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 要 體育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瑜伽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如何做好瑜伽教學工作,對現(xiàn)階段瑜伽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成為高校瑜伽教學工作開展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本文分析了瑜伽教學誤區(qū),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更好地提升高校瑜伽教學水平。
關鍵詞 瑜伽教學 誤區(qū) 改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6-000-01
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使體育課程建設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新的體育項目被加入到體育課程教育當中,這對于提升高校體育水平來說,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瑜伽課程的添加,引起了高校師生的廣泛關注,尤其是高校女生,對瑜伽課程的關注度較高,紛紛報名參加。但是瑜伽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對瑜伽教學的認知,導致瑜伽教學效果不佳,影響到了瑜伽教學質量。
一、高校瑜伽教學誤區(qū)分析
結合筆者的所見所聞以及筆者多年經驗來看,瑜伽教學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較低,但是大部分高校已經將瑜伽教學進行了落實,很多學生紛紛參與到了瑜伽學習當中。但瑜伽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其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瑜伽運動功能認識不足,在瑜伽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比較淺顯、狹隘。很多學生參加瑜伽學習過程中,認為瑜伽是一種減肥運動,通過瑜伽學習,能夠減輕體重,并塑造良好的體型。受此影響,學生在學習瑜伽過程中,認識片面,不能夠對瑜伽的內涵予以較好把握,影響到了瑜伽的學習效果[1]。
誤區(qū)二:瑜伽運動就是體操、或是健美操。高校很多學生認為,瑜伽就是一種體操運動,也有學生認為,瑜伽是健美操,主要功能在于健身塑型。這種片面的認知,造成瑜伽的運動價值下降,并且對學生學習瑜伽的動機也產生了不利影響。很多學生將瑜伽看作是健美操,從而人為學不學瑜伽對自己并無太大的影響。這種狹隘的認知,也給瑜伽課程在高校推廣起到了阻礙作用,使瑜伽在各個高校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
誤區(qū)三:瑜伽適用群體的認知較為狹隘。瑜伽課程在高校推廣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瑜伽是女性學生的專屬,這一體育項目并不是男性參與的。所以高校瑜伽課程在開展過程中,很少看見男同學參與其中,使瑜伽選項課多為女性課程。同時,很多學生認為瑜伽是一種“柔術”,在進行瑜伽課程學習時,只有身材柔韌性較好的學生才適合學習瑜伽。其實不然,瑜伽的體位練習目的在于提升身體柔韌度,促進身體更加健康的發(fā)展。而并非是只適合于身材柔韌性較好的學生學習。對瑜伽狹隘的認知誤區(qū),導致瑜伽在教學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一些學生因為認知錯誤,放棄了對瑜伽課程的選擇。
二、高校瑜伽教學改善對策分析
高校瑜伽項目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項目,新事物的傳播和發(fā)展,總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影響到新事物的進步。針對于這一情況,高校瑜伽教學工作開展,要注重結合瑜伽課程的實際情況,對現(xiàn)有誤區(qū)進行改善,使學生們能夠對瑜伽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瑜伽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和進步。關于高校瑜伽教學改善對策,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要對瑜伽項目進行較好的宣傳,使學生對瑜伽課程有一個較好的認知。瑜伽課程是一門綜合多門學科而發(fā)展的運動,它結合了哲學、醫(yī)學、健康學,通過有效的運動,更好的提升人體健康發(fā)展。在對瑜伽普及過程中,要對瑜伽活動的功能和作用進行宣傳,使學生能夠對瑜伽運動有一個較好的認知。在具體宣傳過程中,可以借助于學校的廣播、宣傳板等,以圖畫、文字表述、多媒體等宣傳方式,對瑜伽活動的內涵進行宣傳,使學生對瑜伽活動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和認知,促進瑜伽活動能夠被學生更好的感受[3]。
其次,瑜伽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對瑜伽進行推廣,擴大瑜伽運動的參與范圍。高校中,很多學生認為瑜伽是女性學生的專屬活動,針對于這一情況,要改變學生對瑜伽活動的狹隘認知。瑜伽活動具有普遍性,其是一種新興的健身活動,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在瑜伽教學工作開展時,要注重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瑜伽的學習,改善學生的身體健康,使瑜伽活動能夠得到推廣。瑜伽教學要注重因材施教,在堅持共性特征的同時,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對身體素質差、身體柔韌性不佳的同學予以有效的照顧,樹立學生的信心,提升其參與瑜伽學習的積極性。此外,瑜伽活動的開展,要注重結合課上活動和課外活動,可以通過建立瑜伽俱樂部,將喜愛瑜伽運動的學生集中起來,使這一部分學生發(fā)揮宣傳作用,為瑜伽學習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瑜伽活動得到更好的推廣。
三、結語
瑜伽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項目,在對其推廣過程中,要注重對瑜伽的特點予以把握,能夠從瑜伽的內涵入手,對瑜伽活動進行更好的宣傳。瑜伽體育項目的發(fā)展,必須注重對瑜伽內涵予以有效認知,從而對瑜伽活動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積極參與,促進瑜伽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海蓮.高校體育專業(yè)瑜伽教學體系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5(2):70-72.
[2] 許悅.淺談高校瑜伽教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5(14):85-86.
[3] 肖志艷.高校瑜伽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及其防護策略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5(2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