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專欄】
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和無趣的和平
文丨陳效
記得曾經(jīng)有人將考試等同于戰(zhàn)役,說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這話也在理,千千萬萬個倒下了,千千萬萬個是炮灰,舉旗的是你戰(zhàn)友,同邊的是你敵人。大家敵我不分家,一句話翻成三四遍的花樣來試探,惺惺相惜又各懷鬼胎,拐著道地瞅人家臉色好激勵自己,考完之后又一聲嘆息:空虛。磨一場考試蛻皮三層,背不想背的東西,占不想占的腦容量,然后等結果,成王敗寇。贏了,和平了,心定了,繼續(xù)寒窗苦讀;輸了,難過一陣日子繼續(xù)過著,慢慢也就忘了這一茬,默默準備著下次考試,又或是去嘗試另一種生活——反正不管是哪種選擇,最后都會以“無趣”做一聲總結,感慨人生漫長,計算未來長短,又嫌當下太過荒廢。人一安逸就易開始思考人生——但人生哪是思考來的?本就一盤困頓的死棋,自己就是糊涂被將的軍,只有局外人無用的安慰,你難過得涕泗橫流,局外人默默拍拍你的背:考試嘛,小事而已。你興奮得跳破天花板,局外人潑一盆冷水:勿驕勿躁。接著剩下自我消化,等情緒生一場大病,過了,就覺得啥事也沒有了,都是成長,都是經(jīng)歷。
我信奉漫漫人生得過且過中的每一段經(jīng)歷都是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命??荚囈惨粯?,抱著這樣心態(tài)的我該撒開了歡似的玩,堅決將這場“研究生入學考試”當成“一件小事,一段歷程”來對待。但這并不好,這是反面教材,這樣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明年再來”。心里給自己建設著還年輕的念頭,嘴巴上清楚都是沒努力的結果,看著摞起來的書,恨自己不著道,討厭考試還硬著頭皮上,都是自己閑得作的。那段日子巴不得每天給自己畫地為牢,沒有天南地北,沒有世外桃源,只有書桌前,越發(fā)覺得無趣極了??嫉摹皯騽I(yè)”,世界七大藝術之一。藝術哪有什么對錯好壞,藝術只有底線和原則。一邊心里頭碎碎念,一邊筆繼續(xù)唰唰地寫。多吃一口米,多爭一口氣,想過算了吧,就此放棄,又心有不甘。苦行僧一般的日子呵。
其實考試終歸是好的,不論抱著多大的怨懟,它終究是公平的證書??荚嚨墓骄驮谟谏狭丝紙黾匆娬嬲?,這不是假話,這是真理。臺面下你做了多少功,臺面上就下得幾分功夫。倘若真把這場考試納入“無聊人生”的范疇,就狠下心對自己吧;倘若真是人生規(guī)劃,那么自然就是目標和執(zhí)念,要達到“執(zhí)念”這詞的形容程度,眼神得狠,態(tài)度得真誠。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部日劇《寬松世代又如何》中,戛納影帝柳樂優(yōu)彌飾演的道上萬里部是一個連續(xù)考同一所大學11次,結果11次都落榜的角色。平日里他就在高圓寺的風俗店拉客,回到家書桌上全是考學用的書。這就是將考試當成了一種執(zhí)念來活,人生總歸得有點目標,寧愿生活在無硝煙的戰(zhàn)爭中也不要活在無趣的和平里。這戰(zhàn)爭便是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可是社會最理想的狀態(tài)不是人人頭破血流和他人爭長短,而是真靠著信念做想做的事,思考人生這一盤死棋怎么走出花來,兵來將擋,一大把的好時光哪能盡數(shù)付之他人身上?
心態(tài)是第一,狠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是第二,三分的努力也就靠這兩點了。說來簡單,很多考研的中途放棄,其實就是做起來不容易。備考的階段長而枯燥,日復一日,看不到頭。但在備考的途中,密集型的瘋狂學習汲取才是關鍵,如何豐富自己并且平衡情緒,可能就是漫漫考試途中最有價值的地方。
與高考一樣,考研總共兩天,半天一門科目,政治、英語及兩門專業(yè)課,很多人會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英語、政治上,畢竟專業(yè)的靈活程度較高;政治、英語不同,那是實實在在看得到摸得著的分數(shù)。但是時間只有這么多,該如何分散管理,并且對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規(guī)整,給予時間規(guī)劃,這也是考研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點。
戰(zhàn)爭雖然可怕,但是所有的戰(zhàn)爭都是為了和平。競爭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這是考試能包裹的保護膜,畢竟這一生雖然得過且過,但總得有些信念吧,至少能在考完之后長吁短嘆一聲:這是我喜歡的專業(yè),我學到了很多。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