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嵩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年底,日歷還剩最后幾張的時候,父親總會從代銷店請回一本大約64K大小的“號頭”,封面通常是財神爺之類的。
我們兄弟倆總是第一時間翻看著,查找春節(jié)在哪一天,然后,我們就會把哪一天折疊起來,開始扳著指頭倒計時來,因為過年意味著可以吃到大魚大肉,還可以穿新衣服。更換日歷的時候,父親總會說“一年又過去了,每人又添一歲了”,只是,我們還不能理解父親感嘆中蘊藏著的一年的不易和艱辛。隨著生活條件逐步改善,我家的“號頭”也漸漸變大了,變成32K了,上面的內(nèi)容也多了起來,有什么今日“宜”和“忌”的一些內(nèi)容,不過,這些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沒有絲毫的吸引力,我依然關(guān)心著什么時候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因為在那個年代吃飽飯和有得玩是第一位的。
我工作的時候,流行起了掛歷,它不再是一天一頁地“撕著”過日子了,而是月歷了,一年一共十二張,一般是一些漂亮的山水風(fēng)景和影星、美女的照片,下面才是日歷。我見過有人家把這十二張月歷拆分下來當(dāng)著十二張畫貼在家里墻上的,有一種一下子把一年過完的感覺,所以,父親依然習(xí)慣用那本傳統(tǒng)的“號頭”,細(xì)數(shù)著一個個平凡的日子,有時候,還在上面寫下“備忘錄”什么的。
“號頭”、掛歷畢竟不太方便,后來有一年年底,我在集市上見到了一種新的日歷,叫臺歷,它制作很是精美,日歷芯是可以更換的,還配有便箋紙和圓珠筆,我當(dāng)時在攤位前徘徊了好久,一咬牙買了一個,記得當(dāng)時放在辦公桌上,還真有一種把日子過在眼前的感覺。到了年底更換日歷芯的時候,我心里一下子又柔情起來,舍不得丟掉了,就用一根精美的線繩穿過一張張芯孔,仿佛又把一年365天串成了記憶的糖葫蘆,永遠(yuǎn)是那么酸里帶著甜。
再后來啊,新房裝修的時候,流行起了液晶屏的電子日歷,真的時尚大氣,不僅有日歷的種種功能,還有室內(nèi)溫度、濕度的顯示,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精準(zhǔn)了。然而,還沒來得及回味時光的味道,隨著手機的普及,我們一下子跑到了時間的前面,可以提前知曉明年、后年、大后年的某一個特定的日子是幾月幾號了……然而,我們卻沒有了過去“號頭”記日子的踏實感,在一年到頭時,總會問一句“時間都去哪兒了”。
日子其實沒有改變,只是我們記錄生活的方式變了。有時候,我們還需要留下點“時間的證據(jù)”,珍惜那一頁頁如往翻過的日子。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