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飛
劉備拿下了東川,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功業(yè)升到了他平生的頂峰。如果他勵精圖治,是會很有一番作為的,但諸葛亮卻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稱漢中王。在中國,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果然,在外邊,魏吳聯(lián)合起來了,這次聯(lián)合有實質內容,就是達成了合力解決荊州的協(xié)議。
當細作將魏吳即將聯(lián)合攻打荊州的消息報到成都時,劉備問計于諸葛亮,倉促間,諸葛亮又出了一個餿主意,說:“你讓關羽先起兵攻打襄陽,一打,敵人就怕了,自然聯(lián)合不起來了。”這明顯是個餿主意,他們也太不把孫權、曹操當干部了,那孫權、曹操都身經百戰(zhàn),手下戰(zhàn)將如云,他們一聯(lián)合,就是劉備傾巢而出,他們也不怕,而關羽只有三郡之地,即使全民皆兵,又能把他們怎樣?
那關羽本是一介武夫,又被諸葛亮吹捧,更加自高自大、趾高氣揚,真的就孤軍戰(zhàn)群雄了,他離開經營多年的荊州,往北打去,離西川越來越遠,離曹操越來越近,但他也害怕荊州被襲,學古人,沿路筑起烽火臺,準備一有風吹草動,荊州方向就會白天舉煙,夜里舉火,這樣他會趕緊回老巢。但這種辦法明顯是不靠譜的,一者吳魏可突然襲擊,致使信息傳達不出,二者戰(zhàn)爭機器一發(fā)動,不是那么容易操控和掌握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有名的大意失荊州,實際上應該是自大失荊州,關羽走了麥城,被孫權所殺。
其實,此時應該是守城待援,也可在外面截殺一陣。張遼守合肥,殺得江南無人不怕,連小孩夜晚都不敢哭。荊州城十分堅固,那時又沒有炸藥,攻破它是很難很難的。這還是下策。
中策是關羽往上攻,劉備往下攻,拿下巴陵郡、彝陵城,將荊州、益州連成一片,集中力量打孫權的這兩個孤城。這些地方遠離江東大本營,當年沒打是因為孫劉聯(lián)合,現(xiàn)在撕破了臉,正好拿下這個肉中刺,就像荊州是周瑜的眼中釘一樣,何況打孫權比打曹操容易。
上策當然是通過外交手段,瓦解孫曹聯(lián)合,繼續(xù)孫劉聯(lián)合,這可是諸葛亮的強項,不知他怎么沒想到這一著。
可以說,從這個主意一出,關羽便踏上了不歸路,他只看到劉備北伐成功,沒看到孫權兩次北伐的失敗,何況現(xiàn)在人家是孫曹聯(lián)合,而自己只區(qū)區(qū)幾萬人馬。
當然,在他北伐之初,也打過一些勝仗,如拿下了襄陽城,只是沒拿下隔著漢江的樊城,還通過決堤放水,徹底打垮了于禁的部隊,就是所謂水淹七軍。但那是有原因的,一者魏將沒想到他敢孤軍深入,剛開始放松了警惕,二者他利用了大水,北方兵不習水戰(zhàn),三者主帥于禁與先鋒龐德有矛盾,四者主帥于禁多年屯田,沒有打仗的經驗,但關羽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重傷也不下戰(zhàn)場,他太剛愎自用了。徐晃明明攻破了他的不少小寨,他還不當回事,認為他的大寨安全,認為徐晃奈何不了他,直到一交手,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也知道了自己幾斤幾兩了,但悔之晚矣,直到不歸之路的到來。
這里,諸葛亮是出了個下下策的主意?,F(xiàn)在也有人看出了這個問題,說也許是他們故意讓關羽死,害怕他不好駕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我覺得不對,關羽總比不上周瑜,周瑜是大都督,也沒翻出幾朵浪花,關羽在西川沒有勢力,怎么會尾大去不掉?何況西蜀并不是只損失了一個關羽,還白白損失了幾萬精兵,又丟失了兵家必爭之地——荊州,那可是進攻中原最好的跳板啊!
因為廖化到上庸搬過救兵,孟達分析了各種形勢,勸劉封不出兵,上庸沒出兵,在諸葛亮那里,就成了關羽之死的主因。
其實,關羽被圍時,只有五六百人了,且多數(shù)都帶了傷,那麥城又小得可憐,攻破它不會費太大力,東吳是攻破過皖城的,當時甘寧爬上城墻,一鐵鏈打死太守朱光,之所以沒攻麥城,是放關羽出逃,然后在路上解決,這樣更不費力。呂蒙就對孫權說過:“現(xiàn)在關羽就算有沖天之翅,也飛不出我們的天羅地網了!”
假若上庸兵來,也會被一一解決,因為上庸兵少,到荊州方向要經過不少偏僻小路,到處都可以埋伏,魏吳準備充分,絕不是吃干飯的,反觀西蜀方面,上庸都沒有準備,其他地方更不會準備了。所以說,不論救不救,關羽都得死。
(摘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