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香江看一看

      2017-07-21 08:00鐘華連
      中國攝影 2017年7期
      關鍵詞:媒介香港攝影

      鐘華連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行走在密集的樓宇間,穿過香港街頭時耳邊不斷傳來多角度紅綠燈發(fā)出的“嘟嘟聲”,仿佛在不斷催促行色匆匆的都市客加快腳步,筆者拜訪了十幾位香港攝影人,還探訪了幾個隱藏于高樓間的藝術畫廊、攝影藝術機構,以及藝術家工作室。5月22日,在賽馬會創(chuàng)意藝術中心7層的一間工作室,筆者與香港從事攝影教育、攝影組織管理、攝影創(chuàng)作的幾位攝影同仁做了一次小型的座談會。在夾雜著粵語、英語的普通話交談中,“係咁”“屋邨”“劏房”“阿Sir”等香港獨特的詞匯,讓筆者開始跳脫出此前對香港的簡單印象,開始進入和理解香港人的生活情景和日常習慣。回到北京辦公室,筆者通過電子郵件與香港攝影人進行了將近一個多月高效、嚴謹而不乏靈活變通的編稿溝通,香港攝影在我們的腦海里,逐漸從一些靜止的作品,轉變成鮮活的攝影藝術生態(tài)。

      攝影術一直就是全球通用的視覺工具,誕生不到6年,伴隨著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及被迫簽訂的《南京條約》,攝影就登陸香港。香港攝影史的起點與香港島成為英國殖民地、島上開始出現(xiàn)在港居住的西方人士同步。香港成為殖民地的初期,外國攝影師主導著香港照相館行業(yè),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香港各區(qū)都開設華人照相館,本地照相館攝影師拍攝的影像才凸顯出來,但最初給西方攝影師做學徒的經歷,使得他們拍攝的照片仍存著一些以西方視角看香港的影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除了照相館師傅,在香港出現(xiàn)了一批業(yè)余攝影愛好者,他們多是知識界人士,包括畫家、醫(yī)生、律師和文學家等,其中以畫家為最多。英國的畫意攝影開始在這些業(yè)余愛好者中盛行,題材涉及風景、人像、花卉、靜物、社會生活等諸方面,這些作品多以浪漫的手法去美化身邊的人與物。1937年香港攝影學會的成立,以及隨后各種攝影組織的建立,加上當時香港各報刊雜志上的攝影專欄和攝影比賽,沙龍畫意攝影逐漸成為香港攝影的主流。1970年代末,一些在國外攻讀攝影的年輕人回港發(fā)展后,一反沙龍畫意攝影,轉向對社會生活的記錄、對攝影媒介本身的探索上,試圖開啟香港的現(xiàn)代攝影之路,不過沙龍攝影依然處于不可動搖的位置,與此同時,香港的商業(yè)攝影也逐漸繁榮起來。1980年代后期,伴隨著香港攝影課程在大學及藝術中心的開設,各種攝影形態(tài)被更多人熟識,加上1990年代《娜移》攝影刊物里對實驗性攝影和跨媒介作品的介紹、李家升的“OP照片計劃”開啟的攝影藝術市場、香港藝術發(fā)展局對攝影的推動,香港攝影開始呈現(xiàn)出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

      香港回歸后的第一個10年,香港攝影的發(fā)展轉入平靜,進入探索期。此期間,香港的公立大學已不再設置攝影專業(yè)學位課程,除了香港藝術學院有主修攝影外,攝影大都成為藝術院系和傳播院系的一門課程。自2007年開始,香港攝影慢慢回溫,香港特區(qū)政府支持下的攝影活動和攝影機構逐漸增多、私人攝影畫廊和攝影空間的創(chuàng)辦、民間藝術基金會對攝影教育、攝影師創(chuàng)作的扶持,香港國際攝影節(jié)和香港攝影書展的創(chuàng)辦也推動著攝影文化在香港的發(fā)展。2011年以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買得起藝術節(jié)(Affordable Art Fair)、典亞藝博 (Fine Art Asia)等藝術博覽會中攝影作品的加入,也使得攝影藝術收藏市場有了更大的起色。

      筆者在與香港攝影人的交流過程中,他們普遍認為,近年來香港的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形態(tài)相比以前多了起來,雖然大學院校里沒有攝影專業(yè)學位課程,但很多學藝術的人會用攝影作為創(chuàng)作媒介之一,創(chuàng)作主題變得多樣,手法也變得多元;國際上多媒介融合創(chuàng)作的趨勢同樣在香港當代攝影中體現(xiàn);而近年來內地攝影師回歸各種古典攝影工藝去尋找攝影的可能性在香港攝影師中也不乏其人。長期生活在香港的攝影師或藝術家,很自然地會去關注香港的時事和社會議題,“地方太小,事件離得那么近,你沒法去逃避?!庇泻脦孜粩z影師和藝術家給出同樣的答案。而有些年輕一代(多是剛畢業(yè)不久)創(chuàng)作者會關注自身多些,也會對攝影或其他藝術媒介本身做藝術實驗。

      作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的香港,城市空間問題是許多香港攝影師的一大關注點,誠如攝影師岑允逸所說:“在香港生活的根源就是空間,房價、租金、生活質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因空間而受影響,香港人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空間斗爭?!毕愀圩蚤_埠以來一直是以移民為主體的移民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發(fā)生過幾次內地居民移民香港的潮流,“從內地到香港的個人或家族變遷”也是不少攝影師探討的主題。由于歷史的原因,香港政制變化、香港不同人群的生活、身份認同問題也有攝影師給出自己的個人觀察。藝術家基于現(xiàn)成影像的創(chuàng)作也做了不少嘗試,為凸顯畫面中的某個人物或細節(jié),有人以自我扮演方式去體驗影像人物的狀態(tài),并給出自己在影像和文字上的詮釋;有人借助其他媒介或拼貼、挪用手法去處理畫面細節(jié)?;跀?shù)字時代給攝影帶來的拍攝與觀看方式的變化,有不少年輕攝影師也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攝影媒介本身作出思考。但是在5月22日的座談會上,一些香港攝影同仁表達了對當下香港攝影的自省。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李泳麒說:“雖然現(xiàn)在用攝影或影像去創(chuàng)作的氛圍比以前濃厚很多,但要說現(xiàn)在有哪個攝影師或藝術家在哪個方向做的有關影像的作品很強烈的、風格化很明顯的,其實還沒有浮現(xiàn)出來?!绷硗鈳孜粩z影人也紛紛表示現(xiàn)在香港當代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還在起步階段。

      相對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上升趨勢,香港整個新聞攝影行業(yè)已在走下坡,而且如內地諸多攝影記者一般,得身兼視頻拍攝工作。對主題有比較深入研究的香港紀實攝影師很少,“我認為(新聞攝影)行業(yè)內較多人希望當個‘專業(yè)拍攝者(professinal shooter),多過走獨立創(chuàng)作之路。我估計在思考新聞影本質為何,在發(fā)掘可能性、創(chuàng)作空間、以影像去表達的人少于百分之一?!弊鲞^5年攝影記者,現(xiàn)為光影作坊創(chuàng)辦人及主席的謝明莊說道。“以前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現(xiàn)在是想好一個切入點,用自己的方法去拍。我的創(chuàng)作方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說什么是真實,在攝影語言里面像是新聞攝影又不是所謂新聞真實。但很多香港攝影記者沒有太多這點意識,依然很在意有圖有真相?!痹斶^10年攝影記者的楊德銘從自身經驗談及從“行業(yè)活”到個人創(chuàng)作的感受。

      香港攝影展現(xiàn)多元創(chuàng)作生態(tài)的同時,一些攝影機構會以展覽方式對攝影進行學術討論,比如2015年香港國際攝影節(jié)“傳統(tǒng)-反傳統(tǒng)—從香港《攝影畫報》出發(fā)”展覽 ,研討會主題是《攝影畫報》對香港和內地攝影的影響,邀請香港和內地攝影人共同討論;光影作坊的“藝術家與攝影師對談”系列展,每次挑選一位攝影家與一位以攝影為創(chuàng)作媒介之一或運用其他藝術媒介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作深入對談,雙方用幾個月的時間談論創(chuàng)作,探討怎么看攝影,結束后,光影作坊給雙方做展,并將他們的對話整理出版。雖然有不少機構和研究者在努力推進香港攝影的學術研究,但攝影史和攝影理論研究在香港依然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這多少與香港大學攝影院系、攝影專業(yè)的缺失有關。目前香港的大學把攝影課程融入藝術院系里,雖然多媒介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但也容易滋生出浮躁的創(chuàng)作氛圍。香港城市大學創(chuàng)意媒體學院研究員麥安(Ann Mak)就感嘆道:“現(xiàn)在的藝術創(chuàng)作很容易跟著流行趨勢走,新媒體藝術興起了,很多人就去搞媒體藝術,真正做得好的不太多,而能靜下心認認真真做攝影的就更少了?!睂τ谠S多藝術院系的學生來說,畢業(yè)創(chuàng)作是他們唯一的爆發(fā)點,能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人少之又少。

      寸土寸金的香港,藝術空間場地的昂貴租金使得前些年創(chuàng)辦的不少私人攝影空間或藝術畫廊相繼被迫關閉,即使是有政府支持的攝影活動,場地問題也困擾著它能更良性地發(fā)展,香港國際攝影節(jié)主席高志強說:“目前攝影節(jié)很大的問題是沒有固定場地,場地很緊張,要自己去拉場地贊助,經常要被贊助牽著走。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是我比較欣賞的攝影節(jié),如果我們像連州那樣有固定場地,就好辦了。”

      今天,“沙龍攝影”依然是許多內地人對香港攝影的刻板印象,一提到香港攝影,許多內地攝影人首先想到的還是陳復禮、簡慶福等攝影家。2016年香港攝影家何藩的去世,引起內地攝影界一片嘩然,他的沙龍攝影作品在各大小媒體中輪番出現(xiàn),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近些年,香港攝影逐漸呈現(xiàn)出更豐富且多元的面貌,內地各大攝影節(jié)上不乏香港策展人策劃的香港攝影師作品展,比如2011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黎健強和黃啟裕策展的《返回攝影的原點:在香港》,2013年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上秦偉策展的“鴛鴦:香港當代七人展”,2013年及2014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麥安策展的《城恍》和《城恍II》;香港年輕一代攝影師也在內地攝影獎評比中獲得殊榮,比如,2014年色影無忌十大新銳攝影師之一劉衛(wèi)、2016年北京三影堂獎大獎得主林博彥等等。這些展覽和獲獎作品有不少頗具香港攝影的地域色彩,引來不少關注。近年來,兩年一度的香港國際攝影節(jié)、前身是香港國際藝術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的攝影相關部分等都頗受大陸媒體的重視。香港攝影曾經充當內地攝影與世界攝影溝通的重要橋梁,近十年正在逐漸成為中國攝影圖景中一個重要而充滿活力的板塊。在香港這座多元文化的城市背景下,香港當代攝影正在爆發(fā)出不可小視的力量。

      在2012年香港國際攝影節(jié)上策劃“后直:香港當代攝影”展覽的黎健強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二戰(zhàn)”后的香港攝影基本可分為三個世代,第一代攝影人是生于戰(zhàn)前的中國大陸,戰(zhàn)后定居香港,作品追求美,強調如畫一樣,稱之為“沙龍攝影”;第二代是戰(zhàn)后出生的“嬰兒潮”,這一代的攝影人反對沙龍攝影模仿繪畫的特性,認為這違背了攝影本質,開始“直接攝影”。他進一步強調,“沙龍是對藝術的忠誠,而直接則是對攝影的忠誠,……當代攝影師則朝向更開放多元的發(fā)展?!倍嘣莻€很寬泛的詞匯,而如何在多元的前提下呈現(xiàn)香港當代攝影對香港當下社會作出的影像反饋和藝術回應是本期專題的初衷。

      本期專題展現(xiàn)了近10年香港攝影的發(fā)展面貌,這也延續(xù)了本刊對香港攝影發(fā)展脈絡的持續(xù)探討。專題中,以13位攝影師或藝術家(含組合)為個案,刊登的11個作品系列涉及主題既反映當今香港社會面貌,又可見攝影師或藝術家對攝影媒介在當代攝影中的探索。這些攝影師或藝術家是梁志和&黃志恒、何鎮(zhèn)宇、楊德銘、劉衛(wèi)、林班尼、梁譽聰、曾家偉、岑允逸、馬瓊珠、姚尚勤、林博彥&黃承聰。除了黃承聰來自新加坡外,其他人都出生于香港,出生年跨度在1967年至1991年之間,大部分人在香港工作、生活,也有人已移居其他城市。他們都受過藝術教育或影像視覺訓練,有一半左右的人曾在國外留學,有一半左右的人有在大學從事藝術教學的經歷。有人是從新聞攝影轉入藝術創(chuàng)作,有人是以攝影為媒介進行跨媒介的創(chuàng)作,有人既是商業(yè)攝影師的同時又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或關注社會議題。他們都從問題出發(fā),以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感受,對時代做出回應,對社會歷史文化做出自己的影像詮釋。

      這期專題我們還特別邀請了李泳麒梳理近10年來的香港攝影生態(tài)及攝影創(chuàng)作的變化;曾任香港《攝影畫報》主編的伍小儀女士敘寫1950年代至香港回歸前的歷史;現(xiàn)為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及攝影學科統(tǒng)籌的黎健強撰文講述1950年以前的香港攝影。以這三篇文章拼接起香港攝影發(fā)展的基本脈絡。攝影師岑允逸從自身創(chuàng)作經驗出發(fā)來看香港攝影,文中通過外國攝影師和香港本土攝影師搜尋香港地標的欲望和心態(tài),來探討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此外,內地攝影史學者陳申回顧了香港攝影界與內地攝影界的交往,追溯了香港攝影對內地攝影的影響,以及他眼中香港攝影的變化發(fā)展。

      在本專題的策劃和編輯過程中,我們一直與攝影師、藝術家和寫作者進行著坦率的溝通,同時也得到香港攝影文化協(xié)會、光影作坊、刺點畫廊等攝影機構的幫助和支持。特此鳴謝!

      猜你喜歡
      媒介香港攝影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與拍
      歡迎訂閱創(chuàng)新的媒介
      香港
      反思媒介呈現(xiàn)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xiàn)象
      攝影42℃展版
      遂平县| 织金县| 崇文区| 弥勒县| 梧州市| 汤原县| 万全县| 手机| 旬阳县| 长沙县| 凌海市| 利川市| 高尔夫| 美姑县| 蓬莱市| 邹平县| 平谷区| 嵩明县| 遂平县| 汪清县| 资兴市| 通化市| 新巴尔虎右旗| 木里| 沂源县| 贵港市| 周至县| 黎平县| 张家港市| 南平市| 姜堰市| 宾阳县| 泌阳县| 汽车| 汝州市| 鹤岗市| 佛学| 甘肃省| 洛宁县| 汶川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