唐丁氏正修堂藏書”朱文方印,但丁丙編《善本書室藏書志》時并未將《秦藩世德錄》著錄其中。直到丁申之孫丁仁,據(jù)叔祖丁丙藏書編撰《八千卷樓書目》時,才將該書著錄,但并未出現(xiàn)《秦藩世德錄》這一書名,而是分別著錄“《默庵稿》三卷,明宗室默庵撰。明刊本?!盵20]313“《賓竹遺稿》三卷,明宗室賓竹道人撰。明刊本?!盵20]315全然沒有提及《默庵稿》與《賓竹遺稿》的關(guān)聯(lián)。

      丁國鈞《荷香館瑣言》記載:清光緒“丁未(三十三年,1907)十月,丁氏所開官銀號虧倒,以家產(chǎn)呈抵,于是所藏書盡為端午帥(兩江總督端方)以官款七萬三千銀圓購,建江南圖書館。余充典守編輯員,得縱讀之?!盵21]1006《秦藩世德錄》自此入藏南京圖書館前身——江南圖書館。民國二年(1913),江南圖書館改稱江蘇省立圖書館。民國八年,因蘇州積古堂改為“江蘇省立第二圖書館”,又將江蘇省立圖書館改稱“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故《秦藩世德錄》蓋有“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藏書”朱文方印。

      4 《秦藩世德錄》的文獻價值

      周季麟夸贊道:“觀諸作之盛,或豪邁、或曠達、或典雅,有則隨感而發(fā),皆出于仁義道德之緒余,大非剽掠僣竊為工者之可擬,豈非有得于韓、柳、蘇、黃之指歸,而能若是乎?諸大家之作,既亦無忝,則于濂洛遺響,殆無幾矣!”[3]不吝溢美之辭。強晟對秦王詩作也是大為吹捧,“默庵之作,氣象宏遠;益齋之作,辭意平實,皆可傳遠而無疑。若賓竹所制則又辭藻豐贍,諸體咸備。”[7]跳脫時人對皇家宗室的阿諛奉承,細讀《秦藩世德錄》會發(fā)現(xiàn)其中獨特的歷史意義、文獻價值。

      其一,宗藩生活的真實寫照??低酢赌指濉分卸嗍且黠L弄月、怡情吟詠之作。如《墨菊》《賞牡丹》《送春》《雙桂軒》《栽竹》《賞芍藥》《月亭》《疏雨滴梧桐》等詩作,這些吟詠對象均是秦王府內(nèi)的花草樹木、亭軒小景,可知康王的生活范圍非常狹窄。詩歌酬唱、贈答也多局限在康王身邊的親屬、官員之間,如秦府儀賓茹鑒,作有《素軒歌為茹儀賓作》《送素軒茹儀賓朝京》《和儀賓茹鑒夏日》《和茹儀賓入京瞻新宮殿詩》《寄茹儀賓鑒》。王府官員如長史宗寬《與宗長史》,伴讀嚴敬《題靜樂軒與伴讀嚴敬》《仁智軒為伴讀嚴敬作》,李教授《端陽和李教授韻》。

      康王雖貴為天潢貴冑,但生活被限制在狹窄的范圍之內(nèi),接觸的無非是宗藩親屬、王府官員。這種對外界世界的渴望,往往轉(zhuǎn)化成對隱士生活的向往,康王常與方外人士來往,作有《幽人山居》(我欲卜居同隱逸,與君閑看白云飛);《和送華山隱者》(知君已得長生術(shù),肯羨功名紙半張);《送處士歸衡山》(竹杖芒鞋別雍城,湘江回首說歸程)。簡王的境況與康王基本相似,但簡王頗愛聽各地風物傳說,如《寧州狄梁公廟詩》五首;又如聽榆林客人談余子俊筑邊墻事,又作《余司馬記》四首。

      康王曾于永樂壬辰(1412),宣德元年(1426)兩次進京朝覲,將沿途詩作輯成《朝天紀行》一卷,其中永樂朝二十七首,宣德朝一首??低踉谖粫r,各藩之間還?;ネㄏ?,如《送蜀使》《和弟韓王詩韻》二詩?!逗偷茼n王詩韻》云:“手足情深豈暫忘,每從邊月仰清光。封題問寄馳千里,捻指暌離又十霜。并列宗藩同地久,共沾恩澤與天長。非才欲和陽春句,倚遍危樓自夕陽?!盵22]卷1,11想念卻無法相見,感念皇恩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表露無遺。至簡王朱誠泳時,《小鳴稿》《賓竹遺稿》中已絕然不見宗藩之間的聯(lián)系了。

      其二,地方文史的訊息與線索??低跤胁簧倬坝^詩,如《長安十景》組詩,彼時“長安十景”分別為華山仙掌、渭水西風、咸陽古渡、雁塔晨鐘、草堂煙雨、杜曲花光、灞橋風雪、驪山晚照、太白積雪、終南山色[23]卷1,15-18。與后代所傳的“關(guān)中八景”有差別,反映了關(guān)中名勝的變遷。簡王對古跡文物甚為關(guān)注,頗有獨到見解。如《賓竹遺稿》有《雁塔題名》考述后人發(fā)現(xiàn)、保存唐進士題名的歷史,《北斗城》考證漢長安城北斗形制并非有意為之,《九龍池》考證唐興慶宮池,《陜城鼓樓》考證西安府鼓樓的修建歷史①。這些文獻極為珍貴。

      其三,歷史文獻的源頭。何景明編《雍大記》收錄了簡王《陜西鼓樓記》《北斗城》《楊家城》《九龍池》《柏梁臺詩體》五篇文章[6]卷34,306-308,均抄錄自《賓竹遺稿》。究其源頭,《賓竹遺稿》無疑更具價值。再者,《雍大記》僅稱簡王“有《賓竹稿》行于世”[6]卷18,154,未提及《小鳴稿》;《雍大記》也未引用《小鳴稿》中的文獻??芍顿e竹稿》即是《賓竹遺稿》,何景明編寫《雍大記》時,或許并未見過《小鳴稿》。

      5 結(jié)語

      《秦藩世德錄》這部詩文合集,由秦藩刊刻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此后未見有翻刻本。歷經(jīng)五百余年歲月洗禮,仍能留存至今,尤為難得。南京圖書館所藏《秦藩世德錄》雖僅存《默庵稿》《賓竹遺稿》兩種六卷,但作為目前所知、唯一存世的孤本,既是珍貴的文物,又具有無可替代的文獻價值,是了解明代秦藩物質(zhì)生活、精神世界、文學藝術(shù)旨趣的重要文獻。書中對陜西風景名勝、歷史遺跡、社會生活敘述豐富,尤其秦簡王朱誠泳學養(yǎng)深厚,博古通今,對歷史文化多有獨到見地。對《秦藩世德錄》的研究必將惠及學界,對以秦藩為代表的明代宗藩研究,明代貴族文學研究,乃至陜西地方文獻研究多有裨益。

      參考文獻:

      [ 1 ] 明太祖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北?,1962.

      [ 2 ] 張瀚.松窗夢語:卷二·西游記[M].盛冬鈴,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5:42.

      [ 3 ] 周季麟.秦藩世德錄:卷首·秦藩世德錄序[M].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 4 ] 李遜學.秦藩世德錄:卷首·秦藩世德錄序[M].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 5 ] 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 6 ] 何景明.雍大記[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84冊. 影印明嘉靖間刻本.濟南:齊魯書社,1997.

      [ 7 ] 強晟.秦藩世德錄:卷末·秦藩世德錄后序[M].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 8 ] 明孝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北荆?962.

      [ 9 ] 朱睦?.萬卷堂書目[M]//續(xù)修四庫全書:919冊.影印觀古堂書目叢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M].瞿鳳起,等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1] 永瑢.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一[M].北京:中華書局,1965:1496.

      [12] 邱天英.(康熙)汝陽縣志:卷九下·列傳·明[M].李根茂,纂. 刻本.1690(清康熙二十九年).

      [13] 明憲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北?,1962.

      [14] 強晟.小鳴稿:卷末·小鳴稿后序[M]//崔建英.明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253.

      [15]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06.

      [16] 伊湯安.(嘉慶)嘉興府志:卷六一·列傳·桐鄉(xiāng)·文苑·國朝[M].馮應榴,纂.刻本.1801(清嘉慶六年).

      [17]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五[M] //江標.靈鶼閣叢書.刻本.湖南:湖南使院.清光緒年間.

      [18] 顧陳垿.抱桐軒文集:卷八·志銘[M]//清代詩文集匯編:24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9]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附補正[M].王欣夫,補正.徐鵬,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0] 丁仁.八千卷樓書目:卷十六[M]//續(xù)修四庫全書:9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1] 丁國鈞.荷香館瑣言:卷上[M]//叢書集成續(xù)編:91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22] 朱志.默庵稿[M]//秦藩世德錄:卷一至三. 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澜沧| 临朐县| 嵊泗县| 阿图什市| 彭山县| 博客| 名山县| 怀化市| 麟游县| 罗山县| 泾源县| 昌黎县| 庆城县| 邵武市| 鄂伦春自治旗| 县级市| 琼海市| 固镇县| 金秀| 休宁县| 黑龙江省| 舒城县| 高雄县| 浦江县| 长汀县| 嫩江县| 新绛县| 桂平市| 达拉特旗| 新平| 墨玉县| 五常市| 北票市| 溧水县| 沛县| 麻江县| 江孜县| 页游| 府谷县| 扎赉特旗|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