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師二附小三年級 周玥辰
采訪作家鄧叔叔
湖南一師二附小三年級 周玥辰
我和幾個同學坐車去編輯部采訪了一位作家。他是《禾下乘涼夢——袁隆平傳》的作者鄧湘子叔叔。
鄧叔叔上班的地方像個花園,有許多花草樹木,辦公樓邊還有一座小山。我們深吸了一口氣,感覺空氣真新鮮。
這時,鄧叔叔走了過來。他穿著米色的夾克,黑色的褲子,滿臉笑容地跟我們打招呼。鄧叔叔說:“我們可以去山上交流?!币?!同學們歡呼雀躍地沿著樓梯爬上了小山。
山上有一座小木亭,還有一個長滿藤蔓的觀景長廊。我們的采訪在這里開始了。劉俊麟同學問鄧叔叔:“您為什么給書取名叫《禾下乘涼夢》呢?”
鄧叔叔說:“因為我采訪袁隆平先生時,他告訴我曾經(jīng)做了一個夢,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上的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在高大的禾苗下躺著乘涼……所以書名就叫《禾下乘涼夢》。你們想一想,袁隆平爺爺為什么會做這個夢?這個夢表達了他的什么愿望?”
“他想要提高水稻的產(chǎn)量?!庇型瑢W回答。
鄧叔叔說:“對。他希望水稻產(chǎn)量增大。這個夢的背后表達了科學家一種強烈的對創(chuàng)造的渴望。我們有些同學有了夢想,可能行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夠。理解了《禾下乘涼夢》,我們就要積極行動起來,學習袁隆平爺爺?shù)奶剿骶?,動手動腦的精神。好嗎?”
“好!”我們大聲回答。
劉俊麟同學問:“鄧叔叔,您知道袁隆平爺爺為什么會培育雜交水稻嗎?”
鄧叔叔說:“我講個故事吧。1960年,袁隆平爺爺是安江農(nóng)校的一名老師。7月的一天,他觀察稻田里的稻穗時,看到一株水稻‘鶴立雞群’。這株水稻穗多粒大。他數(shù)了數(shù),發(fā)現(xiàn)這株水稻上結(jié)著十余枝稻穗,每枝稻穗上結(jié)著一百六七十粒谷子。他激動地想,要是水稻都長得像這一株‘鶴立雞群’的稻穗, 鄧湘子叔叔的獲獎作品人們就不會再缺糧食了。袁隆平爺爺萌發(fā)了培育雜交水稻的想法。暑假,同學們?nèi)绻袡C會去農(nóng)村,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看到稻田有金黃色的稻穗,就去數(shù)一數(shù)一枝稻穗上有多少粒谷子,好不好?”
我們開心地回答:“好?!?/p>
田善宇同學問:“袁隆平爺爺是怎么種出雜交水稻的?”
鄧叔叔耐心地告訴我們:“袁隆平在做雜交水稻實驗之前,中國長得最好的水稻,一枝稻穗上只能結(jié)出一百粒左右的谷粒。他對水稻堅持不懈地種植、培育,經(jīng)過13年,終于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每一株水稻上稻穗結(jié)出的谷粒都超過了200粒,畝產(chǎn)量提高到500千克。這讓全世界都震驚?!?/p>
我們津津有味地聽鄧叔叔講故事,心里非常敬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采訪結(jié)束了,鄧叔叔送給我們許多有趣好看的書。我們收獲真多,真開心!
(指導老師 史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