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空軍營是納粹德國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管理的一座戰(zhàn)俘營,其中關押的主要是被俘的空軍高級軍官。它位于當時德國下西里西亞省雜干城(如今是波蘭雜干市)附近,柏林東南160千米。之所以在此選址,是因為這里的土壤含沙多,因而難以挖地道越獄。
該集中營看守十分嚴密。盡管這里起初只關押軍官,但其命名并非是軍官營而是空軍營。后來該集中營擴張,增加了關押下級軍官的牢房。被俘的英國皇家海軍飛行隊隊員被納粹認定屬于英國空軍,也被關押于此。
3號空軍營(模型)
該集中營1號營區(qū)——東營于1942年3月2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被關押在這里的是英國及英聯邦被俘軍官,他們于1942年4月被押送到這里。3號空軍營的中營于1942年4月11日開啟,原本用于關押英軍軍官,但到了1942年底,改為關押美軍軍官。北營1943年3月29日開營,關押英軍軍官。
用于關押美國人的南營開營于1943年12月,次月起,一些美國空軍戰(zhàn)俘被押送至此。西營于1944年7月開營,也用于關押美國人。每個營區(qū)都由15間單層牢房組成,每間牢房里有5套上中下鋪,一共關押15人。最終,3號空軍營一共關押了大約2500名英國人和大約7500名美國人,還有大約900名來自其他國家的盟軍軍官。
3號空軍營的一系列設計特點,讓越獄相當困難。如果試圖挖掘越獄地道,那么會有多個不利因素:牢房都高出地面60厘米,據說這樣一來衛(wèi)兵就容易看出挖掘地道的跡象;牢房建在含沙多的土地上,表層沙為亮黃色,所以如果有人把地下的暗灰色塵土挖出來倒在地面上,甚至只要有人身上粘了一點點地下的塵土,都一眼就能被發(fā)現。疏松而易于坍塌的沙土,意味著地道的結構穩(wěn)定性很差。納粹對挖地道越獄的第三大反制手段,是在營地周邊設置地震儀麥克風,它們能探察挖地道的聲音。
第一次越獄(不屬于“大逃亡”)發(fā)生在1943年10月,地點是在東營。戰(zhàn)俘們受特洛伊木馬啟發(fā),用紅十字會包裹中的夾板建造了一部體操鞍馬。這部鞍馬被用于隱藏人、工具和裝土壤的容器。每天,鞍馬都被抬到圍籬附近同一位置。戰(zhàn)俘們在鞍馬上進行體育鍛煉,鞍馬下方則在挖地道。每天挖掘結束后,地道入口被放上木夾板,并且覆蓋表層土。體操訓練不僅掩飾了鞍馬的真正用途,而且阻止了挖地道的聲音被麥克風聽到。
在3個月時間里,陸軍中尉科德勒、空軍上尉威廉姆斯和空軍上尉菲爾波特輪流著一人或兩人一班挖地道。用碗做鏟子,用金屬棒戳穿地面制造氣孔,他們挖出了深度超過9米、長度超過30米的地道。除了在地道口外,他們沒在任何地方使用支柱。1943年10月19日晚,他們三人開始越獄。
威廉姆斯和科德勒得以到達一個港口,一艘丹麥船把他們帶走,最終他們返回英國。菲爾波特把自己假裝成一位挪威黃油生產商,得以登上一輛前往波蘭港口城市但澤(今格但斯克)的列車。他從但澤搭乘一艘瑞典船到了斯德哥爾摩,然后回到英國。
3號空軍營中由戰(zhàn)俘挖掘的地道有多條?!鞍榜R逃亡記”及其地道在其中不算有名。就逃亡成功率來說,鞍馬逃亡記應該更被人知才對。這一逃亡之所以沒被列入廣為人知的“大逃亡”范疇,可能是因為前者行動規(guī)模相對小。“大逃亡”發(fā)生在北營,由英國皇家空軍中隊長布歇爾籌劃,并獲得也被關押在3號空軍營的英軍高官馬西批準。該計劃中挖掘的地道中主要的是湯姆、迪克和哈利這三條。
哈利地道于1944年3月建成。戰(zhàn)俘們原本打算當夏天來臨、天氣好時進行越獄,但蓋世太保(納粹秘密警察)1944年初來到3號空軍營,下令加強檢查戰(zhàn)俘越獄企圖。由于不愿冒險坐等死亡和擔心地道暴露,布歇爾下令盡快實施越獄。按照計劃,參與地道挖掘的600人中只有200人能越獄。這200人被分成兩隊。第一隊中30人德語很好,或者有過越獄經歷,另70人挖掘地道功勞最大。第二隊100人逃生機會小得多,并且誰能進第二隊由抽簽決定。第二隊必須在夜間越獄,因為他們不會德語,并且只攜帶最基本的偽造文件和裝備。
哈利地道入口(歷史照片)
戰(zhàn)俘們等到了大約一周后的一個沒有月光之夜。1944年3月24日,星期五,越獄行動開始。隨著夜幕降臨,有資格越獄者轉移到104號牢房。不幸的是,地道口被凍結,戰(zhàn)俘們用了一個半小時才把它挖開。隨后又發(fā)現,地道出口位置還差幾米才到附近森林密集處,因而出地道后容易暴露。由于氣溫仍低于0℃,地面被雪覆蓋,逃生者的爬行會留下暗色痕跡。為避免被哨兵發(fā)現,逃生頻率被降至每小時10人,而非原定的每分鐘一人。最后,第二隊被告知在天亮前沒有機會逃生。由于進入地道后又返回就可能被發(fā)現,而一旦被發(fā)現就會被射殺,所以第二隊沒有一人出發(fā),他們換回囚衣睡了。接下來,一次空襲造成集中營和地道停電(地道中沒有了照明),越獄進度更加緩慢。到了午夜1時左右,地道坍塌,不得不重新修復。
盡管出現種種意外,到了凌晨4時55分,卻還是有76人成功逃出地道。3月25日,越獄第77人在出地道時被哨兵發(fā)現。那些進入森林的戰(zhàn)俘開始奔跑,一名還未能進入森林的新西蘭軍官向德軍投降。德軍不知道地道入口在哪里,于是開始搜查牢房,強迫戰(zhàn)俘們燒毀偽造文件。104號牢房是最后被搜查的牢房之一,德軍即便使用了軍犬也未能發(fā)現那里的地道入口。最終一個德國兵從地道出口爬進去,卻發(fā)現地道另一端被封,他大聲呼喊,導致地道入口被發(fā)現。
大多數成功逃出地道者找不到火車站。到天亮時,才發(fā)現火車站位于一條地下人行道口一邊的墻背后。因此,大多數逃生者錯過了更容易借之逃生的夜間火車,只好步行,或在白天的站臺上等機會。另一個意外是,這是30年來當地最冷的3月,地面積雪超過1.5米深,所以逃亡者們不能選擇森林或田地的庇護,而只能呆在道路上
最終,在76名越獄者中73人被俘獲。希特勒原本想把他們全部槍殺以儆效尤,計劃被槍殺的還有3號空軍營建筑設計師、該營安全官和所有當班衛(wèi)兵。但希特勒身邊心腹都反對該計劃,說它違反日內瓦公約。希特勒最終命令納粹黨衛(wèi)軍頭目希姆萊處決了50名越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